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煙臺市高中招生物理考試題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年煙臺市高中招生物理考試題解析
一、(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每小題2分,共20分)
1.擴散現象( 。
 A.只發生在氣體之間B.只發生在液體之間
 C.只發生在固體之間D.可以發生在任何物體之間

考點:擴散現象。
專題:。
分析:分子永不停息的在做無規則運動,分子的運動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過氣味、顏色的變化體現
解答:解:所用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劇烈.
故選D.
點評:分子是微觀世界的,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肉眼能夠看到的不是分子,而是固體的小顆粒.

2.下列事例中,屬于紫外線應用的是( 。
 A.夜視儀B.遙控器
 C.驗鈔機D.全自動感應水龍頭

考點:紫外線。
專題:。
分析:了解紫外線與紅外線的作用與特點,才能順利解答此題:
(1)紫外線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線的有殺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燈;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制成驗鈔機;紫外線能合成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
(2)紅外線的作用和用途:紅外線的熱作用很強,制成熱譜儀、紅外線夜視儀;紅外線可以用遙控,制成電視遙控器.
解答:解:
A、夜視儀是利用紅外線的熱作用強工作的.不符合題意.
B、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可以進行遙控工作的.不符合題意.
C、驗鈔機是利用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工作的.符合題意.
D、全自動感應水龍頭是通過接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進行控制的,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掌握紅外線和紫外線的作用和應用,兩者放在一起對比記憶記憶效果比較好.

3.在你學過的簡單機械里既可以省力又可費力的機械是(  )
 A.杠桿B.定滑輪C.動滑輪D.滑輪組

考點:杠桿的分類。
專題:應用題。
分析:根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判斷杠桿類型,再判斷省力情況.
解答:解:A、因為杠桿有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所以杠桿可省力也可費力;
B、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也不省力也不費力;
C、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所以能省力,但不能費力;
D、滑輪組是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機械,所以能省力不能費力.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和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
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
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離也不省力.

4.如圖所示的是某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過程中溫度??時間圖象.該物態變化過程可能是( 。

 A.水的凝固過程B.海波的凝固過程C.玻璃的凝固過程D.蠟的凝固過程

考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專題:圖析法。
分析:根據原圖的曲線走向,可以首先判斷出此圖是某物體的凝固過程,而只有晶體才有凝固點,可根據上述分析判斷出正確的選項.
解答:解:由圖知:溫度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過程;
在溫度變化過程中,有一條平行于橫軸(時間)的線段,說明在此段時間內溫度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此時間的溫度值即為該物體的凝固點,而只有晶體才有凝固點,
由圖可知,此晶體的凝固點大約為48℃.由此可知,該物態變化過程可能是海波的凝固過程.
故選B.
點評:(1)此題不但要根據圖象判斷出是熔化還是凝固現象,還要了解海波是晶體有凝固點而蠟是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2)在凝固過程中,要注意,當物體的溫度達到凝固點時,雖然此過程仍然是放熱過程,但是溫度不會發生變化.

5.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如圖所示,你認為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B. 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
 C.
改變薄塑料尺劃過梳子的速度D.
改變吹筆帽的力度

考點:頻率及音調的關系;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專題:應用題。
分析:(1)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體積大,質量大的物體難振動,頻率小,音調低.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材料和結構有關.
(2)物體發聲時一定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解答:解: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不符合題意.
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不符合題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齒上快慢不同的滑動時,梳子齒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不符合題意.
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振動幅不同,響度不同.研究響度跟振幅的關系.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1)掌握聲音的三個特性,三個特性的影響因素.
(2)掌握聲的發生、傳播.

6.如圖所示實驗或事例,屬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
 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會有灼熱感B.
搓手取暖
 C.
鉆木取火D.
水蒸汽將軟木塞沖出

考點:內能的利用及其意義。
專題:應用題。
分析:在一定的條件下,各種能量都可以相互轉化.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就是利用內能做功的過程.
解答:解:A、由滑梯上滑下,臀部會有灼熱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A錯誤;
B、C、搓手取暖,鉆木取火,都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B、C錯誤;
D、水蒸氣頂開軟木塞,是利用水蒸氣的內能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對內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主要體現物理于生活,又服務于社會的新理念.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節的方法是( 。

 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專題:實驗題。
分析:根據物距和像距的關系進行判斷: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解答:解:如圖,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要使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實像,要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鏡不動時,蠟燭遠離凸透鏡,同時光屏靠近凸透鏡.
故選A.
點評:根據物距和像距的關系可以判斷凸透鏡成像情況;根據物距和焦距,根據像距和焦距,都可以判斷凸透鏡成像情況.

