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學案
認知•探索
課文探索
課文主要通過蘭姆和勃莉吉特由古瓷器引起的對過去和現在生活的比較來表達作者的一種生活感悟。課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主要表達了對古瓷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現今生活的閑適和一種懷舊之情。
課文先說他對古瓷器的偏愛由來已久,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進入到我這想象世界中來的”,然后具體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第5、6、7段則通過細致地刻畫兩件瓷器來表現他的這種感情。
第二部分(第8~15段):回憶以前的生活,把以前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比較,突出以前雖清苦,卻有樂趣;現在雖閑適,卻無意義。
第8段主要是承上啟下,由古瓷器引人對從前生活的回憶。接下來“我們手頭緊的那些美好日子要是還能再回來該多好”一句奠定了勃莉吉特敘述的基調。然后分別舉買書、買畫、旅行、看戲、年終算賬等例子表達對從前生活的留戀之情。這幾段詳盡的敘述說明了以前生活的快樂,突出了現在生活的寡淡。
第三部分(第16段):通過分析勃莉吉特的話,表達一種生活的感悟。
作者認為:“相伴度日、歷盡艱辛的往事,那自然是值得懷念的。”現在雖然生活比以前好點了,但“那種蓬蓬勃勃的青春朝氣,已經消失了”。“人到衰暮之年,充裕的財產便是一種額外補充的青春”。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錢也無法買回,因此還是回到現實中來欣賞古瓷器吧。這一段結尾,點題并與開頭呼應。
蘭姆這篇隨筆立意新穎,表達工致,語言清醇。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發,使一些本屬平常的東西得到了升華和提高。
領悟導析
隨筆,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種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章。和雜文很近似。優秀的隨筆以借事抒情、夾敘夾議、意味雋永為其特色。
蘭姆的隨筆語言流暢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軼聞,句式靈活。在表現手法上,抒情、議論、敘事、描寫、想象、引經據典、比喻……各種筆法錯綜雜用。他對現實充滿了一種悲涼的觀照,他以含淚的微笑視待那種種辛酸,展示獨特的幽默風格。
一、個人世界的抒寫與懷舊的文體
蘭姆筆下的藝術世界純然是一種個人的世界。他隨意從自己身邊摘下一片樹葉,仔細端詳,輕松而自然地流露或夾雜著自己的感受和意見。他談這些個人經驗中的尋常人物、平凡人生、瞬息感悟,粗淺地看來,大多毫無詩情畫意,又缺乏通常所謂的“重大意義”,然而在作家的眼睛里卻具有特別的光彩,這些無關社會宗旨的尋常人生的素材,再經過作家巧妙的點染和靈活的組織,一一鮮活起來,構成了一個雖不廣闊卻十分豐富、富有審美意蘊的藝術世界。
從整體上看,蘭姆的隨筆以書信體、懷舊體、議論體見長。懷人憶舊的篇章數量多,特別是對童年的回憶,構成了作品的一個特別的部分。一般文學史家都推重蘭姆的這類作品。懷舊在蘭姆那里具有文體的意義。
二、自由的筆致與幽默的意味
自由的筆致表現在兩個層面。首先是意義的層面。蘭姆的時代是一個推崇個人、崇尚自然的時代。蘭姆雖然只是站在自家的屋檐下,尋味著人生的往事,但是他的眼睛是沒遮攔的,他的心思像風一樣,無拘無束地飄來飄去。
其次是技術的層面。蘭姆的隨筆都是率性而談,雖然絕少涉及軍國要事,世界變遷,但個人生命的履歷與平凡人生的情況都無不入話題。與此相適應的是他的文章變化靈活的結構和自由揮灑的語言。蘭姆以意役辭,其隨筆的語言外觀上無拘無束,流暢而不冗繁,在內里卻有獨特的追求,即在盡可能的形象化的同時保持一種古色古香亦莊亦諧而又華美的風格。
與這種自由的筆致相襯合的是其幽默的意味。蘭姆與弗蘭西斯•培根那種學者的條理和單調的哲思迥不同趣,那種來自平民世界的生活和飽受苦抑的心靈都使他對過去、對現實充滿了一種悲涼的觀照,充盈的智慧照耀他穿越這些人生之苦役,以含淚的微笑視待那種種辛酸,以幽惋明切的嘲諷視待那形形色色的不平。這便是蘭姆的幽默。
三、細節:作為藝術表現的重心
蘭姆說,他“從來不對事物進行系統的評價,只是牢牢抓住細節”。其細節主要呈現如下幾種方式:
一種是精雕細刻的,可謂完整型細節。另一種是關節型細節。這種細節,重于對人物或事件的某種關節點、關鍵形態的描寫,往往三言兩語,甚或一筆帶過。
還須指出:蘭姆隨筆的細節本身是不連貫的,不構成統一的情境。它們在文中的出現是一種說明、論證,或表現、抒情的方式,雖然有時甚或可能有一定的故事性。其次,蘭姆的細節可以敘述出之,抒情出之,議論出之;可以有成片的語句,也可以化進一個語句之中。在方式上可以相當自由靈活。
這些精妙的細節具有相當深刻的暗示能力,是作家的一雙慧眼從平凡瑣細的人生與現實中發現的珍珠。有了這些珍珠,更加上高巧的穿織,蘭姆的隨筆便特別顯現出琳瑯滿目、光華四溢的美感效果;同時由于這些細節本身的“細巧”,因此有限的篇幅中往往能大量地容納這些細節,內容更為充實飽滿;極大地拓開了作品的情感表現空間;又由于細節本身的所具有的形象性,許多細節的交織,使一批批生動可感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手所觸一般,增添了作品的形象美、感性美,抒情的氛圍更為濃郁。
演練•評估
一、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痢〈藭r的你我,可以不必偎(wēi)近這鋪著地毯的爐邊,坐在這華貴的沙發上安安靜
•
靜談話,而重新回到那狹窄(zǎi)的樓梯上,讓那些窮得不能再窮的下層觀眾推過來、擠過
•
去、碰碰撞撞——再聽見你那憂急的失聲喊叫——直到費盡千辛萬苦,爬到樓梯最高一層,
這才驀(mò)地看見樓下那一派燈火輝煌,歡騰熱鬧的劇場盡在眼底,還聽得你柔聲地說出
•
一句:“感謝上帝,總算平安無事!”
