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5年山東中考地理試題中國的自然環境匯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5年地理會考匯編   中國的自然環境
一、 中國的地形
16.(2015•濱州)讀“中國地形剖面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帶來充沛降水
  B. 使許多大江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
  C. 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有利于發展內河航運
  D. 河流在階梯交界處蘊藏了巨大的水能資源
解答: 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東部地區形成豐富降水;也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A正確;
地勢西高東低,受地勢影響,我國多數大河自西向東流;溝通了東西交流.故B正確;
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征對發展內河航運是不利的,C錯誤;
我國地勢的特征是西高東低,致使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D正確.
故選:C.
(2015•濱州)家住上海的小華同學設計了暑期四條游覽線路.據圖回答17~18題.
 
18.(2分)小華繪出了四條游覽線路經過的相關山脈簡略示意圖,其中繪制出現錯誤的是(  )
  A.   B.   C.   D. 
考點: 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解答: 解:讀圖可得,①路線從上海是到達東北地區,在大興安嶺以東,故正確;②路線是從上海到達西北地區,B圖所示贛與閩的界山是武夷山,位于上海以南,因此錯誤;③路線是從上海到達青藏地區,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故正確;④路線是到達珠江三角洲地區,湘與粵的界山是南嶺,④線經過,故正確;結合題意,選項B符合.
故選:B.
20.(2015•泰安)下列山脈既是我國省區分界線,又是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答: 解:大興安嶺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分界線,太行山脈是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線,巫山山脈是重慶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線,武夷山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山脈是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武夷山不是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依據題意,結合選項.
故選:B.
(2015•青島)讀圖我國列山脈示意圖,完成24?25題.
 
 24.(1分)①山脈以西的地區是(  )
  A. 東北平原 B. 內蒙古高原 C. 黃土高原 D. 云貴高原
解答: 解:圖中①是太行山,該山脈以西是黃土高原,②是秦嶺,該山脈以南是四川盆地,③是巫山,該山脈以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④是祁連山.
故選:C.
25.(1分)關于②山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與武夷山脈走向一致
  B. 是我國南方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C. 山脈北側年降水在400mm以下
  D. 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解答: 解:讀圖可知,①是太行山;②是秦嶺;③是巫山;④是祁連山;②秦嶺是東西走向;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山脈北側年降水在800mm以下;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2015棗莊)讀右圖,完成6~8題。
6.圖示區域大部分位于
  A.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黃土高原    D.內蒙古
答案:C
(2015•日照)讀我國地形剖面圖,完成27~28題.
 
 27.(1分)地形剖面圖是沿著哪條緯線繪制的?( 。
  A. 20°N附近 B. 30°N附近 C. 40°N附近 D. 50°N附近
解答: 解:讀圖分析可知,甲為青藏高原,乙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北緯30°緯線自西向東的地形依次是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依據題意.
故選:B.
28.(1分)甲區域與乙區域比較(  )
  A. 太陽輻射強,空氣稀薄 B. 氣候干旱,灌溉農業發達
  C. 黃土深厚,水土流失嚴重 D. 地區崎嶇,溫帶落葉林茂密
解答: 解:讀圖可知,甲區域為青藏地區,乙區域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甲區域與乙區域比較,甲區域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乙區域地勢低平,夏季多雨,降水豐富,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二、 中國的氣候
(2015•濱州)家住上海的小華同學設計了暑期四條游覽線路.據圖回答17~18題.
 
17.(2分)四條游覽線路中,穿過我國干濕地區數量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答: 解:從圖中看出,小華同學的四條游覽線路中,②線從東向西依次經過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和干旱地區,該線經過我國不同干濕地區數量最多.
故選:B.
23.(2015•泰安)詩歌和諺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下列對詩歌和諺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
  A.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
  B.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
  C.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氣特征
  D.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反映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
解答: 解:“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所以A選項錯誤;“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氣特征;“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反映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
故選:A.
(2015•臨沂)讀“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18?19題.
 
