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新學期,新氣象"。那么初一下學期的語文學習到底應該呈現出一個什么"新氣象"呢?
孩子們還記得那個著名的實驗吧?美國康奈爾大學經過精心策劃安排,他們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里,這只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時,他們使用同樣大小的鐵鍋,在鍋里放滿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鍋里。這只青蛙在水里不時地來回游動。接著,實驗人員偷偷在鍋底用炭火慢慢加熱。青蛙仍然在微溫的水中享受"溫暖",等它開始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使它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一切為時太晚,終致葬身在鐵鍋里面。
同樣,在我們初一下學期的語文學習中還是因循守舊,就像溫水里的青蛙一樣慢慢悠游于語文中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經過初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孩子們成長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從初一學生目前的學習現狀來看,閱讀經驗不夠。什么是閱讀經驗?古詩中很多事物具有被大家所共同認可的象征意義,如垂柳象征離別,鷓鴣象征思鄉等,這些可統稱為意象,在詩歌中看到這樣的意象,讀者就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這就屬于閱讀經驗!這樣的閱讀經驗或者說語感,初中生物,才是讀懂其他詩歌的基礎。再通俗一點,就像看電影,看到某一情節就能猜測到接下來會發生的劇情--因為有了相似的觀影體會,F代文閱讀也是如此,當閱讀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讀懂文章就不再是難事!
正因為我們的學生缺少一定的閱讀經驗,也就無法讀懂作者寫作的真正目的,做題也就不會得心應手!比如鐵凝代表作《哦,香雪》中,有這樣的一段"臺兒溝一定會是'這樣的':……火車也會停得久一些,也許三分、四分,也許十分、八分。"可能很多學生對于火車停留時間的長短不會太多在意,也沒有體會其中的言外之意,就直接讀過去了。而實際上,這番對于火車停留的想象,體現了以香雪為代表的臺兒溝人對過上一種文明、富裕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因為是小的可憐的臺兒溝,所以火車才會只停留一分鐘;當火車"停得久一些"的時候,說明臺兒溝已經今非昔比,因為以香雪為代表的臺兒溝人已經用全部身心在改變著自己的家鄉,臺兒溝已經變得美麗富饒,到那時候火車肯定會主動停留"也許三分、四分,也許十分、八分",這是一種對未來的天真、純樸、熱情的追求和向往!而這才是孩子們通過閱讀需要體會到的,是作者寫作的題中之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9922.html
相關閱讀: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精選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新初一學習誤區:數學多做題目總能遇到考題
初一生物知識點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初一英語學習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