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光伏產業?
■概念
我國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應用技能成熟可靠。光伏轉換是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為光伏產業。太陽能還可以通過抽水、超導、蓄電池、制氫等多種方式儲存,太陽能經蓄能后幾乎可以滿足中國未來穩定的能源需求。
■原理
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
■產業優勢
1、永不枯竭。2、采集太陽能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對而言,水電站或風電站對地理位置要求則比較高。3、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都比水電站要低。4、使用太陽能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理想的綠色能源。5、適用范圍廣,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
2 哪些因素制約產業發展?
產能過剩。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快速,目前產能已處于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我國光伏行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現象仍十分嚴重。行業景氣指數較低,迫使國內光伏生產企業面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的局勢。
政策制約。由于光伏發電成本高昂,只能依靠政府支持。在我國,《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部法律對支持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列有專門條款,但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目前,業界正苦苦等待收購上網等扶持政策。收購上網是指由電網公司按照光伏發電的成本加合理利潤進行收購,多出的費用在全國消費者中均攤。
技術困境。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普遍不強,主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均靠進口,技術瓶頸已嚴重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封裝環節技術和資金門檻最低,致使我國短時間內涌現出170多家封裝企業,總封裝能力不少于200萬千瓦。但由于原材料價格暴漲、封裝產能過剩,這些企業基本上沒有多少利潤,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
人才緊缺。全國1200多所高職院校中,真正開設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專業的不超過30家。光伏產業大部分需要的是復合型技能人才。由于人才緊缺,企業一般只好招用電子、化工等專業畢業生,根據需要再培養。
3 如何促進產業發展?
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增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
二是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對關鍵設備實行強制檢測認證制度。
三是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加強國際合作,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
四是完善支持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完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展的機制,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
五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完善電價定價機制和補貼效果考核機制,提高政策效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15049.html
相關閱讀:“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