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通體高達71米,其中頭部高14.7米,耳朵長7米,眼睛長3.3米,腳背寬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佛教在唐代的280年歷史中,一直是思想領域的重要支柱。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佛教雕塑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唐代修建的佛像,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規模宏大、工藝精巧,雕刻水平令人嘆為觀止。這其中最高大的一尊就是四川的樂山大佛。大佛是彌勒坐像,由貴州名僧海通和尚首先募捐修建,海通圓寂后,四川節度使韋皋繼續把他修建完成。
樂山大佛是直接在凌云山山崖上開鑿的,處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匯之處。大佛坐東朝西,面江而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他面目慈祥和善,眼睛半睜半合,神態安然,雙手放于膝上,端坐在山側。大佛造型穩重大方,比例適度,體積感很強。他本來全身彩繪,還覆蓋有寬60米的7層13檐樓閣。這座樓閣在唐代稱為大佛閣,在宋代稱為天寧閣,但元代時不幸毀于戰火中,之后就再沒有重建。
今天,樓閣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大佛身上的彩繪也幾乎看不出來,但是他雄偉壯觀的姿態仍展現于世人面前,充分顯示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和他們的智慧與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2623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