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雨霖鈴》課前預習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雨霖鈴》課前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通過閱讀把握詩詞中的基礎知識,初步體會詩詞情感。

一、基礎知識
1. 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雕闌玉砌(qì) 驟雨(jù) 暮靄 (ǎi) 檣櫓(qiáng)
B. 乍暖還寒 (hái) 檻菊(jiàn) 凝噎 (yī) 都門(dū)
C. 良辰美景(chén) 舞榭 (xiè) 彩箋 (jiān) 不諳(ān)
D. 寒蟬凄切(qī) 將息 (jiàng) 豆蔻 (kòu) 蒼陌(mò)
2. 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無誤的一項是( )
A. 婉約 淪陷 憤激 凄切 帳蓬
B. 頹廢 良晨 檣櫓 迢迢 韻腳
C. 暮藹 鵲橋 蒼陌 倉皇 豆蔻
D. 飄零 烽火 不虞 芍藥 貶謫

3.詩句填空:
A 《雨霖鈴》中表現主題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鈴》中描寫月色的著名詞句“_________________”
4.選出下面對詩句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 )
A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B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C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D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5.根據提示填空:
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每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人們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別。
B “___________”是指木蘭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對船的美稱。


答案

1. C
2. D
3.A“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B“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4.C。
5.A在長亭送別。 B“蘭舟”。

 


課內探究學案
一 學習目標:(1)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教師設疑,學生探究。
1 (1).本詞的基調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2)本詞寫的是什么內容? .本詞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3).那么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2學生逐句討論,分析的重點是每句的意象、意境、遣詞造句、寫作手法(自由表達)
提示:上片:意象 細節 手法 煉字
(思考)“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下片:分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的藝術效果。
3【雨霖鈴課堂演練】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在詞中有何作用?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幾句歷來為人所傳誦,為什么?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清秋節”與“寒蟬凄切”前后照應,突出了凄清的氛圍,“更哪堪”則加強了這種悲劇色彩。 2.這三句想像今后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枝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3.為有我之境。暮山、斷橋、幽徑、漁村、孤煙、殘陽、暮云等均已點染出“黯然情緒” 屬“物皆著我之色彩”。


 

 

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模擬試題】
一、基礎知識
1.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
B. 便總有千種風情(情意)
C. 檻菊愁煙蘭泣露(欄桿邊的秋菊)
D.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
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歌、行、引、吟為古代詩歌體裁,其間無嚴格區別,音節、格律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B. 詩的風格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兩大派別,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陸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國古典詩歌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詩歌,近體詩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對仗、聲韻等方面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體。
D. 詞,原名曲子詞,來自民間,源于樂府,興與中唐,盛在兩宋,題材較自由,依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赌咎m辭》即屬此類。
二、閱讀實踐
(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 對這首詞文句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風住塵香花已盡”說盛開的花朵因受狂風的摧殘已委身于泥土;“塵香”即后來陸游《卜算子》詞“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意思。
B. “日晚倦梳頭”說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難消,強打精神梳妝打扮,
C. “物是人非事事休”說的是事物依舊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國破、家亡、夫死等。
D.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出了詞人心中無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狹長小船,形如“舴艋”。

2. 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上片直接寫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轉地從欲遣泄憂而不能的角度,進一步表現愁情深重。
B. 這首詞集中抒寫離情別緒,主題鮮明,凄婉動人。
C. 全詞想象驚人,化無影無形的愁緒為有重量的實體,造意新奇,極富創意。
D. 全詞格調十分凄苦憂傷,體現了淺顯而又凝練、含蓄而不深澀的藝術風格。

(二)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1. 對這兩首詞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在白居易的詞中,“風景舊曾諳”的“諳”字,說明江南春天的特點,不是聽人說的,而是親身感受到的。
B. 在李煜的詞中,“南國正芳春”的“芳”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如見百媚千嬌的花容,如聞馥郁的花香。
C. 兩首詞中的“綠”都是既寫水色,也寫春色,與紅日,江花互相襯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嫵媚動人。
D. 兩首詞都表現了對春景的贊美之情,但結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詞用反問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詞用敘述句間接抒情。

2. 對這兩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白居易的詞開篇即扣住“憶”字,先總提一筆,然后以“江”為中心,描寫耀眼的紅日、“紅勝火”的江花,“綠如藍”的江水。
B. 李煜的詞從“閑夢”起筆,先概括描寫,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樂聲、飛絮、輕塵和觀賞群芳的“看花人”。
C. 兩首詞寫景如畫,景中含情,但寫的都不是眼前的實景:白居易的詞是憶中之景,李煜的詞是夢中之景。
D. 兩首詞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摯,音韻悠揚,白居易的詞帶有濃郁的民歌風格。

                                
【課外拓展】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一段話:“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為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試題答案】


一、1. D 2. D
二、(一)1. A 2. B
(二)1. C 2. 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723.html

相關閱讀: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山地回憶》教案
《窗》學案
錢教案
《祖國山川頌》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