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是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主要陣地,小編準備了高二政治下冊探究世界的本質同步練習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一、單項選擇題
1.2006年6月3日《人民日報》報道,湖北省隨州市的蘭草生長面廣量大,品種繁多,品位較高,被譽為繼日本、韓國之后的第三大蘭草產地。蘭草資源雖然讓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卻面臨巨大的危機。地毯式的掃蕩,掠奪性的無序濫采,使蘭草資源遭受到毀滅性的破壞。這個事實說明
A.自然資源是多種多樣的
B.人類的破壞活動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觀性
C.發展經濟不可避免地要犧牲自然
D.自然界及其運動規律具有客觀性
2.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區報》報道,由于在非洲相繼出土了被認為是最早的人類遺骸化石,人類走出非洲說一度占了上風。最近幾年,亞洲和歐洲考古所發現的人類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發現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遺物證明,人類起源于動物界,人類的進化演變是從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現代人。這表明
A.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相互依存B.人類產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觀性
C.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有區別的 D.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3.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因地制宜,區分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情況,實施分類指導,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群眾的承受能力科學制定規劃,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上述觀點的哲學依據是
A.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都是客觀的物質的B.農村的生產力比較落后
C.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D.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并形成了社會關系
4.無論是認識規律,還是利用規律,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這是由于( )
A.作為規律的聯系具有不穩定性
B.作為規律的聯系具有偶然性
C.作為規律的聯系是由外部條件決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發展過程,有不同的規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
5.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笨手笨腳去西天取經的豬八戒已經是過時的老黃歷了,現在的八戒未必不會打猴拳,未必不會教授猴拳。這是因為
A.運動是物質在運動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
C.事物的靜止是不存在的 D.運動是絕對的、有條件的
6.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主要說明
A.運動離不開物質 B.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C.運動是物質的惟一特性 D.運動包括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
7.在高速運行的神舟六號軌道艙內,航天員聶海勝與費俊龍的身體對于飛行中的軌道艙來說,其位置是保持不變的。這說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運動
B.在特殊情況下,靜止不一定是有條件的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有相對靜止的一面
D.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8.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客觀地說,有的領導干部也確實把問題的癥結認清了,把解決問題的思路理清了,在認識的層面展現了應有的領導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實了,規劃了不等于實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決了。求真了還要務實。從唯物論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B.看到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C.找出物質和意識的區別 D.探究生命的起源
9.哪里失去了求真務實,哪里必然喪失生機,遭遇厄運,受到懲罰。這是因為
A.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 B.規律隱藏在事物的內部
C.規律能夠被人們把握和利用 D.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10.求真務實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彼時的真不能代替此時的真,彼事的實不能代替此事的實。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運動的方式是永恒不變的
C.真與假或虛與實是交織在一起的D.事物的運動變化是不可捉摸的
11.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組織人員在邛崍、龍泉驛、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進行人工增雨作業,隨著增雨炮彈的升空,成都市區及周邊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終于給數日持續高溫的成都帶來了陣陣涼意。這說明
A.認識和改造規律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條件
B.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規律就無法促進事物的發展
D.人們可以把握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12.連日來成都高溫不下,市民都期盼來場大雨退涼。為此成都周邊的45個人工降雨炮點早已做好準備,24小時待命,只等天氣條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個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團。這表明
A.人們不可能真正地認識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觀的
C.自然界和人類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D.離開人的影響,自然界才具有客觀實在性
13.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其中客觀實在是從(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 B.社會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
C.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屬性 D.萬事萬物的總和
14.對意識的認識是多角度的,下列屬于從意識的本質角度看的是一( )
A.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B.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C.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D.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15.就其根源講,意識是.()
A人腦的機能,來源于人腦 B.物質的反映,來源于物質
C自然界的產物,來源于自然界 D.社會的產物,來源于社會
我國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在回答發展科學、做學問的主要經驗時,經常講:敢于好高鶩遠,善于實事求是。據此回答題。
16.從哲學上看,敢于好高鶩遠是指()
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B.不切實際的幻想
C.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觀因素的制約 D.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17.上述兩句話結合起來就是要求我們()
A.堅持從實際出發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B.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
C.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D.辦事情必須尊重客觀條件
18.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這是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中的詩句。人生易老天難老其哲學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C.自然規律是永恒不變的 D.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
19.魯迅說: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苛松袼,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這說明()
