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一中沙市中學 2015年秋季高二年級期末考試政治試卷公安一中命題學校:沙市中學 審題學校:宜昌一中考試時間:2015年1月19日上午10:30—12:00 試卷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 “宇宙創造過程中,上帝沒有位置……沒有必要借助上帝來為宇宙按下啟動鍵”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設計》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從世界觀上看,與該觀點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萬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團火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構成 ④黑格爾: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春節俗稱過年,對中國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陽周而復始的輪回;從對季節更替的全程關注,到對播種與收獲的適時測度……我們的先祖探索著自然運行的規律,并以此為指導安排農事和生活,也創造了“春節與年”的文化。這體現了( )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②親身實踐獲得的認識才能促進實踐發展③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④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3.戰國時期的哲學家公孫龍曾提出一個“雞三足”論的哲學命題,他認為雞除了有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二足”外,還有另一只是名稱和符號的“足”,所以對雞來說共有“三”只“足”。公孫龍的論斷( )A.認同了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 B.混淆了物質和意識的區別 C.承認了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D.否認了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4.對轉基因食品的爭議一直不斷,支持者認為它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則,人為地改變生物的基因將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從中可見( )①哲學對具體科學具有指導作用 ②世界觀是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指導③價值判斷與人認識事物的角度有關 ④認識運動是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5.“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與“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反映了( )A.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 B.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D.唯心論與形而上學的聯系6.“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边@其中包含的辯證否定原理是( ) A.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B.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C.只要肯定一切,人的覺悟就能長進D.只要否定一切,人的覺悟就會向前發展7.近來,湖北巴東發生地震,湖北各地都有震感。地震的頻繁發生讓民眾產生恐慌情緒。有關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睆默F有研究水平來看,根據已有的歷史地震資料,進行中長期的地震預報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谒季S與存在具有同一性、圻\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苓\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關系”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甲認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币艺J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北J為:“人是架鐘表,心臟是發條,神經是游絲,骨骼是齒輪,人的思維過程只不過是對命題、觀念進行加減!倍≌J為:“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以上觀點分別屬于( )A.相對主義 唯心主義 形而上學 辯證法B.形而上學 唯物主義 辯證法 唯心主義C.相對主義 辯證法 形而上學 唯心主義 D.形而上學 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辯證法 9.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里,這樣描寫時間的味道“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對“時間的味道”的描述從一個側面說明( )①量的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引起質變②矛盾的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③矛盾就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0.宋代詩人蘇軾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說到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強調讀書講究方法,由全觀分,由分觀全讀書之法,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了解和體會。從哲學上說,這是因為( )①聯系是普遍的、多樣的、無條件的②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④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不可分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改革成為中國民眾的焦點關切。對新時期的改革,“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幾乎成了各個社會利益階層的共識。形成這一“共識”的依據是( )①上層建筑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②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③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④辯證否定就是要創新社會發展規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2.“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比绻环嬛羞m當地留下不著色彩的空白,會收到特別的藝術效果。這種“空白效應”體現的哲理是( )A.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B.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C.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D.事物性質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13.“中國夢”“光盤”“逆襲”“土豪”“女漢子”“奇葩”“點贊”上榜2015年十大流行語。材料說明( )A.社會意識因其相對獨立而不斷飛躍 B.社會意識反映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C.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 D.社會意識超越社會存在而不斷進步14.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把樹當作崇拜的對象和生命的象征,村民相信人的生命都由樹來庇佑。苗寨里的人無論出生或去世,都會種一棵樹表示紀念。在“人本是樹”的生命哲學的引導下,村民不僅與自然和諧相處,更使得當地生態環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環系統。對上述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①“人本是樹”的觀念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②哲學的智慧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 ③發揮意識作用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有重要的驅動和導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毕铝杏^點中蘊含的哲理與此不同的是( )A.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B.天地之變,陰陽之化C.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D.理生萬物,理主動靜16.“如果我們過于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于正確!辈ㄆ諣柕倪@句名言說明( )A.認識永遠都在無限接近真理B.真理包含謬誤的成分C.認識引導著真理的不斷發展D.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17.在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號召下,“節儉”成為2015年全國兩會的新亮點:會場不擺鮮花,代表用的鉛筆是用舊報紙做的,會議用過的稿紙要回收利用。節儉新風正在改變中國。這一改變體現了①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③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④價值觀對人們的活動有導向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菜根譚》中說:“有妍必有丑為之對,我不夸妍,誰能丑我?有潔必有污為之仇,我不好潔,誰能污我?”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①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②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相互聯系④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9.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符合發展實際,順應人民意愿。這是因為( )A.人民的意愿決定改革的進程B.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D.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矛盾 20.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被稱為計劃經濟體制最后一個“堡壘”的鐵道部終于被攻破了。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我國將不再保留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這說明(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他的一生經歷了各種挫折與失敗,但他都無所畏懼。敢于承擔的個性讓他一直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價值觀,他總是能想辦法將自己的離奇想法變為現實。這說明( )①實現人生價值取決于主觀努力 ②實現人生價值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④追求個性的發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充分條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規劃中要涉及的重要內容之一。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利益和諧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徑。分配體制改革,實質是( )A.改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B.改革生產力以推動生產關系的發展 C.改革經濟基礎以適應上層建筑的發展 D.改革上層建筑以推動經濟基礎的鞏固 23.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寂寞可能部分上是由于基因遺傳,但如果你能夠與其他人接觸,參加團體活動等并且避免與外界隔絕,你就可能建立起一個豐富的人際關系網絡。這說明( )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多樣的②人為事物的聯系的形成離不開實踐這一客觀物質性活動③離開了人的實踐活動,自在事物的聯系是不能實現的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不同時代的榜樣既具有特定時代的“粉絲”群體,又因其精神傳遞著某種積極的價值而得到后人的認可并延續其影響。這表明( ) 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③價值判斷和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湖北省宜昌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政治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46779.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