8.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在“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的實驗裝置,其中能夠使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的是(  )

 A.ab不動,磁體上下移動B.ab不動,磁體左右移動
 C.磁體不動,ab上下移動D.磁體與ab一起向右移動

考點:電磁感應。
專題:實驗題。
分析:解答本題要求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電磁感應現象原理告訴我們,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感應電流,由此可知產生電流的條件之一是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解答:解:本題圖中蹄形磁體的磁感線方向是豎直方向.
A、ab不動,磁體上下移動,導體ab不切割磁感線,指針不發生偏轉;
B、ab不動,磁體左右移動,導體ab切割磁感線,指針發生偏轉;
C、磁體不動,ab上下移動,導體ab不切割磁感線,指針不發生偏轉;
D、磁體與ab一起向右運動,ab與磁體保持相對靜止,ab不切割磁感線,指針不發生偏轉.
故選B.
點評:理解電磁感現象,關鍵在于三個詞:一是“閉合電路”,二是“一部分導體”,三是“切割磁感線運動”,三個條件缺少一個都不會產生感應電流.

9.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電壓保持不變,開關閉合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三個電表的示數變化情況是( 。

 A.A的示數變小,V1的示數不變,V2的示數變小
 B.A的示數變大,V1的示數變大,V2的示數變小
 C.A的示數變小,V1的示數不變,V2的示數變大
 D.A的示數變大,V1的示數變小,V2的示數變大

考點:歐姆定律的應用;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滑動變阻器的使用;電阻的串聯。
專題:應用題;推理法。
分析:從圖可知,燈泡和滑動變阻器組成的是串聯電路,電流表測量的是整個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V1測量的是電電壓,電壓表V2測量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首先判斷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其阻值的變化,再根據串聯電路電阻的特點判斷電路中總電阻的變化,從而利用公式I= 分析電流的變化,再利用公式U=IR判斷出燈泡兩端電壓的變化,最后再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判斷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的變化.
解答:解:從圖可知,燈泡和滑動變阻器串聯,電壓表V1測量的是電電壓,
所以電壓表V1的示數保持不變.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其連入電路中的電阻P滑變大,
而燈泡的電阻不變,
∴電路中的總電阻R變大,
又∵電電壓保持不變,
∴由公式I= 可知,電路中的電流I變小;
由公式UL=IRL可知,燈泡兩端的電壓UL變小,
因此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U滑=U?UL變大,
所以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電壓表V2的示數變大.
故選C.
點評:①本題考查了滑動變阻器對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的影響,以及串聯電路中電阻和電壓的特點,并結合歐姆定律判斷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的變化.
②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分析電路的連接方式,再判斷出電壓表、電流表測的是哪段電路的電壓和電流,結合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位置,分析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對整個電路的影響.

10.某電熱器有兩根電阻絲,只給一根通電,煮沸一壺水用的時間為t1;只給另一根通電,煮沸同樣一壺水用的時間為t2.若兩根電阻絲并連接到原的電上,煮沸同樣一壺水需用的時間為t,則( 。
 A.t=t1+t2B. = + C.t>t1D.t>t2

考點:電功的計算;焦耳定律。
專題:;應用題。
分析:(1)煮沸同樣一壺水,水所吸收的熱量Q相等,把電阻絲接在相同的電上,電壓U相同,已知兩電阻絲單獨使用時煮水所用時間t,由公式Q=W= t可以求出兩根電阻絲的阻值關系;
(2)求出兩電阻絲并聯時的電阻,然后利電熱公式可以求出兩電阻并聯時煮沸同樣一壺水所需時間.
解答:解:(1)兩電阻絲單獨使用時,第一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Q1= t1 ,第二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Q2= t2,
煮沸同一壺水吸收的熱量相等,即Q1=Q2=Q,則兩電阻絲產生的熱量之比 = = = × ,則R2= R1 ①,
(2)兩電阻絲的并聯電阻R并= = = ②,
兩根電阻絲并連接到原的電上,煮沸同樣一壺水Q= t ③,
由①②③解得:t= ,所以 = + ;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熱量公式的應用,熟練掌握公式Q=W= t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解題是要認真、細心.

