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七年級 道德與法治
溫馨提示:本次考試采用電腦網上閱卷,請同學們將選擇題的答案用2B鉛筆涂到答題卡上,其它題的答案按題號順序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筆寫到答題卡上,字跡要清楚、工整。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選出并涂到答題卡上,每題2分,共30分)
1.進入中學,家長對孩子說:“你是中學生了,要學會獨立了!”你是中學生了,要管理好自己!”老師對學生說:“你們現在是中學生了,要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睆纳厦孢@些話中可以看出家長和老師對中學生的要求是( )
①中學生應該有更強的自覺性。 ②中學生應該有更強的獨立性,自立能力應該增強。 ③中學生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④中學生應該完全放棄對老師和家長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獨立的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小剛說:我現在是中學生了,我一定要勤奮學習,成為一個優秀的中學生。要實現這一目標,他必須( )
① 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 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③少參加其他活動,不擔任班干部 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迸喔倪@句話告訴我們( )
①每門學科都對我們有意義 ②.系統的學習可以為我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寬厚、堅實的基礎,我們應該全面的學習和掌握 ③任何一門學科都很重要,我們不應該偏廢 ④每門學科都很重要,我們學好其中的幾門就不錯了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請你觀看右邊的漫畫,漫畫中人物的言行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有良好習慣的人,辦事有條有理,不會手忙腳亂。
②好習慣是力量的源泉,是學習的潤滑劑。
③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使我們終身受累。
④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你就能夠出類拔
萃,智力超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法國的貝納爾說 “ 良好的方法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 阻礙才能的發揮。 ” 這句名言說明:( )
A.學習要靠天賦 B.學習要講究策略和方法
C.只要有好的方法就會有好的成績 D.好的學習方法比努力學習更重要。
6.聞名全球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不斷 創新雜交水稻技術之余,看書和聽音樂是他的兩大愛好,除此之外排球、游泳、飆車也樣樣在行。這些對于他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這表明( )
A.要成為科學家必須有廣泛的愛好
B.文明高雅的娛樂和休閑方式會對工作和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C.只有學會娛樂和休閑才能取得成功
D.科學家都是多才多藝的.
7.“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所以我們( )
①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容貌與長相 ②要豐富自己的學識、智慧 ③要注重個人良好的言行舉止 ④要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以內補外,使自己更可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中學生常常將"理想的自我"形象與歌星、影星和球星聯系在一起,在青春偶像身上憧憬自己的未來。對待自己的偶像,正確的做法是( )
①只要是我喜歡的,他們的一切都要仿效追求 ②學習他們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 ③他們的成才之路就是我要走的路 ④當作理想中的自我,塑造自我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9.近年來,利用網絡對青少年實施誘拐、欺詐和侵害等案件時有發生,為避免此類侵害,我們應該(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網 ②抵制誘惑,拒絕上網
③謹慎交友,防止上當 ④保護隱私,避免泄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目前,全國共有2300多個少年法庭,7400多名專職法官。檢察機關也選任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協調,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檢察官承辦未成年人案件。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
11.成語故事“負荊請罪”里,藺相如用謙遜寬容這把鑰匙,打開了廉頗的心扉,從此“將相和”。這啟迪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 )
①處處忍讓他人 ②尊重理解他人 ③得理不饒人 ④與人為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18年4月19日,貴港市港南區八塘工業園路口發生一起悲劇,一名3歲男童爬到一輛停放在公路邊的電動三輪車上玩耍,三輪車突然啟動沖上公路,與一輛正常行駛的重型車發生碰撞,男童被碾當場身亡.發生悲劇的主要原因是男童缺失了( 。
A.家庭保護 B.社會保護 C.自由權 D.生存權
