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倒猢猻散
出處:宋代寵元英的《談藪·曹詠妻》 內容來自
意思:比喻當權的人一垮臺,其他人失去了靠山,一哄而散。
南宋時,有個人名叫曹詠,因為和丞相秦檜有密切關系,當上了大官。他家鄉有不少人奉承巴結他,使他非常得意。可是他的大舅子,名叫厲德新的,不買他的賬。厲德新在家鄉當個“里正”(類似村長或鄉長),曹詠認為厲德新區區小吏,膽敢對他如此無禮,于是懷恨在心,指使當地縣官給厲德新施加威脅,處處刁難。可厲德新始終沒有屈服。
后來秦檜死了,依附秦檜而得勢的人紛紛隨之垮臺,曹詠也被貶官新州(今廣東新興)。厲德新便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猢猻,即猴子。文章把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一群猴子,猴子們靠著大樹蔭庇,作威作福。如今大樹一倒,猴子們只得散伙了。這是一篇很深刻、辛辣和幽默的文章。厲德新把它寄給曹詠,曹詠看了,氣得半死。
另據明代政編撰的《七修類稿》里說:秦檜未當官時,曾經是個私塾,生活比較清苦,因此頗有牢騷怨憤。他寫過兩句詩:“若得水田三百畝,者(這)番不做猢猻王。”他把塾中學生比作猢猻,而自比“猢猻王”。所以,厲德新把依附秦檜的那幫小丑比為猢猻,不但是有所根據,也更增諷刺的妙趣,而且“檜”又恰巧是一種樹木的名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881897.html
相關閱讀:一如既往_一如既往的意思_一如既往的故事_一如既往造句_一如既往
泥菩薩過江_泥菩薩過江的意思_泥菩薩過江的故事_泥菩薩過江造句_
吳牛喘月的意思_吳牛喘月的故事
欲速不達的意思_欲速不達的故事
出言不遜的意思_出言不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