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月考(3月)
高 二 語 文
第 Ⅰ 卷 題
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每小題2分,共6分)
何為國學
何為國學?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從上個世紀起就爭論不休。有的學者認為,國學這個概念太籠統、太模糊,從“科學”的意義上說本不可用(“學無分中西”),作為一個時代約定俗成的概念又邊界不清,因此建議不用或“緩行”。然而,事實上這個概念已廣泛流行,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與其建議不用或“緩行”,不如在約定俗成的意義上爭取對其內涵和外延達成基本的共識。在我看來,學界目前所講的“國學”,就其指稱對象和時空范圍來說,多數學者實際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稱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這就是狹義的國學概念。廣義的國學是“一國所有之學”,還包括西學和馬克思主義傳入后的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與海外“中國學”或“漢學”研究的對象、范圍大體相同。
將國學界定為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其實也是一個相當籠統、內涵十分豐富復雜的概念,略同于“古學”、“舊學”或“國故學”,是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總和、總稱。我們通常說的國學,是指近代分科之學形成之前的經、史、子、集“四部”之學,傳統的義理、考據、辭章、經世之學,或者如馬一浮先生所言“六藝統四部”,“國學者六藝之學也”。中國古代的學問是“通人之學”,主張天地人貫通、文史哲貫通、儒釋道貫通、真善美貫通、道學政貫通……而以成人之道為中心。“通”是以類分為前提的,中國傳統學術分類集中體現在圖書典籍分類中!稘h書?藝文志》將中國古代的書籍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六類,《隋書?經籍志》形成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雛形,以后不斷調整、完善,至清代編定《四庫全書總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國傳統學問的知識系統。
臺灣詩人余光中說:國學是一座山,我等不過是蚍蜉而已。不僅國學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類都是一座山。就其內容之宏博而言,事實確實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來說,《四庫全書總目》又分為十四類,其中每一類都內涵豐富,比如“醫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收錄歷代中醫古籍13000余種,說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張之言。
國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體系,一個不同于現代學科體系的傳統學科體系。國學有自己獨特的學術分類,現代學科體系是從它轉型發展而來的,因此就學術內涵來說,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將國學與文、史、哲并列設立為一級學科,似乎連邏輯上的種屬關系都忽略了,其學科內容勢必也要大大窄化,難以使人們對國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實際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國學的地位。
對于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脈的國學,我們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態度、開放的態度和前瞻的態度來對待它,創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國學,讓它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和積極參與人類文明對話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下列關于“國學”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國學概念之所以暫時不用,有觀點認為這個概念太籠統、太模糊,作為一個時代約定俗成的概念又邊界不清,而且從“科學”的意義上說也本不可用。
B.國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國學是指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這是多數學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廣義的國學是指“一國所有之學”。
C.國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體系,一個有別于現代學科體系的傳統學科體系,在學術分類上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D.廣義的國學與海外的“中國學”或“漢學”研究的對象、范圍上大體相同,即西學和馬克思主義傳入后的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當務之急不是國學這個概念是不用還是“緩行”的問題,而是在約定俗成的意義上爭取對其內涵和外延達成基本的共識。
B.“通”是中國傳統學術分類的前提,這種分類到《隋書?經籍志》時形成了經、史、子、集四部這樣一套完整體現中國傳統學問知識系統的分類法。
C.狹義的國學概念是一個相當籠統、同時內涵又十分豐富復雜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學形成之前的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總和、總稱。
D.以成人之道為中心的中國古代的學問其實就是“通人之學”,包括天地人貫通、文史哲貫通、儒釋道貫通、真善美貫通、道學政貫通等等。
3.根據原文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四庫全書總目》包括經、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為若干類,每類都內涵豐富,譬如“子部”的“醫家”,內容可謂宏大廣博。
B.國學是一個不同于現代學科體系的傳統學科體系,將國學與文學、史學、哲學等并列設立為一級學科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國學的地位更高,影響力更大。
C.現代學科體系與國學體系存在著大量交叉重合的現象,這是現代學科相互滲透的結果,說明現代學科具有很強的交融性。