13.父母進城務工后,少數農村家庭“留守學生”因脫離父母的管教,沾染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惡習。對這種現象看法不正確的有( )
A.“留守學生”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B.家長應自覺履行家庭保護的義務
C.學校應承擔“留守學生”的一切責任
D.社會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保護與關愛
14.“又是只考了50分,怎么向父母交差呀?”小強看著自己的數學試卷子直發呆 。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 )
A.幫他把50分改為80分 B.把自己的試卷給他帶回家
C.安慰他要平靜地看待分數,找出失敗的原因 D.不給家長看不就得了
15.一個學期結束了,對于學生來說( 。
A.收獲的只有分數 B.除了分數,還是分數
C.除了分數,還應有更加廣闊的天地 D.除分數外,一無所有
二、材料題(共30 分)。
16.【遵守校規校紀】美麗潔凈的校園,彬彬有禮的學生,為人師表的老師,生機勃勃的課堂,共同構成了一道靚麗的校園風景線,這就是我們成人成才的圣地——學校。讓我們一起在這塊圣地上見證我們的成長。
制定校規校紀的目的在于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請你結合學校實際,完成下表空缺部分的內容。(共4分)
校規校紀 規則內容
課間規則 不能大喊大叫;不能追追打打;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
課堂規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堂規則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舍規則 嚴禁在寢室使用火;按時就寢;不準在床上蹦跳……
17. 【正確認識青春期】小強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從幼兒園到上小學從沒有讓家長操過心?勺詮纳狭酥袑W,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做起事來我行我素,常常使家長著急,比如回家晚,星期天出去找同學玩也不和家長打聲招呼。許多事小強認為沒有必要告訴家長,可父母總是要管,小強感到很煩惱。
(1)你認為小強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2)小強這樣做對嗎?為什么?(2分)
(3)小強要想消除煩惱變得更加成熟,應該怎么做?(6分)
18.【正確對待考試】情景一:考場上:緊張的考試正在進行,小強在耐心細致地答題,而坐在旁邊的王明一邊不緊不慢地轉著手里的筆,一邊東張西望,趁老師不注意,王明迅速把頭探過來,抄上了選擇題的答案。如此這般,兩個小時的考試,王明居然抄上了一半多。
情景二:考場外:小強正在氣憤地發牢騷,埋怨他影響自己答題。王明不屑地說:“這年頭哪里還有你這樣的死認真,看我,平時不看書,照樣能拿及格分,傻帽!還是抄來得快!”
(1) 請你對這種現象發表看法。(3分)
(2) 在考場上如果你是王剛你應該怎么辦?如果你是劉強你應該怎么辦?(4分)
(3)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睘橐幏吨袑W生的行為,請結合自己及周圍同學的生活實際,給校長寫一份合理化建議。(6分)
19.【實現人生理想】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流上的橋梁!币獙崿F自己的理想,除了艱苦奮斗,你認為還需要什么?請完成下面的等式。
實現理想=艱苦奮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18年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卷評分標準
七年級 道德與法制
一、選擇題(30分)
1、A 2、B 3、 D 4、C 5、B 6、B 7、A 8、C 9、 C 10、D 11、B 12、 A 13、C 14、C 15、C
二、非選擇題
16. 【答案】
(1)例答:①上課認真聽講;②做好筆記等;③按先后順序排隊;④節約糧食等(符合題意要求即可)(4分)
17. 【答案】
(1)進入青春期,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感到自己正在變成“大人”,渴望父母、老師把自己當成“大人”看待。開始從依賴走向獨立,有了獨立意識(3分)
(2)不對,這樣會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更加嚴重。(2分)
(3)經常和父母、老師溝通;找心理老師咨詢;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等。(6分)
18. 【答案】
(1)考場作弊的行為違反了誠實守信的準則,是與當代中學生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的。誠信是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是做人的根本準則,每個學生都應該樹立道德觀念,以信用取人。不能為了要面子而欺騙家長和老師。(3分)
(2)自己要自覺遵守考試紀律,養成誠實的好習慣,勤奮學習,不斷增強自我約束力;對有抄襲行為的同學要拒絕,事后向其指出抄襲的危害性,對不聽勸阻的要向學校和老師反映情況。(4分)
(3)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還要健全監督機制和管理機制,督促學生自覺養成誠信的優良品質。教師在平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正確引導學生摒棄不良習慣。(6分)
19. 【答案】
例答:團結合作、創新精神、淵博的知識等。(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140813.html
相關閱讀:七下思品人生當自強單元復習題(有答案人教版)
初一政治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下冊思品選擇題專項訓練試題(魯教版)
2015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第二章測試題(教科版含答案)
2014-2015沙河市七年級上冊思品12月聯考試卷(新人教版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