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巴黎圣母院》導學案(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小說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巴黎圣母院》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激發學生閱讀《巴黎圣母院》的興趣,在課堂導讀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自主閱讀。 2 、消除閱讀《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礙,大致了解小說的人物 《巴黎圣母院》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激發學生閱讀《巴黎圣母院》的興趣,在課堂導讀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自主閱讀。
2
、消除閱讀《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礙,大致了解小說的人物、情節及欣賞的角度。
學習重點:
如何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說主題。
學習難點:
對人性中“美與丑”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學法指導:
誦讀法、探究法。
知識鏈接:
1
.作者簡介:
雨果(1802
—1885)
,是19
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家,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他自幼多才多藝,尤其熱衷于文學,14
歲開始寫詩,15
歲寫的《讀書樂》就獲法國學士院征文獎。1827
,雨果發表《<
克倫威爾>
序言》,
提出系統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隨后發表了戲劇《歐那尼》、詩集《東方集》《秋葉集》等一系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1831
,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
1851
,
他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獨裁專制而遭到迫害,開始了長達19
的國外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的詩集《懲罰集》《靜觀集》、大型詩史《歷代傳說》以及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相繼問世。1870
,
他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巴黎繼續參加政治運動。1885
5
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遺體也被送到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2
.寫作背景
在1828
初,雨果就開始醞釀《巴黎圣母院》這部作品,直到1830
七月革 命爆發當天,在波旁王朝垮臺的歡呼聲中,他才正式動筆開始創作,小說于1831
2
月出版。小說的創作時期,正當雨果從政治上逐漸脫離保守派立場而傾向自由民主,文藝上逐漸脫離古典主義而提倡浪漫主義之際。
小說以十五世紀末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為背景,自然可以視為一部歷史小說,小說以一個吉卜賽女郎的經歷為中心,描寫下層人物的生活。雨果注意描寫當時的歷史風貌,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這是十五世紀巴黎的一幅圖畫”。在小說中,中世紀的民間節日,上演神秘劇,推選丑人之王的古風得到細致的描繪,特殊的流浪人社會,在街頭和廣場聳立的絞刑架、陰森恐怖的巴士底獄、巫術和煉金術的流行、宗教享有的特權、國王隱蔽和行蹤不定的生活都一一得到再現。
1831
3
月,雨果在((
巴黎圣母院》中的((
原序》中說:“幾前,當本書作者去參觀,或者不如說去探索圣母院的時候,在那兩座鐘塔之一的暗角里,發現墻上有這樣一個可怕的單詞:ANARKH(
注:希臘字,意思是命運)
……這幾個由于深日久而發黑,并且相當深地嵌進石頭里的大寫字母……這些字母所蘊含的悲慘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他多方尋思、盡力猜測那痛苦的靈魂是誰,他為什么一定要把這個罪惡或悲慘的印記留在古老教堂的額角上之后才肯離開人世……正是由于這個單詞,作者寫下了這部著作。”雨果在這段文字里明確地向人們提示了克洛德罪惡的一生、悲慘的一生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創作緣由。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A
級)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劫持(

畸形(

原形畢露(
)
毛骨悚然(

覬覦(

遁入(

氣勢磅礴(
)
傾巢出動(

2
.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場作戲

)命是從

)羞成怒
面目猙(


)腕嘆息
白璧無(

前(
)后繼
膾(
)人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64220.html

相關閱讀:閱讀《外婆中醫》附答案
希臘神話故事兩則《普羅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閱讀及答案
范子平《上大學去》閱讀答案
《最后一壺水》閱讀答案
初中小小說閱讀《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