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辨析與區別:
慣性”與“第一定律”的區別
“慣性”與“慣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它們的區別: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條件而改變,它始終伴隨物體而存在。牛頓第一定律則是研究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如何運動的問題,是一條運動定律,它指出了“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原因。而慣性是“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特性;兩者完全不同。為何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是因為定律中所描述的現象是物體的慣性的一個方面的表現,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為零)時,物體不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但物體力圖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慣性)仍舊表現出來。
“慣性”與“力”的區別
“慣性”與“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彈離開槍口后還會繼續向前運動”,“水平道路上運動著的汽車關閉發動機后還要向前運動”這些都是慣性。慣性與力的區別:①物理意義不同;慣性是指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而力是指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始終具有這種性質,它與外界條件無關;力則只有物體與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才有,離開了物體就無所謂力。②構成的要素不同:慣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和作用點,而大小也沒有具體數值,無單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構成,它的大小有具體的數值,單位是牛。③慣性是保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力作用則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④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而力的大小跟許多因素有關(視力的種類而定)。
“物體慣性”與“外力作用”的辨證關系
物體的慣性和外力作用這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形成了宏觀物體的形形色色的各種復雜的運動。如果沒有外力,物體也就沒有復雜多樣的運動形式;如果沒有慣性,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不需要力的作用。只有當我們理解了慣性與外力作用的辨證關系,就不難解釋慣性現象。例如“錘子松了,把錘把的一端在物體上撞幾下,錘頭就能緊套在錘柄上”這是因為錘與柄原來都向下運動,柄撞在物體上受到阻力作用,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就停止了運動,錘頭沒受阻力仍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繼續向下運動,這樣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了。
“慣性”與“速度”的區別
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的快慢無關!捌囆旭傇娇欤鋺T性越大”是不正確的。運動快的汽車難剎車是因為運動速度越快,物體的運動狀態越難改變?梢姂T性大小與運動狀態并無關系。慣性大小只與物體質量有關。
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的辯證關系
時效波先生在二十世紀末期論述“生命的產生”時,提出了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的辯證關系:“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的物質有保持其原有平衡狀態(干擾前狀態)的屬性,即慣性。這里提到的慣性是廣義質能意義上的概念,不僅指宏觀物體,構成宏觀物體、維系著微觀結構形態運動著的分子、原子、電子同樣具有慣性。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的物質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物質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會發生物質和能量的運動轉化,原有的平衡狀態(宏觀的運動狀態、微觀的結構形態)就會被改變或打破,形成具有新的運動狀態和結構形態的物質。運動的物質有保持原有平衡狀態的屬性,而運動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又時刻破壞著平衡,慣性維護平衡與作用造成變化成了物質最基本屬性的矛盾統一體。無機物在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中,只能被動地接受宏觀的、微觀的沖擊和破壞,改變其原有的運動狀態和結構形態。如被海水沖刷和風吹日曬的礁石會移動位置和逐漸破碎。原始生命則能為維護自身的平衡狀態作出反應,主動地吸收利用物質能量(新陳代謝)來維護有機體的結構形態不受破壞,以維持其原有性能,獲得生存。事實上,由碳水化合物構成的蛋白質分子就已經能有選擇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并排出分解物,不斷與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進行代謝。”
對慣性的正確認識:
(1)慣性與物體所處的運動狀態無關。對任何物體,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無論是運動狀態改變還是不變,物體都具有慣性。不能認為:運動的物體具有慣性,靜止的物體不具有慣性或物體運動的速度大,慣性就大
(2)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其運動狀態越難改變,我們就說它的慣性越大;物體的質量越小,其運動狀態越容易改變,我們就說它的慣性越小。物理學中就用質量來量度物體慣性的大小
(3)慣性不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必然要涉及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單獨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的作用;每個物體都具有慣性.不需要兩個物體的相互作用,慣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因此不能把慣性說成是“慣性力”“受到慣性作用”或“克服物體的慣性”,一般只能說“具有慣性”
利用慣性鑒別生、熟雞蛋:
例:小剛同學把一只熟雞蛋和一只生雞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使它們在桌面上繞豎直軸水平旋轉,然后用手按住熟雞蛋立即釋放,發現熟雞蛋靜止了;用手按住生雞蛋立即釋放,發現生雞蛋沿原來方向繼續轉了幾圈,如圖所示。請用初中物理知識解釋為什么釋放后生雞蛋又繼續轉了幾圈?

解析: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及其原來所處狀態:本題的研究對象是熟雞蛋和生雞蛋,他們都在桌面上繞豎直軸水平旋轉。
(2)確定物體的哪部分受力改變運動狀態:熟雞蛋是一個整體,用手按住后整體停止運動;生雞蛋的蛋殼與蛋清、蛋黃是分離的,用手按住后只是蛋殼停止轉動。
(3)確定物體哪部分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對于熟雞蛋來說,受力后整體停止運動;對于生雞蛋來說,殼內的蛋清和蛋黃由于慣性仍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4)造成的結果:手離開雞蛋后,熟雞蛋停止轉動,生雞蛋仍繼續轉動幾圈。
答案:這是因為熟雞蛋蛋殼內的物質變成周體與雞蛋殼連在一起,用手按住立即靜止,而生雞蛋的蛋黃與蛋殼間有蛋清,用手按住轉動的生雞蛋,蛋內的蛋黃由于慣性還要繼續轉動,所以手松開后,整個生雞蛋又繼續轉幾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82325.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電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樂音三要素知識點總結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總復習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復習之機械運動
初中物理知識點: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