二、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1.太陽能清潔無污染,是人類能的寶庫.太陽能屬于 一次 能(選填“一次”或“二次”).太陽能是在太陽內部氫原子核發生 聚變 釋放出的能.

考點:能的分類;核聚變。
專題:應用題。
分析:(1)一次能是指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的能,如太陽能,水能、風能、潮汐能等;二次能是指通過一次能轉化而的能,如電能.
(2)在太陽內部進行的由“氫”聚變成“氦”的原子核反應,不停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太陽能.
解答:解:(1)太陽能屬于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的能,叫做一次能;
(2)在太陽內部時刻發生由“氫”聚變成“氦”的原子核反應,不停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故答案為:一次;聚變.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一次能的范疇和對太陽能的獲得就是發生核聚變的過程的了解和掌握,屬于識記性內容,比較簡單.

12.(2012•煙臺)調皮的小明隨父母乘船去長島旅游,到船上,他高興地跳了起(如圖所示).由于船在行進中,所以父母很擔心小明蹦起后,船走開他會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會兒,并沒有發生什么危險,這是因為 小明跳起后,由于慣性他會隨船一起向前運動,落回原地。

考點:慣性。
專題:應用題。
分析:一起物體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也就是靜止物體有保持靜止的性質,運動物體有保持運動的性質.
解答:解:船在水中前行時,人也處于運動狀態,當人在船尾豎直向上蹦跳起,
由于慣性人還要保持原的運動狀態,所以要落回船尾原處.
故答案為:小明跳起后,由于慣性他會隨船一起向前運動,落回原地.
點評:本題以典型的情景考查了慣性的知識,這與人在地球上豎直向上跳起時的現象是一樣的.

13.如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甲和乙;響度相同的是 甲和丙。

考點:音調;響度。
專題:應用題。
分析:聲音的特性有三個: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和發聲體的振動頻率快慢有關系;響度和發聲體的振幅大小有關.
解答:解:從甲乙丙三幅圖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振動頻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調是相同的;
甲和丙兩種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響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為:甲和乙;甲和丙.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聲音的三個基本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以及對其影響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礎性題目,難度不大.

14.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相繼問世,使人類大規模用電成為現實.發電機是根據 電磁感應 原理制成的;電動機是根據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磁場力作用而運動 原理制成的.

考點: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直流電動機的原理。
專題:應用題。
分析:要弄清兩點:(1)根據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2)發電機就是機械能轉化成電能,而電動機就是電能轉化成機械能.
解答:解:電磁感應現象原理是“導體在磁場中運動產生電流”,說明機械能轉化成電能;“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原理”說明電能轉化成機械能.發電機就是機械能轉化成電能,而電動機就是電能轉化成機械能,
故答案為:電磁感應;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
點評:電動機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或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電磁鐵的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

15.善于觀察的小明發現,張老師上時,觀察遠處的同學時要摘下眼鏡,而看近處的本時,又要戴上眼鏡.這樣頻繁地戴上摘下眼鏡非常不方便.張老師的眼鏡屬于 遠視眼。ㄟx填“近視眼”或“遠視眼”).如圖所示的是一種新型眼鏡,這種眼鏡的鏡片分上下兩個區,A區厚薄均勻,B區可以矯正視力.張老師戴上這種眼鏡就可以通過 A 看遠處同學(填“A區”或“B區”),再不需要頻繁地戴上摘下眼鏡了.