。隆∵^去,每年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咱們就算賬,絞盡腦汁(zhi)尋找超支的原
•
因——碰上了糊涂賬,你就耷(dā)拉著臉,做出一副苦像,竭(jí)力想弄清楚。
• •
。谩伒睦项^子嘟嘟嚷嚷地給你開了門,端著一支微光閃爍(shuò)的小臘燭……你
•
把它往家里搬,咱們動手檢查書的完好程度[你稱之為"?(xiàokān)"]……我就拿出
••
糨糊(jiànghú)來,連夜粘粘(nián)補補——想想這些,窮人不也有自己的窮快活嗎?
•• •
。摹⊥辏葺簧鲜,買的人還不多,咱們要吃就吃——趁豌(wān)豆還是鮮物,晚
•
飯時來一碟(dié)兒嘗嘗,款待自己——這才叫享受……偶爾一時高興,買了一件彼此都喜
•
歡的廉價奢侈(shēchǐ)品,你我之中準有一個人連忙道歉,把兩人各占一半的罪過責任都
••
由他單獨承擔。
二、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我最初見到一只瓷茶杯,看見上邊那些樣子奇奇怪怪、有男有女的小人兒,就覺得有點兒喜歡(難道現在會討厭嗎?),雖然他們畫得既不合章法,又不講透視,好像不受任何因素限制,只是沒著沒落地在那兒飄浮著。
B.另一件上,還是這位女士,也許是另外一位,(因為在茶杯上的人物千人一面)正待扭扭捏捏地走進?吭诎察o的花園小溪這一邊的一只彩船;但是,她那只腳,如果我們按照它那翹起來的角度計算的話,卻要恰恰落在小河那一邊的開滿鮮花的異國草地上,離這邊的河岸要有一弗隆那么遠呢!
C.昨天晚茶時分,我和堂姐把最近買的一套精美的藍色古瓷茶具第一次拿出來使用。我們一邊品著熙春茶(這種茶,我們這些習慣守舊的人一直愛在下午飲用,并且不摻雜別的什么花樣),我一邊把瓷器上的優美杰作向她一一指點。
D.每逢想買一件花錢不多的小小奢侈品(唉呀,我費多少口舌才能勸得你答應下來!),早在兩三天以前咱們就得辯論一番:一個說行,一個說不行,掂算來,掂算去,還要想好這筆開支出自哪一項,哪一項用度可以省去,錢正好一般多。
三、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近幾年,我們的情況真是好轉了,所以才有閑錢來買這一類賞心悅目的小玩意兒——話說到此處,突然襲來一陣感傷情緒。
B.每年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咱們就算賬,絞盡腦汁尋找超支的原因。
C.不過,聽她講到我們闊氣了云云,我感到好笑,因為那僅僅是她那情有獨鐘的幻想所產生的一種錯覺。
D.過去,咱們走路;今天,就得坐車,就得比你所津津樂道的那種收入不多的美好往日過得略好一點兒,躺得稍舒服一點兒,這樣做是理智的。
四、填空。
1.《古瓷器》選自蘭姆的__________。1820年10月________創刊,雜志編輯讓蘭姆不拘題材、寫法、字數寫點東西,于是他借用一個與他共過事的人的名字___________做筆名,陸續寫了六十余篇文章。這些文章涉及人生與社會的談書、論畫、評戲、說牌、敘舊、記夢、拾遺等等方面。
2.蘭姆的隨筆集中反映_________生活,尤其是________的風貌,被稱為城市的_________散文家。他的創作是浪漫主義精神和__________筆法的結晶體,題材寬泛,用輕松的語氣敘述頗為沉重的話題,幽默、詼諧之中暗藏著一絲凄苦。有評論稱之為“掛著淚滴微笑的孩子”。
五、簡要回答下面三段話所表達的深刻含義。
1.如今,咱們很少出去玩兒,偶爾外出一天,總有一段路要坐車——還要住進漂亮賓館,叫上最好的飯菜,花錢多少根本不去爭論了——過去旅行,盡管會受到什么樣的待遇自己說不準,歡迎不歡迎要看人家的高興,可是那種鄉村便餐的風味,現在是一半兒也嘗不到了。
2.現在,咱們要看戲,付了錢,進去就是了。你還說,再進樓座,你就沒法兒看戲了?墒,我深信,在那個時候,咱們看,也看得真真地;聽,也聽得清清地——不同的是,咱們看戲的眼力什么的,我想,已經隨著咱們的貧窮一同失去了。
3.人尊重尊重自己并沒有什么不好。因為,尊重自己才能給人暗示如何尊重別人?墒,咱們現在——據我理解——從來也不知道尊重自己。這一點,只有窮人才能辦到。當然,我指的不是那些精窮的人,而是像咱們過去那樣,剛剛免于匱乏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0628.html
相關閱讀:錢教案
《山地回憶》教案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窗》學案
《祖國山川頌》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