18.(2分)我國1月份平均氣溫分布圖特點是( 。
  A. 普遍高溫 B. 普遍低溫
  C. 西高東低,氣溫差異大 D. 南高北低,氣溫差異大
解答: 解:我國冬季(1月)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故選:D.
19.(2分)影響我國一月份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 B. 海陸位置 C. 地形 D. 人類活動
解答: 解:我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在冬季(1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低.我國北方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晝短,得到太陽的光熱少,氣溫低.所以,我國黑龍江省北部冬季低溫可達?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皚皚;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氣溫在20℃左右,氣候暖熱,到處綠樹成陰.故選:A.
(2015•青島)讀圖我國某氣象災害平均每年出現次數的分布圖,完成28?29題.
 
28.(1分)如圖反映的自然災害是(  )
  A. 干旱 B. 臺風 C. 洪澇 D. 寒潮
解答: 解: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如圖干旱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逐漸加重.
故選:A.
29.(1分)下列地區該氣象災害平均每年出現次數最多的是( 。
  A. 云貴高原 B. 四川盆地 C. 內蒙古高原 D. 東北平原
解答: 解:讀圖可得,圖中氣象災害平均每年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在內蒙古高原地區,該地形區位于我國的北部邊疆,圖中的氣象災害可能是寒潮.
故選:C.
(2015•日照)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自然災害種類,分布廣,災害損失嚴重,完成5~6題.
5.有關我國自然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臺風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B. 洪澇和干旱分布區域不會重疊
  C. 西北地區是旱災最嚴重地區
  D. 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東北平原
解答: 解:A、臺風是極猛烈的熱帶氣旋.主要影響中國東南沿海的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區.故A符合題意;
B、洪澇是我國頻繁發生并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國東部平原地區的多發災害之一.在我國,干旱不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區旱情嚴重,而且在東部季風區亦常出現旱災.所以洪澇和干旱分布區域也會重疊.故B不符合題意;C、華北地區是旱災最嚴重地區.故C不符合題意;
D、山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常見自然災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以西南山區最為嚴重.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6.災害來臨時,個人采取的防災措施,正確的是(  )
  A. 泥石流來臨,向地勢低處跑 B. 地震來臨時,迅速跳樓逃生
  C. 臺風來臨時,關閉門窗 D. 干旱災害時,減少飲水量
解答: 解:當發生泥石流時,應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故A敘述錯誤.當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跳樓,跳樓有摔死的危險,躲在狹窄的空間里,或是躲在桌子 下面,故B敘述錯誤.臺風來臨時,漁船進港避風,在家關好門窗,故C敘述正確.干旱災害時,主意節約用水,不能減少飲水量,故D敘述錯誤.根據題意.
故選:C.
(2015淄博)下圖是我國東部地區兩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據圖回答 9~10 題。
 
9.從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上可以看出(     )
A.兩地冬季氣溫都在 0℃以下    B.兩地冬季氣溫溫差不大
C.兩地夏季氣溫都在 20℃以上    D.兩地氣溫年較差 部不大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 解答時應掌握的關鍵點是: 某個月 20℃以上為高溫, 10℃為溫和, 低于 0℃為寒冷。氣溫讀圖可知兩地夏季氣溫都在 20℃以上。甲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10.兩地降水量柱狀圖說明了(     )
A.兩地降水部集中在 7、8 月份   B.兩地降水季節變化都不大
C.兩地年降水量都在 800 毫米以上    D.甲地雨季比乙地短
【參考答案】D
【 解題思路】解答時應掌握的關鍵點是:某個月降水多于 100mm,為多雨,50mm 左右為
濕潤,低于 30mm 為少雨。讀圖可知甲地雨季在 7、8 月份,乙地雨季為 3~9 月份,甲地雨季比乙地短。
三、中國的河流
14.(2015•東營)長江、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讀圖,關于兩河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①②河段經常發生凌汛
  B. ③河段的水能資源豐富
  C. 兩河均有很高的航運價值
  D. 兩河源頭都存在著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的問題
解答: 解:A、黃河上游的劉家峽至包頭河段,②下游的開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是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水泛濫、河堤決口.故A不符合題意;
B、長江上游流經中國地勢階梯交界處,支流眾多,水量豐富,落差很大,多峽谷急流,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③下游水流平穩,江面開闊,適合船運.故B不符合題意;
C、長江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水道”的美譽.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達7萬余千米,貨運量占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而黃河水量小,下游為地上河,不適合航運.故C不符合題意;
D、青海省是我國兩條大河??黃河和長江的發源地,素稱江河之源.過去,江河源頭地區水草肥美,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水土流失加劇,許多天然草場沙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經消失了.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1.(2015山東濟南)關于我國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形類型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B. 氣候類型單一,季風氣候顯著
  C. 河流東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
  D. 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相當齊全
解答: 解:我國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故A錯誤;
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故B錯誤;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大多數注入太平洋,但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魯藏布江和怒江注入印度洋,故C錯誤;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相當齊全,故D正確.
故選:D.
(2015•濟南)解析區域
區域性是地理學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區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綜合影響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區域特征.如圖為黃河流域局部示意圖.根據圖中信息回答16~18題.
 
