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讀希勒非理性繁榮有感1000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后感1000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讀希勒非理性繁榮有感1000字

  美國金融學教授羅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榮》出版后,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在此書中,希勒用了較多的金融行為學理論來解釋九十年代后期美國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國股市這幾年的連續上漲對投資者的心理沖擊,這在美國股市更為劇烈。

  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會下滑和連續減速的人由于年復一年不斷地出現判斷錯誤,對自己的壞情緒很敏感。

  那些不斷預測下滑的人由于總是在錯,會痛苦地感覺到丟面子。由于對認識世界的滿意程度是自尊和個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觀的人想建立一個不同的世界觀,或至少會在公眾面前呈現出不同的態度。也正因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時會很強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奮不顧身地涌入市場。

  尤其是當股票投資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文化,投資人更是害怕“踏空”。

  對于人們為什么不能做出獨立的判斷和選擇,一般的解釋是迫于社會壓力的屈從,人們害怕被看成是另類或是傻瓜,他們的判斷受到了動搖。

  但社會心理學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過實驗表明,人們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達一個相反的觀點,而是“傳統理性”告訴他們,當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斷時,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確的。所謂順勢而為。

  人們對股評家、分析師和經濟學的所謂“權威”的依賴感。尤其是在社會分工日益明顯的今天,人們信賴專家成為一種習慣,總以為專家推薦的股票或走勢的看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跟他們走沒錯。

  還有一點也頗值得關注,就是投資者經常對價位高估習以為常,只有等到股價跌了個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們在模棱兩可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往往會受到身邊因素的影響。

  在股市中,暴漲和暴跌適合喜歡刺激的投資者與大牛市的熱潮。但一般而言,陰跌和緩漲則容易讓人輕信,或者說有時更能把一般投資者套住。其中的原理就是利用了價格的持續性能給害怕風險的人以心理依托。

  在市場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向來謹慎的人會突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險舉動,這往往是和信心過度有關。過度自信有許多表現形式,最典型的事是“事后聰明”,它使人們認為世界實際上很容易預測。

  1987年10月19日美國出現“黑色星期一”之后希勒做過一個問卷調查。第一個問題是“你當天就知道什么時候會發生反彈嗎?”在沒有參與交易的人中,有29.2%的個人和28%機構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參加交易的個人和機構中也有近一半人認為是知道何時反彈。

  “事后聰明”確實在股市中頻繁發生,除了過度自信外,也可能與“虛榮”傾向有關。

  市場的真正命脈在于信息與判斷未來,雖然后者是極難做到的事情。

  在希勒看來,美聯儲主席格林斯可能也是金融行為學的研究對象。1996年12月4日,希勒向格林斯潘和美聯儲董事會作了證明股市水平不合理性的報告。第二天,格林斯潘就發表了“非理性繁榮亢奮”的演說,導致股市暴跌。但僅僅幾個月后,格林斯潘又站到了樂觀派的一邊,提出了“新時代”的看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uhougan/911462.html

相關閱讀:巴黎圣母院讀后感1000字范文
哈姆雷特讀后感10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一地梨花》讀后感1000字
紅與黑讀后感1000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