D.對于中國的國學,我們唯一正確的態度就是要對它進行分析、開放、前瞻、批判和創新,從而創建適應我們時代需要的新國學。
二、古詩文閱讀(2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6分)
李光地,字晉卿,福建安溪人。幼穎異。力學慕古,康熙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鄭錦據泉州,光地奉親匿山谷間,錦與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閩疆褊小,自二賊割據,誅求敲撲,民力已盡,賊勢亦窮。南來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歲月,恐生他變。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關,鄭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與贛州接壤,賊所置守御不過千百疲卒。竊聞大兵南來,皆于賊兵多處鏖戰,而不知出奇以搗其虛,此計之失也。宜因賊防之疏,選精兵萬人或五六千人,詐為入廣,由贛達汀,為程七八日耳。二賊聞急趨救,非月余不至,則我軍入閩久矣。賊方悉兵外拒,內地空虛,大軍果從汀州小路橫貫其腹,則三路之賊不戰自潰。伏乞密敕領兵官偵諜虛實,隨機進取!敝檬柘炌柚,遣使間道赴京師,因內閣學士富鴻基上之。上得疏動容,嘉其忠。十六年,復泉州,光地謁拉哈達于漳州。拉哈達疏稱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予褒揚”,命優敘,擢侍讀學士。
十七年,同安賊蔡寅結眾萬余,以白巾為號,掠安溪。光地募鄉勇百余人扼守,絕其糧道,賊解去。未幾,錦遣其將劉國軒陷海澄、漳平諸縣,斷萬安、江東二橋,南北援絕。光地遣使赴拉哈達軍告急,值江水漲,道阻,乃導軍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從父日?①,率鄉勇度石珠嶺,芟荊棘,架浮橋以濟。又使弟光垤、光垠以鄉兵千度白鴿嶺,迎巡撫昊興祚軍于永春。師次泉州,擊破國軒,竄入海。拉哈達上其功,再予優敘,遷翰林學士。光地上疏推功將帥,辭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師,授內閣學士。入對,言:“鄭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鼻遗e內大臣施瑯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節選自《清史稿?列傳四十九》)
[注] ① ?,音未詳,人名用字。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
A.不可假以歲月 假:給予。
B.伏乞密敕領兵官偵諜虛實 諜:偵察。
C.遣使間道赴京師 間道:從小路。
D.師次泉州,擊破國軒 次:處所。
5.從全文看,以下各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為國”的一組是(2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鄉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鄉兵千度白鴿嶺 ④光地上疏推功將帥
⑤且舉內大臣施瑯習海上形勢 ⑥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A.耿精忠和鄭錦曾經一起派人招撫李光地,后來得知汀州有危險后又一起發兵援助汀州,說明二人的立場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對反賊宜采取急攻的建議,根據是閩地本身狹小,再經反賊劫掠后民力已盡,反賊的實力也已相應削弱。
C.鄭錦的部將劉國軒攻陷海澄等縣后,李光地陷入險境,后來他的叔父李日?率領鄉勇趕來救助,可見李家對朝廷的忠誠。
D.在與蔡寅的交鋒中,李光地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采取了斷絕敵人糧道的方法,迫使敵人撤退,這體現了他的作戰才能。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竊聞大兵南來,皆于賊兵多處鏖戰,而不知出奇以搗其虛,此計之失也。(5分)
。
(2)拉哈達疏稱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予褒揚”,命優敘,擢侍讀學士。(5分)
。
(二)古代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8—9題。(8分)
古意九首(其一)
(唐 貫休)
古交如真金,百煉色不回。
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塵埃。
我愿君子氣,散為青松栽。
我恐荊棘花,只為小人開。
傷心復傷心,吟上高高臺。
8、詩中“古交如真金,百煉色不回”是溫家寶總理曾引用過的詩句,請解釋兩句在詩中的含義,并對其情感態度做出評價。(4分 )
答: 。
9、本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突出特點?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要寫出兩點)(4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每空1分)
10、補寫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但愿長醉不愿醒 。(《將進酒》)
(2)女媧煉石補天處, 。(《李憑箜篌引》)
(3)問君能有幾多愁, 。(《虞美人》)
(4)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
(5)況陽春召我以煙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1-13題(14分)
想起了費孝通
許知遠
費孝通的身上,凝結了三四十年代知識精英的智慧與道德勇氣,而他的文化遺產似漸失去傳人。
29歲時,費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江村經濟》。整整四十二年之后,這本薄薄的小書,令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獲取了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
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樣,生于1910年的費孝通不僅身經二十世紀中國種種磨難與挫折,更表現出那一代中國知識精英面對挑戰時的生命力、智慧與道德勇氣。在《江村經濟》出版的1939年,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階段,在書中,他飽含深情地寫道:“不管過去的錯誤和當前的不幸,人民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將再次以一個偉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上!