考點: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專題:應用題。
分析:本題要抓住遠視眼成因: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小,遠處物體反射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后方造成的.遠視矯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鏡.
解答:解:遠視眼成因: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小,遠處物體反射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后方造成的.遠視矯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鏡.
由題意可知: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力,B區相當于凸透鏡,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B區看書,通過A區看同學.
故答案為:遠視;A.
點評: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視網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視網膜上,這樣的眼睛是病態的,成在視網膜前方的是近視眼,成在視網膜后面的是遠視眼.

16.小明同學想在家里安裝一盞照明燈,如圖所示是他設計的電路.圖中虛線框1和2應連入開關和電燈,則開關應裝在 2 方框中.安裝完畢后,閉合開關,電燈不亮,用測電筆分別測試a、b、c點時,測電筆的氖管都發光,則電路的故障為 零線斷路。

考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
專題:應用題;圖析法。
分析:開關接在燈與火線之間.當測電筆分別測試電燈兩接線處和插座的兩孔時,試電筆的氖管都發光,說明零線斷路了.
解答:解:保險絲接在火線上,開關應接在燈與火線之間.因此開關應接在2處.當測電筆分別測試a、b、c點時,測電筆的氖管都發光,說明火線上有電,而零線處不該亮,但也亮了,說明通過電燈、開關與火線相通了,故零線斷路.
故答案為:2;零線斷路.
點評:本題考查了用測電筆檢測電路的故障和電燈與開關的接法.在正常情況下,測電筆測火線應亮,測零線應不亮.

17.如圖所示,一個瓶子里有不多的水,烏鴉喝不到水,聰明的烏鴉就銜了很多的小石塊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烏鴉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積為450L,內有0.2kg的水,烏鴉投入其中的石塊的體積是 250c3 ,石塊的質量是 0.65kg。ㄊ瘔K密度為2.6×103kg/3)

考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專題:。
分析:(1)已知水的質量和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 求水的體積;瓶子的容積就等于石塊的體積加上水的體積,故投入石子的體積等于瓶子容積減去水的體積;
(2)上面求出了石塊的體積,知道石塊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出石塊的質量.
解答:解:
(1)0.2kg水的體積:
V水= = =2×10?43,
石塊總體積:
V石=V瓶?V水=450×10?63?2×10?43=2.5×10?43=250c3;
(2)瓶內石塊的總質量:
石=ρ石V石=2.6×103kg/3×2.5×10?43=0.65kg,
故答案為:250c3;0.65kg.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密度公式的掌握和運用,知道石塊總體積加上0.22g水的體積等于瓶子容積是本題的關鍵.

18.如果加在某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從6V升高到10V,通過該電阻的電流變化了0.1A,則該電阻的電功率變化了 1.6W。

考點:電功率的計算;歐姆定律的應用。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
分析:電阻大小不變,已知電阻兩端電壓的變化和電流的變化,根據公式I= 可求電阻的大小,根據公式P= 可知該電阻的電功率變化.
解答:解: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化,電阻保持不變,
當電阻兩端的電壓為6V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I1= ,該電阻的電功率為P1= ,
當電阻兩端的電壓為10V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I2= ,該電阻的電功率為P2= ,
電流變化量△I=I2?I1= ? =0.1A,
解得R=40Ω,
所以該電阻的電功率變化了△P=P2?P1= ? =1.6W.
故答案為:1.6W.
點評:本題考查電功率和電流以及電阻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重點是求電阻的阻值,這也是本題的難點,也是此題的突破點.

19.如圖所示,一位母親推著嬰兒車行走,當前輪遇到障礙物時,母親向下按扶把,若把嬰兒車視為杠桿,這時杠桿的支點是 后輪。划敽筝営龅秸系K物時,母親向上抬起扶把,這時嬰兒車可視為 省力 杠桿(填“省力”或“費力”).

考點:杠桿的分類。
專題:應用題。
分析: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支點;判斷嬰兒車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只要知道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即可.
解答:解:當前輪遇到障礙物時向下按扶把時,嬰兒車繞后輪轉動,所以后輪是支點;
當后輪遇到障礙物時向上抬起扶把,嬰兒車繞前輪轉動,所以前輪是支點,這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故答案為:后輪;省力.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杠桿的分類,包括以下幾種: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新 標第 一網
20.放學路上,小明和小紅沿人行道步行,一輛汽車從身旁疾馳而過,如圖所示.司機說“你沒動”是選定了 汽車 為參照物;小紅說“車真快”是選定了 地面 為參照物.

