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qù tài qù shèn
【近義詞】:去甚去泰
【反義詞】:不留余地、吹毛求疵
【成語出處】
1、《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韓非子·揚權》:“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成語解釋】泰、甚:過分。適可而止,不可過分。
【去泰去甚造句】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能太過去泰去甚。
【去泰去甚的成語故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892010.html
相關閱讀:吳牛喘月的意思_吳牛喘月的故事
一如既往_一如既往的意思_一如既往的故事_一如既往造句_一如既往
欲速不達的意思_欲速不達的故事
泥菩薩過江_泥菩薩過江的意思_泥菩薩過江的故事_泥菩薩過江造句_
出言不遜的意思_出言不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