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學習問答
(一)時事政治
1.中共 七屆七中全會 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召開。十七屆七中全會討論了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稿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以及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稿。
2.黨的十八大代表實行 差額 選舉。各選舉單位召開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選舉產生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差額選舉的比例應多于15%。十八大代表名額共2270名,比十七大時增加 50 名,主要是考慮要適當增加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同時也考慮到五年來全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數有所增加。
3.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科學發展觀 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的報告。吳邦國主持大會,23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會。
4.2014年1 1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通過關于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于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胡錦濤同志主持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5.2014年ll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 科學發展觀 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生態文明建設 等內容寫入黨章。
6.2014年11月15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十八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決定 習近平 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范長龍、許其亮 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7.2014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中共中央總書記逐一介紹了新當選的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
8.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11月16日召開會議,對 進行研究部署。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學習宣傳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而奮斗 。
9.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1 1月17日上午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行第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學得更加深入、領會得更加透徹、貫徹得更加自覺。
(二)學習問答
1.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國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成就:五年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2)存在的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
2.十八大報告中關于中國當前基本國情是怎樣論述的?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3.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有哪些?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如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t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分別是什么?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5.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哪些基本要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6.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有哪些?
(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O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竟卜⻊站然傮w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
(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7.為什么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怎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2)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二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四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五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8.為什么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如何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過程中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1)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
(2)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9.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要性是怎樣論述的?怎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2)推動文化強國建設:一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三是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10.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1)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2)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3)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之下。
(4)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5)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1.怎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1)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2)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3)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4)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5)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
12.如何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地精神食糧。
(2)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 的幫扶力度,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
(3)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5)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
(6)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7)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
(8)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9)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13.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一是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是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三是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四是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4.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是怎么論述的?怎樣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1)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j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15.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是如何論述的?
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擴大文化交流,增強民族認同;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
16.如何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1)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通過深化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4)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
(5)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渴望發展,愿同各國人民一道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不懈努力。
17.怎樣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18.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青年一代提出了哪些期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6372.html
相關閱讀:2012年常德市中考政治試題(附答案)
2015年下學期九年級上冊社會思品期中試卷(有答案)
專題一二綜合測試講評
2012江都區九年級上冊政治期中試卷(含答案)
初三政治上冊知法守法自立自強學過安全生活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