16.(2分)圖中位于地勢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有( 。
  A. ①和④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解答: 解:讀圖可知,①是巴顏喀拉山;②是祁連山;③是秦嶺;④是太行山;位于地勢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有②祁連山和④太行山.
故選:B.
 17.(2分)圖中b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 。
①土質疏松  ②缺少植被保護  ③夏季多暴雨  ④人類活動破壞地表.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答: 解:圖中b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勢較高,起伏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蓋較差;黃土結構疏松,多裂隙;人為原因??人類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導致植被破壞.如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不合理開礦等.
故選:D.
18.(2分)關于圖中各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a地區為地上河,應加高加固堤壩
  B. b地區利用黃土直立性特點,開鑿窯洞作為居所
  C. c地區地勢平坦,修建了多座水電站
  D. d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應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解答: 解:A、黃河上游特別是a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急,總落差1 300多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游比較大的峽谷有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等,在這些峽谷修建了一系列水電站.故A不符合題意;
B、b黃土高原地區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特點,挖窯洞居住,既可節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涼的優點.故B符合題意;
C、c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修建了多座水電站.故C不符合題意;
D、d華北平原耕地多,光照條件較好 ,是我國小麥、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以及春旱夏澇,是造成華北平原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015山東濟寧)國 務院就建設長江經濟帶做出了重要部署。要發揮黃金水道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縮小東西差距,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結合下圖,完成13~14題。
13.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長江經
濟帶,最有利的條件是?
A.長江巨大的航運價值?
B.長江豐富廉價的水能?
C.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
D.長江流域豐富的礦產資源?
14.生態安全關系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
長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決的生態問題是?
①水土流失  ②洪澇災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3.A  14.C
(2015•萊蕪)讀黃河不同河段四個水文站位置示意圖,回答13~14題.
 
13.(2分)四個水文站中,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可能是( 。
  A. 蘭州 B. 河口 C. 陜縣 D. 利津
解答: 解:黃河中游穿行于土質疏松、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劇上升.進入黃河的泥沙近90%來自于中游流域.黃河含沙量最大的水文站應該位于黃河的中游河段,即河口和桃花峪之間,陜縣位于該河段.
 故選:C.
14.(2分)大量泥沙給黃河下游帶來的影響時(  )
①塑造了華北平原和黃河三角洲  ②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答: 解: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同時大量的泥沙塑造了華北平原和黃河三角洲,這里土地肥沃,農業發達.
故選:A.
(2015•聊城)自古以來,長江就是我國東西運輸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讀長江水系圖,完成15~17題.

