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zhān wà guǒ jiǎo xuē
【近義詞】:不分彼此
【反義詞】:天差地別、千差萬別
【成語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而今這銀子我也不問是你出是他出,你們原是氈襪裹腳靴,但須要我效勞的來。”
【成語解釋】氈襪、裹腳、靴子,都是穿在腳上的東西。比喻彼此都一樣。
【氈襪裹腳靴造句】而今這銀子我也不問是你出是他出,你們原是氈襪裹腳靴,但須要我效勞的來。
【氈襪裹腳靴的成語故事】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若是我兩人先參差著,就不是共事的道理了。”差人道:“馬老先生,而今這銀子我也不問是你出,是他出,你們原是‘氈襪裹腳靴’。但須要我效勞的來。老實一句,‘打開板壁講亮話’,這事一些半些,幾十兩銀子的話,橫豎做不來,沒有三百,也要二百兩銀子,才有商議。我又不要你十兩五兩,沒來由把難題目把你做怎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891966.html
相關閱讀:一如既往_一如既往的意思_一如既往的故事_一如既往造句_一如既往
泥菩薩過江_泥菩薩過江的意思_泥菩薩過江的故事_泥菩薩過江造句_
出言不遜的意思_出言不遜的故事
欲速不達的意思_欲速不達的故事
吳牛喘月的意思_吳牛喘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