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語出] 《敦煌變文集》:“朱解低頭親看札;口?目瞪忘收唇。”
[正音] 呆;不能讀作“ái”。
[近義] 瞠目結舌
[反義] 從容不迫
[用法] 描寫人聽見了或看見了吃驚的事情;顯得一時呆了的神態。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張口結舌zhāng kǒu jié shé
[釋義]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于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語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面紅過耳。”
[正音] 結;不能讀作“jiē”。
[近義] 啞口無言 瞠目結舌
[反義] 口若懸河 滔滔不絕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瞠目結舌chēng mù jié shé
[釋義]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語出]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正音] 結;不能讀作“jiē”。
[辨形] 瞠;不能寫作“稱”或“膛”。
[近義] 張目結舌 張口結舌
[反義] 應對如流
[用法] 用于人;常用于書面語。一般作謂語、補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1321964.html
相關閱讀:形容親身體驗的成語
形容失敗的成語
形容感慨的成語
數字成語家族
形容有涵養的成語,形容講文化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