15.(2分)關于長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流域面積和流程長度、含沙量均居我國首位
  B. 三峽位于四川、湖北兩省交界處
  C. 葛洲壩水電站位于長江中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站
  D.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支流聯結南北,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運網
解答: 解: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黃河,故A錯誤;
三峽位于湖北省與重慶市的交界處,故B錯誤;
葛洲壩水電站位于長江中游,三峽水電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站,故C錯誤;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支流聯結南北,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運網,是我國最主要的內河航道,故D正確.
故選:D.
16.(2分)長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對干流能起到調節作用,其原因主要是( 。
  A. 支流集中分布在干流南側
  B. 主要湖泊在干流兩側均有分布
  C. 夏季風的影響自北向南逐漸推移
  D. 南北兩側的支流汛期錯開,對長江干流水量起著調節作用
解答: 解:長江中游河段接納南側的兩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陽湖湖系,北側有漢江注入,由于其干流呈東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隨雨帶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南側湖系、長江干流和北側漢江依次進入汛期,時間相對錯開,對長江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
故選:D.
17.(2分)關于長江和黃河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都有凌汛現象發生
  B. 水能資源都集中在上、中游河段
  C. 治理的首要任務都是防洪
  D. 干流共同流經的省區是青海和四川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故C不符合題意;
D、長江和黃河同時流經的省是青海、四川.故D符合題意.
解答: 解:A、長江位于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冬季河流不結冰.故A不符合題意;
B、長江上游流經中國地勢階梯交界處,支流眾多,水量豐富,落差很大,多峽谷急流,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中游特別是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急,總落差1 300多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故B 不符合題意;
C、“治黃”的關鍵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植樹種草
故選:D.
(2015•日照)黃河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完成16~17題.
16.(0.5分)有關黃河長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流向受我國整體地勢特點影響
  B. 黃河注入黃海,長江注入東海
  C. 從人口稀疏區域流向人口稠密區域
  D. 上游都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解答: 解:A、河流是地形和氣候的產物.我國受地勢的影響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如長江、黃河等.故A不符合題意;
B、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 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最終注入東海.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故B符合題意;
C、長江、黃河流經我國東西部地區,從西部人口稀疏區域流向東部人口稠密區域.故C不符合題意;
D、長江上游流經中國地勢階梯交界處,支流眾多,水量豐富,落差很大,多峽谷急流,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游特別是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急,總落差1 300多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7.(0.5分)黃河年徑流量660億立方米,長江年徑流量9500億立方米.造成兩者巨大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長江流域大部分位于濕潤地區,黃河流域多為半濕潤半干旱地區
  B. 長江流域多丘陵山地,黃河流域多高原平原
  C. 長江流域多紅壤透水性差,黃河流域多黃土多孔隙
  D . 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高,黃河流域植被破壞嚴重
解答: 解: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如長江)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結冰.以北地區的河流(如黃河)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水量不大,汛期較短,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
故選:A.
(2015威海)14.關于圖5中四條河流的敘述,不正確時籠
 
A.①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B.②河流河窄水淺,水量很小
C.③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成為地上河    D.④河流冬季封凍,冰面上可行車
答案:B
 
 (2015威海) 圖9是黃河流城部分地區圖,讀圖完成20、21題.
    20.關于圖中地理事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山脈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B.②山脈是晉與魯兩省的分界線
    C.③高原地表平坦,但植被缺失                  D.碉房是③高原上傳統民居
    21.關于黃河干流不同河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處位于內蒙古高原,c處位于黃土高原  
B.a,c都位于我國地勢階梯分界處,水能資源豐富
    C. b河段冬春季節易發生凌汛    D. d河段河寬水深,航運發達
答案;20. A  21.B
29.(2015•東營)在中國大地上,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它們形態各異,各具特色.讀圖1、圖2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1中字母代表的山脈和地形區名稱.
山脈:A      ,地形區:B      
(2)圖2所示的剖面線上,東、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異是      ,其主要影響因素有      .
(3)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其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結合以上兩圖,說說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豐富的原因     。
(4)讀圖2,你認為雅魯藏布江谷地種植水稻是否可行?      理由是     。
解答: 解:(1)A是祁連山,是內蒙古高原與柴達木盆地的分界線,B是準噶爾盆地.
(2)我國東、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異是東多西少,其主要影響因素有海陸位置.
(3)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其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豐富的原因 流經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4)雅魯藏布江谷地可以種植水稻,該地區海拔較低,氣溫較高,風速較小,地形平坦且降水較多.
故答案為:
(1)祁連山;準噶爾盆地;
(2)東多西少;海陸位置;
(3)流經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4)可行;該地區海拔較低,氣溫較高,風速較小,地形平坦且降水較多.
36.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上海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以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游產業帶,以重慶為核心的長江上游產業帶,加上長江黃金水道和諸多港口的建設,正使長江成為一條綜合實力雄厚的產業巨龍。據下圖,回答問題。(8 分)
(1)圖中字母A所代表的水利樞紐工程是                  ,其具有的綜合經濟效益有____
                                                                                                                                                   。
(2)攀枝花工業基地是在當地豐富的                                 資源上建立起來的;長株潭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是                                                    。
(3)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外聯系所具備的優勢條件。_______
                                                                                                                          (至少兩點,2分)。
(4)試從“水運”方面,闡述長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至少兩點,2分)。
解答: 解:(1)A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是一個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水產養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
(2)我國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焦煤資源,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攀枝花工業基地是在當地豐富的鐵礦資源上建立起來的.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東部,地處湘中丘陵地區,湘江流經這三個城市的中心城區.三市市區現有500多萬人口,是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區彼此相距約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勢,其間有鐵路、公路和湘江相連,通常稱其為長株潭城市群.
(3)以長江三角洲為主體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這里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和眾多的鐵路、公路干線,以及現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長江三角洲區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
(4)長江是中國東西向交通的大動脈,自古以來就享有“黃金水道”的盛譽.近半個世紀以來,經過航道綜合整治,加之三峽、葛洲壩等水利樞紐的建設,長江的通航條件得到顯著改善.重慶、武漢、南京等長期作為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過7萬千米,貨運量占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左右.
故答案為:(1)三峽;防洪、發電、航運等;
(2)鐵礦;長沙、株洲、湘潭;
(3)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這里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和眾多的鐵路、公路干線,以及現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4)通航里程長、貨運量大.
22.(2015•菏澤)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讀“長江干流縱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經我國11個省級行政區,最終注入      海.從長江的流向可判斷出我國地勢的總體特點是     。
(2)列舉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的理由:      (至少2個).
(3)長江不同河段,水文特征迥異,其開發利用的重點也不同.下面甲、乙兩圖反應長江上游河段景觀的是      ,并結合“長江干流縱剖面示意圖”說出長江上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及開發利用的重點      .
 
