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特點:
液化放熱。
液化方法: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
當氣體的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所有的氣體都可以液化,其中溫度降到足夠低是指氣體的溫度下降至沸點或沸點以下。小同的氣體液化的溫度不同。利用這種性質可以分離物質。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數的氣體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氣以及氣體打火機用的燃氣,就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們液化的,有的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們液化,必須同時降低溫度才行。
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
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溫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溫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白氣”
1.含義:“白氣”不是水蒸氣,因為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氣體,是看不見的。當水蒸氣遇到外界溫度較低的空氣時,放熱液化形成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例如:冬天,從口中中呼出的“白氣”;燒開水時從壺嘴噴出的“白氣”;夏天,我們看到冰棒冒的“白氣”;冰箱門打開時冒出的“白氣”;飛機的白色尾氣。
2.分類:“白氣”現象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冷物體冒 “白氣”;另一類是熱物體冒“白氣”。盡管它們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氣的來源卻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氣”是冰棒周圍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 (來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燒開水時,壺嘴冒 “白氣”是從壺中產生的水蒸氣(來源于壺內)遇到壺嘴外附近的冷空氣液化而成的。切記:共同的特點都是水蒸氣要遇冷。
相關初中物理知識點:汽化及汽化的特點
汽化:
1.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終狀態是氣態,汽化過程中物質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體蒸發吸熱有制冷作用,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3. 常見汽化現象有:太陽出來了,霧散了,地面上的水變干,酒精蒸發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9420.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征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總復習
初中物理樂音三要素知識點總結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復習之機械運動
初中物理知識點:電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