A.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B.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概念是對客觀事物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觀念是人腦中自生出來的
20.毛澤東說:無論何人要認識什么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一看法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目前我國人口已近13億,眾多的人口使得我國資源相對短缺,人均GDP相對落后.早在1957年馬寅初的《新人口論》就預見到了這一點,他主張計劃生育。但他的主張卻遭到批判。44年后的今天,客觀事實證明他的理論是正確的,據此回答21-22題。
21.44年前《新人口論》慘遭批判,而現在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一變化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
22.如果國家當時采納馬寅初的主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定會相對較好。這是因為()
A一切理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B.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學理論對于人們的實踐有正確的指導作用 D、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推動實踐的發展
23.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
A.意識可以改造客觀事物 B.意識的能動作用使事物向正確方向發展
C.只有正確的意識才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D.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積極作用
24、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
A、物質 B、意識 C、客觀事物 D、客觀存在
25、太陽約在50億年前形成,地球的誕生距今也有46億年之久,由此可見,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諸神居住的天國,所有天體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梢()
A、生物產生和進化是自然界長期發展 B、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C、人類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 D、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
26、《壇經》記載,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一;勰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勰艿倪@一觀點()
A、離開了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B、離開了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C、離開了意識談物質的不可知論觀點 D、離開物質談意識的精神萬能論觀點
27、恩格斯說: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一樣是不可想象的。離開運動談物質屬于()
A、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辯證法觀點
28、毛澤東同志指出:世界就是這樣一個辯證法,又動又不動,靜是不動沒有,靜是動也沒有。這告訴我們()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絕對運動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對靜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D、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29、刻舟求劍這一成語的哲學寓意是()
①物質是運動的 ②世界是物質的 ③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 ④不能只承認物質而否認運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0、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認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一觀點()
A、夸大了物質運 B、否認了相對靜止
C、否認了意識的能動性 D、肯定了物質運動的絕對性
31、2005年10月12日,我國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獲得圓滿成功說明:()
A、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B、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C、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D、我們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32、先設計后施工,才能建成樓房。這一事實說明()
A、設計的構想是工程師頭腦中產生的 B、先有意識,后有物質
C、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D、物質決定意識
33、席勒說: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實現。因此,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說明:()
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 B、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
C、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D、人類的意識具有能動性
34、下列活動不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A、學生學習文化知識 B、教師講課 C、農民種田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5.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是( )
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B、所有的物質都是運動的
C、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
D、所有的物質都是運動的物質,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
36.人們對未來的預測,應該這樣認識( )
①它也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②它是根源于現階段的客觀事物 ③它有正確和錯誤的區別 ④它屬于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形式.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無事,庸人自憂之。一個由世界226位知名氣象學家組成的考察組,y布了一份當今天的狀況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210億噸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氣,有50億噸礦物變成燃料粉塵、煙霧、有毒氣體滯留在大氣中,有幾百萬噸氟利昂揮發升騰到天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溫室效應加劇,酸雨等異常氣候。據此回答37~39題。
37.杞人的錯誤在于不懂得( )
A. 物質決定意識 B.意識可以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C.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D.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38.今日之憂天不再是無稽之談了。現在的天空不再讓人歡喜而讓人憂,這因為( )
A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
B.事物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C.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
D.以錯誤認識引導下的實踐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
39.無論是認識規律,還是利用規律,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這是由于( )
A.作為規律的聯系具有不穩定性
B.作為規律的聯系具有偶然性
C.作為規律的聯系是由外部條件決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發展過程,有不同的規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
二、簡答題
1、 簡要說明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2、 規律的含義是什么?
3、 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下冊探究世界的本質同步練習題,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82632.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撫州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
雅安中學高二政治期中試題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3月月考 政治
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政治試題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