 
解答: 解:讀圖分析可知:
(1)長江發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經我國11個省級行政區,最終注入東海;從長江的流向可判斷出我國地勢的總體特點是西高東低.
(2)長江是我國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流經省區最多的河流,所以為我國第一大河.
(3)長江不同河段 ,水文特征迥異,其開發利用的重點也不同;甲、乙兩圖反應長江上游河段景觀的是乙圖,山高谷深,落差大;長江的上游落差非常大,水能資源豐富,所以上游要建設水電站,開發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勢低平,適合航運.
故答案為:(1)東;西高東低;(2)水量 最大、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流經省區最多;(3)乙圖;長江的上游落差非常大,水能資源豐富,所以上游要建設水電站,開發水能資源.
31.(2015•聊城)讀黃河流域局部圖,回答問題.
 
(1)山脈A是哪兩個省的分界線?
(2)山脈B與      河?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試舉一例說明.
(3)圖示顯示在黃河的      (上游、下游)河段形成了“地上河”,其形成原因是     。
(4)C為      高原,位于地勢的第      級階梯,該高原的地表形態特征是      .
解答: 解:(1)圖中A是太行山,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線.
(2)B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等.
(3)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基本無支流匯入,流域面積狹。
(4)C是黃土高原,位于地勢的第二級階梯,由于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故答案為:(1)山西省和河北;(2)淮;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3)下游;黃河中游流經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4)黃土;二;溝壑縱橫.
    30.探究區域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2015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進一步開發長扛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海市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以“長江經濟地帶的可持續發展”為研究課題,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請發揮你的智慈,積極參與他們的研究.閱讀“長江流域水系及不同年代水土流失、森林授蓋率變化圖”(圖14),完成下列各題。(7分)
 
   (1)小明同學在探究中發現一奇特現象:甲、乙地區雖然緯度相當,但兩地氣溫在同一季節卻出現了20℃的溫差。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2)在探究甲地區時,小麗同學發現由于當地生態環境惡化,很多珍稀動物瀕臨滅絕。運用地理知識,說出該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                                     
                                                                        
   (3)探究小組收集的統計資料顯示:L河段泥沙淤積嚴重。請你結合長江流域不同年代統計圖表,分析其形成原因。                                                  
(4)乙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其得益于河流的影響。試分析長江為“魚米之鄉”的發展提供哪些優勢條件?                                                   
                                            。(至少兩方面)
答案:
(1)地形(或地勢)
    (2)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差縮。水源補給減少.導致濕地面積萎縮;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等。
    (3)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中游流速減慢,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淤積嚴重。
    (4)提供水源:沖積形成平坦、肥沃的平原,農耕條件優越: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淡水養殖業的發展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254776.html

相關閱讀:2015年初中質檢地理試卷(附答案)
2012年贛州市中考地理試題(附答案)
2018年初中地理畢業質量檢測試題(光澤縣附答案)
地理寒假作業答案人教版
2012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地理試題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