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必修1期末知識點復習提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初一地理必修1期末知識點復習提綱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體系統的層次

(2)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據資料分析)

(3)地球上為什么會出現生命

●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的概念以及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簡單闡述)

(2)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是什么?它們分別出現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主要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磁暴;極光等

注意: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的區別

●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至少掌握三種圖形的閱讀:黃赤交角示意圖;太陽光照圖(側視、俯視);地球的公轉軌道示意圖

(2)主要知識點:

地球自傳和公轉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緯度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較;區時的計算(注意北京時間);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晝夜長短的比較;主要節氣的判讀;季節劃分的依據;晨、昏線的判斷;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1)簡單了解地球內部的三大圈層 (2)會區別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⑴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1)能根據P31的活動,理解大氣對地球的作用

(2)熱力環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風、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等)

●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1)課本P37的圖,注意圖中每個氣壓帶中心緯度位置

(2)能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來讀出氣候類型,并判斷氣候成因(只要求跟風壓帶有關的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等)

●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1)會根據等壓線讀出冷、暖鋒,高、低壓,并分析它們影響下的天氣特征

(2)會在等壓線圖上畫出風的方向,會判斷風力的大小

(3)會根據等壓線和其他知識判斷某地的天氣特征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會根據有關資料判斷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

(2)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人為原因及后果

●以氣象災害(臺風和寒潮)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⑵

●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會判斷洋流的性質

(2)會簡要畫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對氣候的影響(等溫線圖的判讀)

(4)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重點放在魚場的分布)

(5)會根據洋流分布圖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對海上航行的影響

●以水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 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衡量水資源的標準及水資源的定義

(2)簡單認識河流的補給類型

(3)會根據資料分析一個地區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國黃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⑶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

會畫出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

●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1)根據課本所呈現的一些地貌(如黃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風蝕地貌、河流沖積平原、沖積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種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會判斷背斜、向斜、斷層等一些地質構造,以及地質構造在生產中的應用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1)山路公路的選址問題

(2)山地、高原、平原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演變中作用。

生物循環和自然環境的關系,能畫出生物循環的示意圖

●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地理要素的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黃土高原和修水庫為例,理解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根據資料判斷三種地域分異 (2)P101的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17980.html

相關閱讀:孩子進入初中 家長應該做的幾件事
初一生物知識點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精選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初一英語學習方法指導
新初一學習誤區:數學多做題目總能遇到考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