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高考或模擬練習中,經常有學生說題讀不懂,不知道題目說的什么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不會讀題,不會從題目中提取有用 的信息。尤其是文字比較多的題目,往往讀完了后面忘了前面說的什么,這就是學生不會閱讀。
二是學生沒有建立物理模型。因為再復雜的問題也是有幾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比如:08北京高考中的
23大題,內容:風能將成為21世紀大規模開發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風力發電機是將風能(氣流的功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風輪機、齒輪箱,發電機等。如圖所示。
(1)利用總電阻 的線路向外輸送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能。輸送功率,輸電電壓 ,求異線上損失的功率與輸送功率的比值;
(2)風輪機葉片旋轉所掃過的面積為風力發電機可接受風能的面積。設空氣密度為p,氣流速度為v,風輪機葉片長度為r。 求單位時間內流向風輪機的最大風能Pm;
在風速和葉片數確定的情況下,要提高風輪機單位時間接受的風能,簡述可采取的措施。
(3)已知風力發電機的輸出電功率P與Pm成正比。某風力發電機的風速v19m/s時能夠輸出電功率P1=540kW。我國某地區風 不低于v2=6m/s的時間每年約為5000小時,試估算這臺風力發電機在該地區的最小年發電量是多少千瓦時。
題目看起來很復雜,分解一下,第一問就是遠距離輸電問題,第二三問,都是動能轉化為電能,屬于能的轉化。這兩類問題都是一輪復習中比較簡單的內容。再比如海淀模擬中一個24大題。
如圖(甲)所示為一種研究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的裝置,兩個直線加速器均由k個長度逐個增長的金屬圓筒組成(整個裝置處于真空中,圖中只畫出了6個圓筒,作為示意),它們沿中心軸線排列成一串,各個圓筒相間地連接到正弦交流電源的兩端。設金屬圓筒內部沒有電場,且每個圓筒間的縫隙寬度很小,帶電粒子穿過縫隙的時間可忽略不計。為達到最佳加速效果,需要調節至粒子穿過每個圓筒的時間恰為交流電的半個周期,粒子每次通過圓筒間縫隙時,都恰為交流電壓的峰值。
質量為m、電荷量為e的正、負電子分別經過直線加速器加速后,從左、右兩側被導入裝置送入位于水平面內的圓環形真空管道,且被導入的速度方向與圓環形管道中粗虛線相切。在管道內控制電子轉彎的是一系列圓形電磁鐵,即圖中的A1、A2、A3……An,共n個,均勻分布在整個圓周上(圖中只示意性地用細實線和細虛線畫了幾個),每個電磁鐵內的磁場都是磁感應強度均相同的勻強磁場,磁場區域都是直徑為d的圓形。改變電磁鐵內電流的大小,就可改變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從而改變電子偏轉的角度。經過精確的調整,可使電子在環形管道中沿圖中粗虛線所示的軌跡運動,這時電子經過每個電磁鐵時射入點和射出點都在圓形運強磁場區域的同一條直徑的兩端,如圖(乙)所示。這就為實現正、負電子的對撞作好了準備。
(1)若正、負電子經過直線加速器后的動能均為E0,它們對撞后發生湮滅,電子消失,且僅產生一對頻率相同的光子,求所產生光子的頻率。(已知普朗克恒量為h,真空中的光速為c。)
(2)若電子剛進入直線加速器第一個圓筒時速度大小為v0,為使電子通過直線加速器后速度為v,加速器所接正弦交流電壓的最大值應當多大?
(3)電磁鐵內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為多大?
這個題目接近八百字,但分解后也就是有三個模型構成,質能方程應用,帶電粒子電場中的加速,磁場中的偏轉。這三個問題,都不屬于難度大的問題。
三是很多學生存在著心里畏懼情緒?吹轿淖侄嗟念}目心里就開始緊張了,血液都用于全身緊張了,大腦供血減少,就好像大多數人遇到危險情況時,嚇傻了一樣。
針對上述原因,一是教會學生怎么讀題。看很多上清華北大的很多優秀學生的試題卷,你會發現題目卷上,卷上的關鍵詞語、已知條件等,都用鉛筆畫了下劃線。這樣對于文字比較多的題目,學生在讀第二遍時,就可以只看關鍵性的詞語,相當于給題目瘦身了。再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學生做題很少進行總結,滿腦子都是一些散亂的題目,其實整個高中物理高考可以考的模型就是有數的那些。比如,功能聯系,滑塊木板模型,彈簧連接體,單擺小車模型,電場中帶電粒子的運動,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復合場,電磁感應等。要按照模型類型復習、練習,才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所說的“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理想化;理想問題模型化”。對于畏懼心里,要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白,文字越多的題目讀懂了,往往越簡單。對于做題的方法,交大附一個老師編的順口溜說得很好:
不會解題讀題目,邊讀題目邊畫圖;
看圖想象題中景,還有階段和過程。
針對過程列方程,抓好狀態和要領;
聯系已知未知量,選擇公式莫慌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42862.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電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知識點: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征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復習之機械運動
初中物理樂音三要素知識點總結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總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