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驗證規律,讓學生理解已有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富于幻想的心理特點,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和操作能力。本文就我個人觀點來談談對初中物理創新實驗教學的一些見解。
一、自制教具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身邊
談到實驗,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有專門的儀器,甚至是高精尖技術,實驗過程復雜,操作難度大,實驗器材多,這是同學們通過電視等媒體獲得的印象,覺得物理實驗高深莫測,無形中給物理學習帶來壓力,產生畏懼的心理。
實際上,物理中的有些實驗,并非需要專門的儀器和設備,只要利用身邊的一些常用東西,甚至一些廢棄物,自制教具就能完成了。自制教具,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物理并不神秘,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求實態度
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對培養學生觀察力是很必要的。
1、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
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是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
三、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
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是學習者自己的活動,把這一原則應用于物理教學過程,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索實驗規律,通過探究活動,逐步形成、發展和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
四、實驗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常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對于那些成績優秀的物理尖子生來說,他們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都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來源于他們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并不是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在于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
物理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師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再現物理情景,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總之,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基礎,而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確起著巨大的作用。實驗教學所創設的學習環境,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概括能力、想象力等多種能力。因此,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必然所在,在教學中突出物理學科的特點,強化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加強實驗教學。
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心學校 王飛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215790.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電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樂音三要素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知識點: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征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復習之機械運動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總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