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關于好讀書,讀好書的名人名言與題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中考作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

——劉白羽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

——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1883—1924):

我們需要的書,應該是一把能夠擊破我們心中冰海的利斧。

英國達雷姆大主教理查德·德·伯利(1281—1345):

書籍是幸福時期的歡樂,痛苦時期的慰藉。

法國哲學家阿蘭(1868—1951):

你熟悉翻動書頁時所發出的聲音嗎?如果你無法從中辨析出命運的顫音和結局的征兆,這說明你還不是真正的讀書人。

英國詩人(后入美國籍)威斯坦·休·奧登(1907—1973):

讀書就是翻譯,因為從來不會有兩個人的體驗是相同的。一個拙劣的讀者就好比一個拙劣的譯者:他會在應該意譯的時候直譯,而需要他直譯時他卻意譯。在學習如何才能把書讀好時,學問固然極為寶貴,但卻不如直覺重要。

中國詩人何其芳(1912—1977):

或是昏黃的燈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冊杰出的書,你將聽見里面各個人物的獨語。溫柔的獨語,悲哀的獨語,或者狂暴的獨語。黑色的門緊閉著:一個永遠期待的靈魂死在門內,一個永遠找尋的靈魂死在門外。每一個靈魂是一個世界,沒有窗戶,而可愛的靈魂都是倔強的獨語者。

英國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

舊書店里的書是野書,無家的書,它們像一大捧各色各樣的羽毛一樣湊到一起,有著圖書館里那些馴順的書卷所缺乏的魅力。此外,在這種任意混雜的伙伴堆中,我們還可能碰上某個全然陌生者,而它,如運氣的話,可以成為我們在這世界上的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從上層的一個書架上,探手取下某本灰白色的書時,被它那破敗和廢棄的氛圍所誘引,總是會產生一種希望,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碰上一個百年前的男人:他正騎著馬出發去探索米德蘭和威爾斯的羊毛市場。這是一個無名的旅行者,他滯留在客棧里,喝著他的酒,注意著漂亮的女孩兒和嚴肅的顧客,出于純粹的喜愛,生硬而費勁地寫下了所有的一切(該書是由他自費出版的)。這書極其羅唆、忙亂和實實在在,所以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形下,那蜀葵和干草的特殊氣味以及他自己的畫像已滲流于其中。而那畫像是如此地出色,故而使他在心靈的角落里將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家安瑟倫(1033—1109):

把一本書置于一個無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劍放在一個頑童手中那樣危險。

英國哲學家培根(1561—1626):

(見課文《談讀書》。略。──編者注。)

美國思想家拉·愛默生(1803—1882):

在圖書館里成長起來的溫順的年輕人相信,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所發表的觀點是自己的責任;但他們卻忘了西塞羅、洛克和培根寫這些書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圖書館里的年輕人。

法國思想家蒙田(1533—1592):

當我在讀書中遇到某些費解的地方時,我從不一味冥思苦想;倘我嘗試一二次后仍不得要領,我就把它甩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死啃它們,無異于浪費我的精力和時間。我的思維機器只在初始時才敏捷活躍,而那些不能令我當下關注到的東西,不能靠持久來解決。沒有靈感,我的思維就會枯竭。過分地執著于某物,只會使大腦疲憊不堪,陷入混亂,我的眼睛也會變得模糊不清。我必須把注意力暫時移開,而后再回過頭來不斷地看看。一如我們在看一件耀眼的紅色衣服時,總是先把視覺稍稍移開,然后再不斷地瞥上幾眼。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1881—1942):

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密切,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由于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世界。

德國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

印刷術自從在書籍里找到它的避難所并由此實現了一種自治的存在之后,如今正被廣告無情地拖到大街上,殘酷地置于經濟的混亂無序的統治之下。印刷術正在痛苦地學習以新的樣式存在。若干世紀以來,文字經歷了從直立慢慢躺倒的過程:最初是直立在碑石上,之后半臥在傾斜的書桌上,最后終于在印刷書籍的床上躺下來。而今天,文字又開始慢慢站了起來。人們看報紙更多地是垂直地拿著從上向下讀,而不是平攤在書桌上讀;而電影和廣告則以一種獨裁的強制方式把文字豎立了起來。生長在這樣一個時代里的孩子,如果他在接觸書本以前看慣了如此千變萬化色彩斑斕的字母,我很懷疑他還有興趣讀懂書籍里古樸刻板的印刷文字。像蝗群一樣到處泛濫的印刷字遮蔽了城市的太陽──文人的光芒,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密集。其他的商業行為則走得更遠。

 

題目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讀書使人__________(可填充實、快樂等等)

以“讀書”為話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zzw/21428.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2019年中考作文預測:命題作文
中學生描寫朋友的范例
2019年浙江湖州中考滿分作文賞析:有資格哭的孩子會更強壯
初中優秀作文賞析:兩個世界
中學生指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