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龍地理觀后感,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學習。
這是一本關于“人的”地理書。房龍獨到地從地理的角度來講述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闡釋人與地球——我們惟一的、共同的家園——的關系。既然我們的行星“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運轉當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們只有合作——而不僅僅是“拿走”,也不僅僅是“給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這是出自房龍之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地理書。它打破了常規地理書的寫作方式,緊扣"人"的觀念,將人的活動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終關注的是"純人"的那一面——科學、藝術、商業、宗教和政治,從歷史的高度闡釋了人與地理以及地球的關系,生動地演繹了"人文地理"這一概念。
同時,在歷史的敘述中還穿插回顧了人類與自然相互協調和適應的漫長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發掘自身潛力并努力探求與地球——人類這惟一家園和諧的最終方式。 房龍在此書中貫穿了其慣有的行文風格,詼諧幽默的文字化枯燥的地理知識于無形,使人在輕松愉快之際不僅領略把握了人類厚重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且能在掩卷之際獲得不少啟發。
《房龍地理》則是一本完全改變我們關于地理學的偏見的地理書。在這本書里,地理學中必要的名詞和數據依然存在,但它們被賦予了一種感性的表達形式。更重要的是,這些名詞和數據不再是互不相關的一盤散沙,而成為息息相通的一個網絡。它們不再是一種遠離人群的孤獨的存在,它們隨時和人聯系一體。它們因染上了濃郁的人的氣息,而散發出勃勃生機。
房龍自稱他“打算把人放在舞臺的正中”。他說:“我寧愿把它稱之為一本研究人的書,研究人如何為自己和家人尋找食物、住所和娛樂,如何嘗試找到既能適合自己的背景,又可改變自己的自然環境的方法,以便獲得與其自身有限的力量相稱的舒適、強健和幸福。”房龍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于是,《房龍地理》的第一章,標題就是《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中的人》。以人為中心,以人為目標。作為一個堅定的人文主義者,精通地理的房龍意識到,“我們大家都是同一個星球上的伙伴,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的福祉,我們大家都要共同承擔責任”。
一本世界地理書必須介紹世界上的各個國家!斗魁埖乩怼窙]有讓自己在這方面留下空白。然而,房龍的介紹方式與眾不同。他首先突出的仍然是不同國家的人,并把這些國家的自然地理作為這些人的生存背景。這種方式使房龍獲得了一種饒有興味的獨特視角,各個國家的個性展露無遺。意大利:由于有理想的地理位置,只要有機會,能夠發揮海上強國和陸上強國的作用。比利時:由一紙條約建立的國家,什么都不缺,唯獨缺少內部的和諧。瑞士:高山中的國家,有出色的學校,有說4種語言的團結的人民。丹麥:小國在某些方面勝過大國的實例。波蘭:經常被人看成是別人的走廊,現在才是個為自己服務的走廊。這種極富個性的概括語言,將吸引每個讀者到房龍的文字中神游。
當然,對這些富于個性的國家和國民的介紹,房龍是不停留于淺嘗輒止的。他更樂意走進這些國家,傾聽這些國家心靈的聲音。他這樣概括法國:擁有它想要的一切的國家。進而,他這樣描繪法國人:“法國人不是多愁善感的空想家,而是非常理智非常踏實的現實主義者。他腳踏實地地站在這個地球。他知道他只能活一次,70歲是他所能期望的。因此,只要還活著,他就盡力使自己過得盡可能的舒適,決不浪費時間去想象美好的未來。如果這就是生活,就讓我們用最好的烹調方法來做哪怕是最差的食物吧。既然酒從耶穌基督時代起就被認為是真正的基督教徒的合適飲品,就讓我們釀最好的酒吧。”這樣的描述,不僅說明了法國舉世無雙的烹調和釀酒技術,而且傳達了法國人富于智慧又實事求是的人生哲學,F象和原因融于一體而被如此富于詩意的文字表達出來,這就是房龍令無數讀者迷戀的原因了。
在全書結尾,房龍借一小女孩的口問道:“不去旅行,學地理有什么用?”我想,作為一本好的地理書,《房龍地理》引發的不僅是我們對地理學的興趣以及對我們生長于斯的地球的熱愛,進一步,它將喚起我們成為一個旅行家、航海家、甚至探險家的熱情和夢想。它擴大了我們的視野,開拓了我們的心胸,它激發起我們對更遼闊的宇宙,對未知世界的探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1511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蘇拉”“達維”即將登陸中央氣象臺首發紅色預警
最大的島嶼群
初一地理亞洲人文環境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