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地理趣味知識,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學習。
地理趣聞
聯合國 天安門 地理課 太陽怕熱 地理考試 變成月牙時
一年兩季 登陸以后 及早訓練 地理常識 “海拉爾”名字之過
二郎山最高 校長與地球儀 太陽一定怕月亮 吹毛求疵看《三國》
地理課
地理課上,老師問:“巴西在哪里?誰發現了新大陸 ?”
阿呆:“在地理課本五十一頁。”
大軍同學在睡覺,老師叫他到講臺上,要他指出掛圖上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
大軍指出了正確的位置。
老師滿意地笑道:“ 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是誰發現新大陸了吧?”
同學們齊聲說:“大軍!”
接著老師問大軍:“新大陸下面的那行數字是什么意思?”
大軍答:“是哥倫布的電話號碼。”
地理考試
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
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
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只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
屋, 趕緊關上澳門。
媽媽:你的地理是怎么考的,你說說看。
兒子:一試題里問美洲在哪里,你想想,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哥倫布呀。
地理常識
妻: "婚前你不是說我是你的全世界嗎?為甚么你現在又去找別的女人?"
夫: "嗯,那是因為我的地理常識變豐富了.
“海拉爾”名字之過
北京某大學一位畢業生張某被分配到海拉爾工作。
他從末學過地理,不知海拉爾在什么地方,又因虛榮心太強,不愿請教別人。
于是便以名會意,心想:上海在海邊,海口在海邊,那海拉爾也一定在海邊,一定
是海邊某一大城市。想到在那里工作,一定十分舒服,甚至還想到了去海里游泳,
海邊消夏。
想到此,他樂滋滋地打點行裝,登上了去海拉爾的列車去報到了。
經過一天一夜折騰,終于到達了海拉爾,車末停穩,便抓起行李準備下車。
張某興奮地走出車站,往四周一看,他“洋鬼子看戲---傻眼”了,
海拉爾哪里是什么海邊大城市呀,往東看是茫茫的林海雪原,往西看是蒼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張某腿一軟,眼前發黑,就癱倒在地。
后來,張某在給他的同學寫信時說到,學校千不該萬不該輕視地理課.
我也千不該萬不該連海拉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人們為什么要把與海
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地方叫海拉爾!
校長與地球儀
地理老師帶著地球儀走進教室,校長來聽課。
為了讓同學們進入課題,地理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教室里多了樣什么東西?
“校長!”同學們異口同聲。
地理老師只能再引導糾正:“同學們想一想,校長是不是東西啊?”
“不是東西!”同學們答到。
教委主任的感慨
某教委主任下鄉考察。
走進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儀,心里直犯嘀咕:這地球儀怎么斜著放?他轉身問
學生這是怎么回事,那學生如實回答:不是我弄的。
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師,地理老師答:的確不是學生弄壞的,我從儀器站買來時就這樣。
主任還不相信又去問校長,校長難為情地說:沒辦法,學校資金短缺,只好買
臺殘次品湊合著用。
教委主任聽了大發感慨:全社會重教育,可學校連臺正品的地球儀都買不起,
這該貽誤多少人啊;教具廠也不象話,象這種殘品怎么能出廠呢?這不是坑人嗎?
朱校長,你給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產品,回去我非撤他們廠長的職不可!
吹毛求疵看《三國》
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
響。茶余飯后,街頭巷尾,人人都在暢談其情節,議論其長短。
筆者無奉迎之嗜好,卻有求疵之毛病。
今又求疵一回,請諸公莫笑。
該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孫策等太史慈“日中”歸降的情節。但見主人公插劍于地,
以觀日影,至“日中“那寶劍日影競縮為一點——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涇縣地處北緯30°40′,“日中”時那寶劍日影不知如何會縮為一點?
筆者原以為原著即如此,此疵乃羅貫中之過。但細細想來,又覺憑羅貫中蓋世之才
絕不至有此之疵,無奈找來原著一看,方知確實錯怪羅貫中了。
羅才人書中只有“次日,立竿于營門以候日影。
恰將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眾到寨。”既無插劍之說,亦無日影縮為一點之過,電
視劇中的問題全是改編者及導演弄巧成拙而已。
筆者善于聯想。
想那改編者及導演定是“大家”,必深通天文地理,不然如何敢問津這部“軍事地理教科書”?
但“大家”都免不了露此破綻,今日之不學天文地理,考大學不考天文地理的未來
的改編者及導演們將會怎樣便可想而知了。
由此及彼,想那高考科目改革是否也還需要再行論證然后再推而廣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61618.html
相關閱讀:最大的島嶼群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