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燭之武退秦師》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燭之武退秦師》學案
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左傳》的成書過程和基本知識,了解秦晉圍鄭的時代背景,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2、 掌握一些文言詞語在本文中的用法。
3、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能力目標
1、培養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養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 1、 讀背課文。2、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于運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
2、熟讀課文。
3、積累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一:導入課文,簡介《左傳》!颈尘安牧稀
注釋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 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 所作。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次,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蹲髠鳌飞朴诿鑼憫馉幒陀浭鐾饨晦o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
《左傳》的別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春秋》三傳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二)秦晉圍鄭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鄭有兩事得罪了晉國:其一,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其二,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出兵幫的是楚國,而此役楚國失敗。
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聽范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
汜( )南     佚( )之狐    夜縋( )而出
共( )其乏困  闕( )秦 函( )陵
秦伯說( )    逢( )孫

三:題解
燭之武退秦師
退:
師:
四:講解課文
(2)理解第一段 (重點解釋以下詞句)
1.且貳于楚也——
2.晉軍函陵——
3.以其無禮于晉——
譯文:
(二)理解第二段 (重點講清以下詞句)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2.無能為也已——
3.是寡人之過也——
譯文:

五:文言小結
n詞類活用 軍,名詞活用為動詞
n古今異義 貳
n倒裝句 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n省略句 晉軍(于)函陵、 (燭之武)辭曰 (燭之武)許之
n判斷句 是寡人之過也
n虛詞 以、之、也、矣、
六:小結本節課
七:作業
1、復習本課所講文學常識及重點字詞、句式。
2、逐字翻譯1、2段,寫在課本空白處。
3、背誦1、2段,預習3、4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三四段。
2、背誦課文。
3、探討燭之武的形象。
一:復習舊課。
1.翻譯下列語句: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譯: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譯:

2.檢查背誦
二:理解第三段。
重點講清以下詞句:
1. 敢以煩執事——
2. 焉用亡鄭以陪鄰——
3. 夫晉,何厭之有——

4. 秦伯說,與鄭人盟——
三:串講導讀第四段。
重點講清以下詞句: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 吾其還也——

3. 亦去之——
概括內容:
第4段,寫晉師撤離鄭國。晉文公是頭腦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不仁”只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實質;“不武”,則是因為勝敗難以預料。這是一種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四:燭之武形象探討:
燭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確把握天下形勢,并且熟知歷史,洞察秦晉之隙,然后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生活是一塊磨刀石,只有不斷砥礪自己,才能保持永遠銳利的鋒芒。燭之武到了七十多歲的高齡,仍有滿腹牢騷,可見他的銳氣未減;仍能建功立業,可見他的才華依舊。此前,三朝為官,滿腹經綸,卻一直不得重用,其間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燭之武在這種懷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飽讀經書,關心時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終于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刻,“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擊,為自己一生劃上一個完美的感嘆號。 時代鑄就英雄。燭之武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燭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還啟示著今天的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應該愛崗敬業;即使暫處逆境,也應該不斷磨礪自己,以至終成大器!同時昭示我們應該學習古人那種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小結本節課
六:課后作業
1.譯課文三四段,背誦全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4000.html

相關閱讀:《窗》學案
錢教案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山地回憶》教案
《祖國山川頌》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