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我讀了《自由在高處》一書,感觸頗深。
自由是本書的核心詞匯,何為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約束,這是詞典上的解釋。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充分詮釋了自由的力量,“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輝。”歷史上無數事件的發生無一不與自由有關,2000多年前,陳勝吳廣,為了追尋自由,悍然起身沖破秦王朝的枷鎖;約100年前,孫中山等人,為了追尋自由,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20多年前,鄧小平,為了追尋自由,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到了今天,自由已經成為了每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一個充分發育、正常運轉的社會,其基礎正是每個個體的自由。因為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我們必須讓它自由。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領導者。運用作者在后記中的一句話“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讓我們回到現實,社會上仍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不自由,小學生的童年被補習班所占據,快樂的自由被抹殺了;在如今高考體制下,每個人都人生道路仿佛已經確定,無非是學習,考試,再學習,再考試,選擇的自由被抹殺了。社會上各種不自由的事也有很多,然而不要因為你的身份低微而對此視而不見,一個小學生和國家主席都有著一樣的捍衛人民自由的權利,因此不要擔心,不要害怕,大聲地喊出你追尋自由的口號。
然而,這也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擁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有些人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引起群眾恐慌;因為擁有集會自由的權利,有些人宣傳邪教甚至自焚引發動亂。這是怎么回事呢?自由還有另一種解釋,公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其自己的意志活動有不受限制的權利,請注意前提,實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綜上所述,現實中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比如法律法規,但你仍然自由。
況且,如果我們認為受著一定限制就不算自由了,那么那些被壓迫著的人們怎么說呢?那就要從本書標題的“在高處”說起了,何謂在高處?顯然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據我的理解,“在高處”指的是思想的自由,只要你超越逆境,積極生活,你已經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當帕得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 熊培云卻說“不自由,仍可活”,的確,雖說肉體不自由,但是仍可活,這就需要我們在思想上,在心靈中的自由。讓我們回歸到現實中吧,因此不要去抱怨自己目前的處境有多么悲催,抱怨上班如此勞累而工資如此之少,而或者抱怨老板的嚴格要求……諸如此類,只是一點小小的生活是上的不如意,怎么能打垮我們心靈中的自由呢?要以豁達的心胸去面對這些小小的挫折,堅信熊培云老師的話“不自由,仍可活”,雖然你不能改變你所處的環境,但你可以改變你自己,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可以選擇讓它此刻凋零,也可以選擇讓它繼續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繼續在逆境下自由生活。記住,你自己是最容易的改變的,等到你不再愁眉苦臉,怨天尤人面對工作或學習,而是以一種樂觀、開朗的心態面對地話,可能在不經意間你會驚奇地發現工作或學習不再枯燥無味,甚至你會樂衷于此,或許展新的生活會朝你而來。
自由在高處,的確,就讓我們的心靈追隨自由達到最高點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642775.html
相關閱讀:《一地梨花》讀后感1000字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1000字范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哈姆雷特讀后感1000字
紅與黑讀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