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專題:應用題。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生了改變,如果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解答:解:
(1)坐在行駛的汽車里的司機和乘客,以司機為參照物,乘客相對司機的相對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乘客是靜止的;
(2)以地面為參照物,司機、乘客和汽車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車是運動的.
故答案為:汽車;地面.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結論.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1.如圖所示為足球運動員頂出去的足球,試畫出足球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示意圖(不計空氣阻力).

考點:力的示意圖。
專題:作圖題。
分析:頂出去的足球靠慣性飛行,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是始終豎直向下的,不受其位置和運動狀態的影響,據此,再利用作圖法畫出重力即可.
解答:解:頂出去的足球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只受重力的作用,作用在球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如圖所示:

點評:作重力的示意圖是物理作圖題中最?嫉狞c之一,重點要明確,物體在任何情況下,其重力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同時,本題中還要注意,足球靠慣性飛行時,忽略空氣阻力便不再受其他力.

22.請在如圖所示中畫出兩磁極間磁感線的分布并標明方向.

考點:磁感線及其特點。

專題:作圖題。
分析:由于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N極出發回到S極,故可標出磁感線的方向.
解答:解:根據磁感線在磁體的周圍是從N極出,回到S極可進行作圖;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了磁感線的特點.以及磁感線的作圖.

四、分析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23.圖1冰棍冒出的“白氣”是怎么形成的?“白氣”是向上飄還是向下飄?為什么?

考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專題:應用題。
分析: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首先分析“白氣”的狀態,然后看是由什么狀態形成的,最后根據物態變化的定義分析.
解答:解:夏天空氣中有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氣”,因為白氣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下運動的.
故答案為:①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氣”;②下;③白氣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下運動的.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活中液化和熔化現象的了解和掌握,能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液化現象.

24.上,回答下列問題:
(1)闡述“負壓”的物理意義,并說明新風系統的工作原理.
(2)列舉一個生產生活中相似的事例.

考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專題:應用題;簡答題。
分析:(1)室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就就叫做負壓;
(2)“負壓”的例子很多,如吸塵器、抽水機、吸盤等.
解答:解:(1)室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由于風機通過排風口將室內部分空氣排出后,室內空氣壓強減小,室外氣壓大于室內氣壓,這時打開進風口,新鮮空氣會進入室內.
(2)吸塵器、抽水機、吸盤等.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要知道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五、實驗探究題(25題4分,26題、27題每小題4分,28題6分,共26分)
25.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紙板豎立在鏡面上,硬紙板是由E、F兩塊粘接起的,其中F可繞接縫ON轉動.
(1)探究過程中,你認為最為困難也最為關鍵的是什么?
(2)硬紙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考點:光的反射定律。
專題:實驗題。
分析:(1)本實驗主要研究的是兩角關系和三線關系,比較難操作的是確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
(2)從實驗需要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和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關系進行分析.
解答:答:
(1)在探究過程中,比較困難的是觀察與記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
(2)硬紙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現反射光線,②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探究反射定律中有關問題的了解與掌握,要求在實驗過程中要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26.小明同學利用洗手間的肥皂及海綿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探究過程如圖所示.
(1)分析比較甲、乙兩圖中的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2)圖乙和圖丙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3)小明將肥皂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丁所示,由實驗現象,他經過分析、論證得到的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分析評估他的實驗結論.

考點: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專題:應用題;簡答題;控制變量法。
分析:(1)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大小關系時,控制壓力大小不變,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分析壓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關系,控制受力面積大小不變,改變壓力大小,分析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的關系.
(2)當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時,不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
解答:答:(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2)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
(3)小明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小明同時改變了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不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
點評:掌握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跟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27.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熱本領.
(1)寫出調整實驗器材的方法步驟.
(2)依據小明的探究方案,實驗探究過程中,除了選用相同規格的燒杯和酒精燈,還需要控制不變的量有哪些?
(3)實驗探究記錄數據如下表.
加熱時間t/in012345678910
水的溫度/℃3031323334353637383940
食用油的溫度/℃3032.53537.54042.54747.55052.555

