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迎接期中考試,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編輯老師為同學們整理了初一年級生物期中復習卷,其中包括七點具體請看以下詳細內容。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1. 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
A.生命現象 B.生命活動規律
C.一切生物的組成 D.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
2. 下列各項中,屬于生物的是
A.珊瑚 B.枯死的樹干 C.珍珠 D.蘑菇
3. 以下不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運動 B.生物都需要營養
C.生物都具有生長發育的 現象 D.生物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
4. 被人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
A.巴斯德 B .袁隆平 C.弗萊明 D.達爾文
5. 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時,通常 第一步是
A、作出假設 B、得出結論 C、 觀察并提出問題 D、制定與實施計劃
6. 觀察細胞結構時,應選用的儀器是
A、放大鏡 B、顯微鏡 C、望遠鏡 D、平面鏡
7. 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中,目鏡選用的5,物鏡選用的10,則物像放大的倍數是
A.50 B.15 C.5 D.10
8. 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在低倍鏡視野中觀察到的圖像如右下圖所示。
他想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將玻片
A.向左上方移動 B.向左下方移動
C.向右上方移動 D.向右下方移動
9. 在設計探究實驗時,下列不能作為一組對照實驗的 是
A.有光、無光 B.有光、無水 C.干燥、濕潤 D.有空氣、無空氣
10. 下列哪項是影響小麥生長的生物因素
A.陽光 B.害蟲 C.溫度 D.水11. 我國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決定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陽光 B.溫度 C.水分 D.空氣
12.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宋代詩人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詩句,它描寫的影響鴨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陽光 B.江水 C.溫度 D.空氣
13. 某同學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各種下10粒大豆種子,并設計了如下的實驗。從實驗可知, 這位同學研究的影響大豆發芽的因素是
花盆光線情況溫度/0C水
甲向陽處20濕潤
乙向陽處20干燥
A.水 B.空氣 C.陽光 D.溫度
14. 有些蝗蟲在夏天是綠色的,到了秋末則變為黃褐色。這說明
A.生物能夠影響環境 B.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C.生物能夠適應環境D.生物能夠改變環境
15.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間的關系
A.捕食關系 B.合作關系 C.競爭關系 D.寄生關系
16.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這說明了
A.環境改變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
C.生物影響環境 D.環境制約生物
17. 有些動物如青蛙,在冬天要 進行冬眠,這是動物為了適應
A.繁殖后代 B.尋找食物 C.躲避敵害 D.寒冷環境
18. 生態系統的組成是
A 所有生物 B.動物和植物
C.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9.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A.草原上的羊群 B.一個湖泊 C.一片森林 D.一塊草地
20. 被稱為地球的腎的生態系統是
A.草原生態系統 B.海洋生態系統 C.森林生態系統 D.濕地生態系統
21. 下列生態系統中,屬于森林生態系統 的是
A.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B.呼倫貝爾草原 C.太湖 D.騰格爾沙漠
2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A.森林生態系統 B.海洋生態系統 C.生物圈 D.荒漠生態系統
23.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A.水分 B.溫度 C. 陽光 D.空氣
24. 種莊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給植物生長提供
A.有機物 B.水 C.無機鹽 D.氧氣
25. 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
A.鋅、氮、鉀 B.鈣、氮、磷 C.硼、磷、鉀 D.氮、磷、鉀
26. 蠶豆幼苗的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成熟區
27. 在農業生產中,不利用土壤而利用營養液來種植植物,這種技術叫做
A.扦插 B.組織培養 C.無土培栽 D.嫁接
28. 把黃瓜條放入濃鹽水中將會發生的變化是
A.細胞吸水,黃瓜條變硬 B.細胞吸水,黃瓜條變軟
C.細胞失水,黃瓜條變硬 D.細胞失水,黃瓜條變軟
29. 小明做實驗時,他的白襯衫不小心沾上了菠菜汁液。那么,要除去襯衫上的綠 色污漬,采用的簡便而有效的方法是
A.肥皂水洗滌B.用沸水褪色C.用酒精脫色D.到市場上購買去污靈
30.有人把森林稱為天然氧吧,是因為
A.綠蔭遮擋太陽B.蒸騰作用蒸騰水分
C.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31.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2. 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所需的有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
A. 細菌 B. 綠色植物 C. 動物 D. 微生物
33. 米飯、面條等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它是
A.糖類 B.脂肪 C.蛋白質 D.維生素
34. 下列物質中,遇碘變藍色的是
A. 蛋白質 B. 淀粉 C. 脂肪 D. 維生素
35. 下列飲食習慣符合平衡膳食基本要求的是
A.多吃煎、炸食物 B.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C.經常吃麥當勞、肯德基 D.不吃青菜和水果
選 擇題答題處: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題號3132333435
答案
二、非選擇題(共7小題,滿分30分,每空1分。)
36. 科學探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和 。
它是科學家用來獲得 和 重要方法。
37. 右圖是顯微鏡結構圖,請據圖填寫各部分結構名稱。
注意[ ]里填寫數字,上填寫名稱。
(1)①是 ,②是 ,④是 。
(2)反光鏡是[ ],粗準焦螺旋是[ ]。
(3)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象是 像。
38. 有一次小華買回來一袋黃豆芽放在陽光下,下午打開一看,發現許多黃豆芽變成了綠豆芽,小華覺得很奇怪,他把這一發現告訴了同學們,他們決定把 這個問題搞清楚,請你和他們一起去探究。
(1)你的問題是: 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嗎?
(2)針對你提 出的問題,請作出假設: 對葉綠素產生了影響。
(3)設計實驗 方案: A.取一定數量的新鮮黃豆芽分成兩份,分別放在兩個容器中。
B.甲放在 地方培養,把乙放在 地方培養。
(4)該實驗的預期效果是:甲中的黃豆芽 綠,乙中的黃豆芽 綠。(填變或不變)
(5)該實驗證明了:葉綠素的形成需要 。
39. 在生態系統中,植物屬于 ,動物屬于 ,細菌、真菌屬于 。
40. 是植物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
41. 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是 和 。
42. 我們從食物中獲得各種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主要是 、無機鹽、維生素、 、脂肪、糖類和被稱為第七類營養物質的 。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應多攝入含 豐富的食物。能在紙張、布匹上面留下油斑的營養物質是 。
期中考試
七年級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35小題,每題2分,共7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共7小題,滿分30分,每空1分。)
36.(4分) 觀察 實驗 事實 證據
37.(6分) ⑴ 目鏡 鏡筒 物鏡
⑵ 8 9
⑶ 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93469.html
相關閱讀:初一英語學習方法指導
精選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新初一學習誤區:數學多做題目總能遇到考題
初一生物知識點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