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行為藝術》這篇小小說,回答12
~16
題(共14
分)
春暖花開,柳綠桃紅。江邊上的行人三五成群,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有人坐在堤壩上釣魚,觀風景。
一個著古裝的九零后男青面無表情地坐在堤壩邊的柳樹旁,從他手里垂下長長的麻繩,直指江面。人們觀察著他,私底下也悄悄地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男青還是面無表情一句話不說。
良久,旁邊一個釣魚的老大爺忍不住說道:“小伙子,學姜太公直鉤釣魚。窟是……”
“一會兒,會有人從這里墜江,我這根繩子是用來救她的!”終于,小伙子仍然無表情,淡定地說了一句。這一句話,像老人一驚之下抖動的漁線擾出的漣漪,一圈圈地在水面擴散開去,像長了腿兒生了翅膀一樣,在人群中傳開了,越傳越遠。
“難不成你是先知?能掐會算?”老人疑惑地問道,甚至忘了有魚正在吃他的餌!
青注視著江面,不再理會旁邊的人。
人越聚越多,僅僅一句話的故事也越傳越神,真的有人開始拍照了。
突然,從山上快速奔下一個青女子,大喊著,徑直沖著江堤而來,人們怕被她的慣性沖落江中,本能地你推我搡著,在第一時間閃開了,只有男青還面無表情地坐在那里,握緊了他手中的麻繩。
女青在沖到江邊時扶了一下他身邊的柳樹,還是沒有站住,直落下去,一把抓住那根麻繩兒,男青則抱緊了柳樹……
人們很快醒悟過來,上得前來,七手八腳的一起幫忙把渾身濕透的女青拉上岸來,還有好心人遞過手帕、衣服……
人們圍住這兩個人說什么的都有了,熱烈的場面甚至超過了春節晚會……
當然有人已經在第一時間離開了,他們趕著去傳播這一奇聞:什么女青意外墜湖,路人齊心搭救;什么青古裝穿越,江邊釣美人;……各種版本
的新聞很快地散播開去,不可遏制
地蔓延到網絡的各個角落。
晚上,男青更新了自已的博客:我們是搞行為藝術的,這穿越救人是我倆事先設計好的,在此特別感謝那些熱心幫助我們的路人,他們讓這世間變得無比的溫暖。
(選自網絡)
12
.用自己的話概括這篇小小說的中心事件。(
3
分)
▲
13
.聯系上下文,試在第二小節空白處寫出周圍人們兩種不同的“議論”。(
2
分)
▲
14
.結合語境,簡要分析文中劃線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3
分)
▲
15
.本文是一篇諷刺類的小小說,請仔細研讀,思考文中男女青和周圍人們各自的“行為”藝術,探究小說的諷刺意義。(
4
分)
▲
16
.選出下面對選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確的一項:(2
分)-----------------
【 ▲
】
A.
從敘述的角度看,選文主要采用了倒敘的方式,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B.
小說十分注意前后照應,例如“男青面無表情地坐在堤壩邊的柳樹旁”與“男青則抱緊了柳樹”就是一組典型的例子。
C.
選文多次寫到男青的“面無表情”,表明他本來就是一個無動于衷與冷酷無情的人。
D.
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表明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與環境,暗示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男女青設計并實施穿越救人,(2
分)引發周圍人們熱議
。
(1
分)(共3
分。意對即可)
13
.
參考:“這個人有病吧?”“失戀了?”“要不然也受什么刺激了!”“看他穿著干凈利落,也不像瘋傻之類?”。
(
共2
分。一種議論1
分)
14
.“各種版本”說明這則奇聞的內容與形式花樣百出,“不可遏制”
說明這一奇聞傳播的速度與熱度無法控制,表現人們對奇聞的熱衷程度。
(共3
分。
每點1
分
,意對即可)
15
.一方面:
諷刺一些另類輕人亂模仿、瞎穿越,拿無聊當有趣,拿愛心當消遣。另一方面:諷刺那些熱衷看熱鬧,愛添油加醋地傳播各類所謂的“奇聞”的人們。
(共4
分。兩方面各2
分,意對即可。若有其它合理見解酌情給分)
16
.B.
(共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23025.html
相關閱讀:閱讀《外婆中醫》附答案
初中小小說閱讀《鞋》
《最后一壺水》閱讀答案
范子平《上大學去》閱讀答案
希臘神話故事兩則《普羅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