考點:比熱容的概念;熱量的計算。
專題:實驗題;實驗分析法。
分析:要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有兩種辦法:(1)讓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加熱相同的時間(用相同的加熱裝置,加熱時間就表示了吸收熱量的多少),看溫度的變化值,溫度變化值大的物質吸熱能力弱;(2)將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加熱到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時間的不同,加熱時間長的物質吸熱能力強.
解答:解:(1)調整下面鐵夾,使石棉網處于適當的高度;調整上面鐵夾,使溫度計處于適當的高度;
(2)水與食用油的質量和初始溫度相同.
(3)第6in食用油的溫度記錄錯誤.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加熱時間相同時,食用油升高的溫度比水高.分析比較水在第5in、10in和食用油在第2in、4in的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加熱的時間比食用油的長,進而得出水的吸熱本領比食用油大.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比較物質吸熱能力的方法,是一道熱學的基礎題.比較常見的為探究性實驗,要求我們應注重探究實驗的過程,運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

28.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測定2.5V小燈泡的功率”.
(1)以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驗電路補畫完整,并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阻值最大.
(2)小明正確連好電路后,閉合開關,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的示數為3V.請指出故障的原因.
(3)排除故障后,小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小燈泡兩端達到額定電壓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多少?

考點:探究用電器的電功率實驗。
專題:計算題;實驗題;作圖題。
分析:(1)電流表測量干路電流,電壓表并聯在燈泡兩端,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并且必須“一上一下”連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阻值的大小與接線方法和滑片位置都有關系;
(2)電路故障分兩類:短路和斷路.電路短路時,短路部分無電壓,電流大;電路斷路時,電路無電流,斷路部分有電壓;
(3)根據電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針的位置讀出燈泡的額定電流,然后根據P=UI求出額定功率.
解答:解:(1)將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串連接在電路中,電壓表并聯在燈泡兩端,并且滑動變阻器按照“一上一下”的原則接線,同時要使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接線柱需要選擇左上右下或右上右下;如圖所示:

(2)閉合開關,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說明電路為斷路,由于電壓表有示數,說明小燈泡斷路;
(3)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則電流表示數為0.24A,則燈泡的額定功率:P=UI=2.5V×0.24A=0.6W.
故答案為:(2)小燈泡斷路;0.6W.
點評:本題考查了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和連接、電流表的讀數、額定功率的計算、電路故障的判斷等,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內容較簡單;平時學習時要注意多總結,多積累.

六、應用創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9.如圖所示為某興趣小組為學校辦公樓空調設計的自動控制裝置,R是熱敏電阻,其阻值隨溫度變化關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繼電器的線圈電阻R0=10Ω,左邊電電壓為6V恒定不變.當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大于或等于15A時,繼電器的銜鐵被吸合,右邊的空調電路正常工作.
溫度t/℃0510152025303540
電阻R/Ω600550500450420390360330300
(2)計算說明該空調的啟動溫度是多少?
(3)為了節省電能,將空調啟動溫度設定為30℃,控制電路中需要再串聯多大的電阻?
(4)改變控制電路的電阻可以給空調設定不同的啟動溫度,除此之外,請你再提出一種方便可行的調節方案.

