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①最初,是他發現了那堵會說話的墻。沒人跟他說話,憋得慌,他走到冷僻的角落,恰好面對著那堵墻。那堵墻大概是一個早先的大戶人家院子迎門的一堵屏風式的墻,不知什么緣故,院子拆了,只剩下那堵墻,墻上還留著斑駁的圖案。
②他就站在那堵墻對面,開始自說自話,仿佛對面站著個聽他說話的人。獨白了一陣,他察覺自己的話音彈回同樣的話語,似乎在模仿他的話,但是,十分畢真,語調、節奏都雷同,僅僅是音量雄渾了些,還很飽滿。
③他試了兩句,甚至,聽到了余音,就是回過來的話后邊,又拖了個尾巴,是前邊的話的又一次重復,只是,音量減弱了許多,似乎那后邊還在重復。于是,他來勁兒了,真有點
覓得知音的味道。
④沒有一個人這樣耐心聽他說話。他積壓了那么久的話,一股腦都傾瀉出來,他將那堵墻的回音當成對他的話的反應,墻的回應,仿佛兩個傾吐的人相逢了。
⑤那天,他一直說到艾城街燈輝煌,終于過了一把癮。這樣,很舒坦。他甚至走近,感激地
撫摸
墻體。墻體保留著夕陽的余溫,還有太陽的氣息。大概那堵墻說久了,墻體
發干發軟
。
⑥之后的數天,他都來那堵墻的對面,說起已說過的話,還有沒說過的話,都傾述出來,他慶幸有了這么一個說話的對象,而且,很受用,始終按照他的話來說。
⑦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別人,竟有許許多多的人感興趣。
他欣慰的是,艾城其實不止一個像他這樣的人
,他一直以為自己孤獨,是不是有毛病。他看見數十個人都趕到那堵墻面前,說些不著邊際、沒頭沒腦、莫名其妙的話,
甚至,穿插著,他還能跟這些人搭腔
。
⑧那堵墻是個忠實的聆聽者,而且,積極、靈敏、忠實地反應著,不管有多少人對它說話,它都能一句不拉地回音。不過,各種話同時由它保持原樣地反饋,好像墻生出了相應的嘴巴,形成了話語的重疊。話語龐雜地返回,他在那雜亂的話堆里,還是能分辨出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話音。
⑨
那效果,像是漫長的旅途后,睡了個好覺,如久渴的人們,飲了清涼的泉水,似從蹲久的黑屋里走到陽光里。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輕松、喜悅的表情。
⑩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那堵墻前邊,朝朝暮暮,人流不斷,那么多傾述者、表達者、呼喊者,都一幫一幫、一撥一撥來說來喊,甚至有人說完了就激動不已地流淚。
11
作為發現者,他擔任了維護秩序的角色,當然,適當收費也理所當然。誰會在乎出點錢呢?他還把那堵墻圍起欄柵。漸漸地,他發現,墻面坑坑洼洼了,那是聲波頻繁沖擊的結果,像久經日曬雨淋,墻體衰竭了,這影響到它的對話(人們已將墻的回音稱為對話了)。反饋的話已走調失真了。
12
他雇了泥瓦匠,精心地修復了墻體?墒,一旦對話,那些抹上去的泥漿紛紛脫落下來,又恢復了原樣。大概那堵墻負荷繁重——
日夜來說話的人根本不間斷,終于有一天,墻體塌倒了,是癱下去了。他認為它累壞了,是艾城的人們把它說倒了。
13
隨后,艾城居民就失語了,很多人沒精打彩,有的人自言自語,有的人沉默不語,有的人上街抓住陌生人說話可在家里一聲不吭。更多的人仿佛在尋找什么,甚至去
撫摸
樓房的墻體。
14
后來,他模仿那堵墻,建造了幾乎看不出差別的一堵墻,但是,只剩下他孤單的聲音——墻不回應。他
拍擊
著那堵墻,失望地說:你說呀!說呀!說!
——文章選自《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謝志強卷》,有改動
1.
請用簡潔的語言把情節補充完整。(3
分)
他發現墻——_
_
__
——更多人來——_ _ __
——修復墻體——_ _ __
——居民失語
與墻對話
,_
墻體衰竭
_
,
墻體塌倒
2.
聯系上下文,回味第九段,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3
分)
排比,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人們與墻對話后的滿足、輕松、喜悅。突出了溝通對緩解孤獨,對人的重要性,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3.
第⑧段為何如此詳細地寫墻反射人的聲音,
談談你的理解。
細致描寫墻對聲音的反射,將墻比作忠實的聆聽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人們對墻的信任依賴,為下文墻倒塌,居民失語埋伏筆。
4.
結合劃線句子,試談你對第⑦段的理解。4
分
墻的發現,吸引人來與墻對話。交代人的孤獨和缺乏溝通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他欣慰,是因為找到了同病相憐者,搭腔也是因為能達成共鳴,甚至一詞表現了他的驚訝和欣喜,流露出人們對溝通的渴望,揭示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深深的孤獨感和缺乏溝通的現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5.
聯系全文并發揮想象,人們為何癡迷于與墻對話,甚至在墻坍塌后失語?(3
分)
①
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很孤獨,需要聆聽者。
②墻有耐性,聽人說話并作出回應。
②
墻始終按照說話人的話來說,與說話人達成共鳴。人們日漸依賴墻,在墻倒塌后無從發泄,找不到溝通者,因而失語。
(理解倒數第二段。
人們的再度失語與上文與墻熱烈對話形成對比,突出了墻坍塌后人們無從溝通的悲哀現實,尋找和撫摸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對墻,也就是聆聽者的渴望和依賴,墻的坍塌,預示艾城居民生活最終不可避免走向悲劇。)
6.
采用第三人稱敘述故事經過
對表現主題
有什么好處?(3
分)
第三人稱能
客觀冷靜
地敘述這件超現實、荒誕的事件,不受作者主觀意識的影響,
啟發讀者深入思考
,
揭示了
現代社會中人們深深的孤獨感和缺乏溝通的現狀。
(僅答自由靈活,不受限制不給分。)
4.
這篇小說對你有什么啟迪?(3
分,答出兩點或另有見解也可)
①
缺乏溝通會導致社會失語。
②人與人之間要進行良性溝通。
②
我們要積極與他人溝通,不能因繁忙而忘記生活。
7.
分析全文表現手法,談談你對主旨的理解。3
分
以小見大,以人們與墻對話到最后失語反映出人們的孤獨,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的重要性,批判了一味忙碌導致的社會畸形,富有震撼力,發人深省。
(藍字部分是還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12731.html
相關閱讀:《最后一壺水》閱讀答案
閱讀《外婆中醫》附答案
希臘神話故事兩則《普羅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閱讀及答案
范子平《上大學去》閱讀答案
初中小小說閱讀《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