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一、內容與解析
(一)內容:
《林教頭風雪夜山神廟》
(二)解析
本文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回,主要描寫了林沖由奉公守法、逆來順受到奮起反抗,被逼上梁山的經過,反映了官僚惡霸的兇殘,封建社會政治的腐敗,必然激化階級矛盾,逼迫人民走向反抗斗爭道路的社會現實。
二、目標及解析
(一)目標
1、了解《水滸傳》
2、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3、掌握環境描寫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作用
(二)解析
《水滸傳》塑造了108個梁山好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個性鮮明!读纸填^風雪山神廟》是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上反抗道路的重要章節,鑒賞林沖這個人物是本文一個重要的目標;另外,本文作者沒有用大段的筆墨來描寫景物,筆墨節儉,粗畫淺描,但景物卻得到傳神的表現,因而具體分析環境的作用尤為重要。
三、問題診斷分析
本文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回,林沖無端遭受迫害,終于被逼上梁山,參加了農民起義隊伍的。故事是從第七回開始的,要從節選文字中把握人物形象有一定難度,可能大部分學生不甚了解,因此,教師要先介紹未節選的有關林沖的部分,讓學生有個整體把握。
四、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二)介紹施耐庵和《水滸》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進士,作過兩年官,后來棄官回鄉閑居,從事寫作。
《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這部書是作者在民間傳說、話本、雜劇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它藝術地再現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經過直至失敗的過程,歌頌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敗!端疂G》故事性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語言簡練生動,是在口語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的文學語言。
這篇課文節選自《水滸》第十回。林沖無端遭受迫害、終于被逼上梁山、參加了農民起義隊伍的故事是從第七回開始的。故事的大致經過如下:林沖本在東京當禁軍教頭。奸臣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幾次要霸占林沖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陸謙、富安等人設下毒計,企圖置林沖于死地,于是林沖被陷害充軍發配到滄州。由于魯智深、柴進的保護和幫助,林沖一路上不僅免于被害,而且到滄州后還被派到天王堂當看守!读纸填^風雪山神廟》是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節,也是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封建社會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滸》的綽號命名類型:外形特征(豹子頭林沖、赤發鬼劉唐、九紋龍史進、青面獸楊志等);才能特征(小李廣花榮、鼓上蚤時遷、智多星吳用等);性格特征(霹靂火秦明、急先鋒索超等);兵器特征(金槍手徐寧、雙鞭呼延灼等)。
《水滸》的“上山”類型:被逼無奈型(林沖);主動選擇型(晁蓋、吳用、劉唐、公孫勝、張順、阮氏三雄等);綠林求生型(楊雄、石秀、孫新、顧大嫂等);形勢所迫型(華榮、秦明等);被騙上山型(徐寧、盧俊義等);等待招安型(宋江)。
(三)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
1.完成《優化設計》中預習與梳理之自主梳理的練習。
2.強調講解練習中的多音字和詞義辨析。
(四)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
1、引子:林沖“閑走間”邂逅了故人李小二。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它在情節中的地位具有引子的作用。 隨著陸謙、富安來到滄州,進入李小二開設的酒店,“風雪山神廟”的情節正式開始了。
2、發展:“林沖走將入店里來”,是情節的進一步發展。李小二“有些要緊話說”,“請林沖到里面坐下”,使得林沖滿腹狐疑。繼之,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對來者相貌,證實來者確是陸謙。
3、高潮:下面進入隆冬季節,大雪紛飛的環境描寫,為高潮的出現勾畫了氣象森寒的背景。高潮部分由這樣幾個層次組成:老軍交差,市井沽酒,投宿破廟,草場失火,怒殺仇人。草料場的一把火,燒起了他心頭的萬丈怒火;仇人間的一席對話,驅散了他胸中的軟弱怯懦。舊恨新仇,一起涌上心頭,他不猶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槍,沖出廟門,高潮正式出現了。
4、收束:在處死三人后,林沖“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這是情節的結局。在高潮形成之后,馬上給以簡截了當的收束。
(五)完成《優化設計》之鞏固與拓展
第二課時
(一)分析林沖的性格
教師:關于林沖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課文的“預習提示”概括為“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們按故事情節發展的幾個階段作具體分析。
【問題一】課文開頭一段“閑話”對表現林沖的思想變化有什么作用?
明確:開頭一段有兩個內容,一是插敘了當初在東京時的情況,二是林沖、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對話。插敘的一段內容,表現了林沖的正義感和俠義精神,反映了林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從林沖和李小二的對話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爭軟弱動搖的性格特點。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滄州,但和李小二說到這件事時,他并不氣憤、痛恨,還把高俅稱作“高太尉”,甚至認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這既表現了林沖的善良安分,也表現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軟弱的一面。
【問題二】林沖無辜受害,被刺配到滄州,遠離了京城,高俅一伙,陸謙、富安又追到滄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謀陷害林沖。林沖從李小二那里聽說了這件事之后是什么態度?表現出林沖的什么性格?
明確:林沖聽到李小二的報信,并確知從東京來的尷尬人就是陸虞候時,馬上意識到“那潑賤賊”是要“來這里害我”,他識破了仇人的陰謀,激起了復仇的怒火,氣憤地說:“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說罷,便怒沖沖地“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次日,“帶了刀,又去滄州城里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這說明,當迫害逼到眼前時,林沖也具有了強烈的反抗意識。但是,“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時,“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對仇人有所懷疑,卻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剛剛點燃起來的復仇怒火又慢慢熄滅了。這說明林沖的反抗并不堅決,幻想得過且過,委曲求全。
【問題三】但是,陸虞候等人對林沖的迫害并沒有停止,派林沖看守草料場本是這伙人的詭計,想置林沖于死地,林沖是什么態度?表現他的什么性格?