考點:電磁閥車門的構造和原理;歐姆定律的應用。
專題:信息給予題。
分析:(1)由題意可知,這一自動控制裝置的基本結構是一個電磁繼電器,根據電磁繼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結合在此處的運用可描述其原理;
(2)根據左邊電電壓為6V,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大于或等于15A時,繼電器啟動,可計算出此時,繼電器的總電阻,再減去線圈電阻,可得到熱敏電阻的阻值,最后從表中找出對應溫度;
(3)當溫度設定為30℃時,從表中找出對應的電阻值,用同樣的方法求出總電阻,減去表中對應的阻值,即可得出應串聯的電阻大小;
(4)本裝置通過調節電阻改變設定溫度,我們也可以考慮通過改變電電壓,實現對其調節的作用.
解答:解:
(1)答:隨室內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控制電路中電流增大,當電流達到15A時,銜鐵被吸合,右側空調電路電阻增大,電流減小,空調開始工作.當溫度下降時,控制電路電阻增大,電流減小,減小到一定值,使空調電路斷開,這樣就實現了自動控制.
(2)電路啟動時的總電阻:R總= = =400Ω,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R熱=R總?R0=400Ω?10Ω=390Ω,
對照表格數據可知,此時的啟動溫度是25℃.
答:該空調的啟動溫度是25℃.
(3)因為電路啟動時的總電阻為400Ω,
由表中數據可知,空調啟動溫度設定為30℃時,熱敏電阻的阻值為360Ω,
則電路中還應串聯的電阻:R′=R熱=R總?R熱′?R0=400Ω?360Ω?10Ω=30Ω.
答:將空調啟動溫度設定為30℃時,控制電路中需要再串聯30Ω的電阻.
(4)因為本裝置啟動的電流是一定的,因此,既可通過改變電阻改變電流,可以通過將左邊電改為可調壓電實現對其控制.
答:可以將左邊電改為可調壓電.
點評:本裝置的實質是一個電磁繼電器,對電磁繼電器工作原理的了解是解題的基礎.通過這一裝置,重點考查了對電路中電流、電阻變化的分析,既要理解裝置的工作過程,同時還要會從表格的數據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難度較大.尤其是對新的改進方案的提出,更是需要深入理解本裝置的工作實質.

30.在實現登月“訪吳剛、會嫦娥”千年夙愿的同時,我們一直在追尋著下!瓣J龍宮、見龍王”的夢想.2011年7月,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如圖所示,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表),在經過布放、下潛、上浮、回收等一系列操作后,順利完成5000級海試任務.2012年6月3日赴馬里亞納海溝向7000級發起沖擊,“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成為現實.

規格:長8.2 寬3.0 高3.4
空重:22t(不含乘員體重及壓載鐵重)
最大載荷:220kg(不包括乘員體重)
最大速度:25節(巡航1節)
目前最大下潛深度:7000
乘員:3人(每名乘員的體重不超過80kg)
(2)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計算說明設計制造時,“蛟龍”號至少承受的壓強是多大?
(3)“蛟龍”號采用“深潛器無動力下潛上浮技術”,其兩側配備4塊相同的壓載塊,當其到達設定深度時,可拋卸其中2塊壓載塊,使其處于懸浮狀態,從而實現各種實驗作業.粗略計算小鐵塊的體積為多大時,才能使“蛟龍”號最大負載時實現懸浮靜止狀態?(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3,g取10N/kg,鐵的密度是7.9×103kg/3,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
分析:(1)根據公式P=ρgh可知,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已知最大下潛深度,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求產生的壓強.
(3)對“蛟龍號”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求鐵塊的體積.
解答:解:(1)潛水器“下五洋”最大的困難是克服深海水產生的巨大壓強;
(2)“蛟龍號”到達h=7000深的海底時,海水密度ρ=1.0×103kg/3,海水對“蛟龍號”外殼的壓強約為
P=ρgh=1.0×103kg/3×10N/kg×7000=7×107Pa.
答:“蛟龍”號至少承受的壓強是7×107Pa.
(3)“蛟龍號”懸浮時,所受浮力和重力是平衡力,
重力G=g+2鐵g=(22000kg+220kg+3×80kg)×10N/kg+2×10N/kg×鐵=224600N+2×10N/kg×鐵;
受到的浮力F浮=ρgV=1.0×103kg/3×10N/kg×8.2×3×3.4=836400N;
所以鐵塊的質量鐵= =30590kg;
鐵塊的體積為V= = ≈3.83.
答:小鐵塊的體積為3.83.
點評:本題以“蛟龍號”潛水器潛水為背景考查了求:海水壓強、鐵塊的體積,判斷潛水器的運動狀態,考查的點較多,是一道難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43794.html

相關閱讀:蘇科版初三物理第一學期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年初三二模物理試卷(含答案平谷區)
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期中測試題(教科版有答案)
2013秋初三上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測試卷(人教版)
2018年秋九年級理綜上冊期中調研試題(含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