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近義詞】:借刀殺人、二桃三士
【反義詞】:親歷親為
【成語出處】諸葛亮《梁父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李白《懼讒》詩:“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成語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二桃殺三士造句】二桃殺三士說明謀略在實戰中的重要性。
【二桃殺三士的成語故事】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于《晏子春秋》,后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后,也自覺不如,羞愧之余便將桃子讓出并自盡。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后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1]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队魇烂餮浴芬灿幸徽轮v述此故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991018.html
相關閱讀:欲速不達的意思_欲速不達的故事
一如既往_一如既往的意思_一如既往的故事_一如既往造句_一如既往
泥菩薩過江_泥菩薩過江的意思_泥菩薩過江的故事_泥菩薩過江造句_
吳牛喘月的意思_吳牛喘月的故事
出言不遜的意思_出言不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