明確:管營派林沖看守草料場,林沖是心有疑慮的,他曾對李小二說:“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還是聽從了安排,而且作了長久打算。當他看到草料場里自己將要棲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壞了時,便想:“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大難已經臨頭了,他卻想安穩過冬。這說明林沖的心中,復仇的念頭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風。后來,買酒途經山神廟時,還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沖卻仍在幻想,這充分說明他還有隨遇而安的思想。
【問題四】林沖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奮起反抗斗爭,這個思想性格的轉變是怎樣完成的?
明確:草料場火起,林沖在山神廟里聽到了陸虞候等人的對話,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謀害自己的真相,這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高俅一伙留給他的只有一條死路。這殘酷的現實促使他覺醒,認清了反動統治者的猙獰面目;孟霃氐灼茰缌。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抗斗爭。于是,林沖毅然殺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統治者的道路。
【問題五】林沖性格的發展變化,所走的道路,對于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有什么意義?
明確: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了解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二是認識封建社會人民群眾奮起反抗統治者的必然性。第一點,林沖本來是北宋京城80萬禁軍的槍棒教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過著比較富裕安定的生活,這就決定了他的妥協性和軟弱性,滿足現狀,缺少反抗精神。像林沖這樣的人尚且無法維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廣大勞動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嗎?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黑暗,朝政的腐敗。第二點,林沖性格的轉變,關鍵是一個“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緊逼,使林沖走投無路,終于走上了反抗斗爭的道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肆無忌憚地殘害人民,使人民無法生活。為了活下去,人民群眾才不得不起來反抗斗爭,這就是“官逼民反”!端疂G》的主題就是“逼上梁山”,而林沖所走的道路則是體現這個主題的典型例子,這使我們認識到封建社會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師介紹關于細節描寫的知識:細節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對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以及對細微事件的情況進行細致具體描寫一種描寫手法。細致描寫是作品刻畫人物性格、敘述事件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問】本文有哪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把文中幾處主要細節描寫找出來,分析它的作用,然后總結歸納。舉例:
(1)開頭細致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的事,而且和林沖有關系。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沖報信,林沖尋敵復仇的情節。
(2)林沖要去沽酒來吃,離開草料場時,“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草廳被雪壓倒后,林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便“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 “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里去安身。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林沖安分守己、辦事謹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草料場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林沖疏忽,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3)林沖進了山神廟,“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這個細節描寫為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著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躲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轉變?磥,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
(4)關于刀槍武器不離身的細節描寫。林沖離開天王堂時、到市井買酒時、奔山神廟安身時,都有關于隨身攜帶尖刀、花槍的細節描寫,最后,才有“挺著花槍”沖出門去殺死仇人的情節。這個細節描寫,既符合林沖禁軍教頭的身分,表現他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又使故事情節天衣無縫。
(5)關于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關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滄州城東15里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買酒、到山神廟,都是往東走。發生在同一時間的陸虞候等到草料場來放火陷害林沖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這樣雙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此茻o關緊要的細節,卻至關重要,使情節發展入情入理。
總之,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三)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問題一】課文題目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風雪”是故事發生的主要的自然環境,文章也著力在“風雪”上作景物描寫。課文是怎樣描寫大風雪的?
明確:主要是從兩方面描寫:
(1)直接描寫風雪。直接描寫風雪有三處:林沖初到草料場時,寫風雪初起。“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林沖去市井沽酒時,寫雪勢正大。“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離開酒店回草料場時,進一步寫雪勢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2)用側面描寫襯托風雪。一是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風雪。例如寫草屋,“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沽酒回來,“那兩間草屋已被雪壓倒了”。寫的是草屋,給人的印象卻是風很猛,雪很大。二是通過人的動作、感覺襯托風雪。例如寫林沖在草屋內“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廟里,“先取下氈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蓋白布衫也 “早有五分濕了”。因為風雪大,天氣冷,所以吃酒時,林沖“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傊,作者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感覺時,時時不忘風雪。
對風雪的直接描寫和側面襯托交替出現,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揉合在一起,使讀者感到,林沖時時處處處于風雪交加的環境之中。
【問題二】關于風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為人物活動渲染氣氛,二是推動情節發展。第一點,烘托了林沖殺敵報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壯氣氛。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草料場烈焰騰空。山神廟前,雪地上濺滿鮮血。這時,林沖毅然決然地順大路投東而去,奔上梁山,這是多么悲壯的情景!第二點,情節的發展與風雪密不可分。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想喝酒驅寒,才會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廟。因為風大雪緊,草屋被風吹雪壓而倒塌,林沖才被迫到山神廟安身。為了擋風雪,林沖才用大石塊靠住廟門。為了避風雪,陸虞候一伙才直奔廟里來,等等,描寫風雪的筆墨雖不多,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課時
一、講解《優化設計》之鞏固與拓展
二、閱讀《優化設計》之探究與發現
三、課堂小結
《水滸傳》作為在宋元話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小說,故事性很強,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畫人物時的細節描寫、矛盾沖突的展示方面體現的極為明顯。學習本文,我們應著重從這幾個方面去體會、品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配餐作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時訓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271.html
相關閱讀:《窗》學案
《山地回憶》教案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錢教案
《祖國山川頌》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