在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中國陷入有史以來最大的國家危機,知識青年開始努力地重新認識自己的國家。徹底否定傳統的方式,可以在言辭與情感的表達上獲得快感,它摧毀一個舊世界,卻無助于建立一個新世界。
比起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那一代知識分子,成長于三四十年代的新一代開始更多地借助西方世界更系統的學科方法,來觀察中國。借助于馬林諾夫斯基開創的人類社會學,費孝通通過對中國一個小小村落的研究,試圖揭示中國廣闊、沉默的農村世界的秘密。
中國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所表現的風貌,似乎已成為曠世絕響。1938年回國后,費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學與西南聯大工作。在炮火聲中,幾千名年輕人與他們的老師,唱著歌,忍著饑餓,徒步從北京穿越中國,來到昆明的大后方,在空襲的警報中,他們創造了學術史上最繁榮的時刻。半個世紀后,費孝通回憶那段時光時說:“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是我的一生里最值得留戀的。時隔越久,越覺得可貴的是當時和幾個年輕朋友一起工作時不計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情。戰時內地的知識分子的生活是夠嚴酷的了,但是誰也沒有叫過苦,叫過窮,總覺得自己在做著有意思的事。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有信心,對自己的事業有抱負。那種一往深情,何等可愛。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鮮紅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社會學試圖解釋個體與復雜的社會網絡之間的關系,劇烈的社會變遷,是所有社會學家夢寐以求的題目。在這種探索被禁止整整三十年之后,已錯過最旺盛的創造年華的費孝通開始幫助中國開創自己的社會學傳統。他先后擔任不同的學術領導職務,還在一段時間出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但這一切中,沒有什么比教書、寫作、實地研究,更讓他興奮的了。
中國社會正從一個封閉的、鄉土的、傳統的社會,轉變成一個開放的、現代化的、甚至是后現代的社會,正像費孝通所說:“重大的社會改革理應在思想領域引起相應的激蕩,孕育一代文章。我們不應辜負這個偉大時代。”一直到90歲時,費孝通仍在繼續寫作。
…………
⑩我總是忘不了那一幕場景,27歲的費孝通在倫敦經濟學院外的鬧哄哄的街頭閑逛,躲在馬林諾夫斯基的討論會的角落里,他的蘇州口音的英語暫時還插不上話,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的各種口味的英語發言,他也經常聽不懂,他只好一個勁兒抽煙,在長期的煙霧繚繞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我常對費孝通那一代人的親身經歷與智力冒險深感崇敬。他所留下的三項主要遺產,似乎已經失去了傳人。
首先,他堅持一點,在理解一般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具體,但是在進入具體環節時,他又未忘記與更廣闊的整體的環境間的聯系;其次,知識精英如何與大眾社會產生聯系,他既未躲藏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未丟棄自己的原則,知識的功能既是用來改進現實社會,也是為了完善自我;最后一點是他們那一代人的道德勇氣。我從不相信,一個國家的精英階層若只沉迷于眼前利益,缺乏更為超越性的目標,缺乏在面對壓力時,對道德與智力原則的堅持,這個國家能夠取得什么偉大的成就。
——摘自《讀者》2014年第7期,有刪改
11.費孝通身上知識精英的智慧與道德勇氣體現在哪些方面?
12.文中第10自然段穿插回憶寫費孝通先生27歲留學時的情境有什么作用?
13.文中說費孝通先生“所留下的三項主要遺產,似乎已經失去了傳人”,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聯系現實作答。
第Ⅱ卷 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11 分)
14.下列詞語中,沒有讀音及字形錯誤的一項是( )
A.先妣(bǐ) 紕 (pī) 漏 憑添 平心而論
B.城垣(yuán) 盤桓(huán) 番茄 草木蕃盛
C.庖 (páo) 廚 皰 (pào) 疹 亭軒 喧然大波
D.門扉(fēi) 緋 (fěi) 聞 彰顯 雜亂無章
15.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美國政府似乎認為,二戰以后干涉別國內政屢遭失敗的事實不足為訓,仍然在世界上四處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B. 某市原副市長許運鴻家教不嚴,其妻兒收受賄賂80多萬元。有人認為,許運鴻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因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誅。
C. 說來實在可氣,我們研究所限于技術設備,不得不把古生物遺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國去鑒定,不僅耗時費錢,還得仰人鼻息。
D. 足球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在場的觀眾不時地為首當其沖的運動員喝彩,為落后者加油鼓勁。
16.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班上的一位同學來自偏遠的牧區,語文基礎非常差。語文老師就從聲母、韻母開始給他補課,是那么細心,又那么充滿耐心。
B.有關部門對全市103家機關工作人員上班時間行為進行抽查,有32家機關工作人員存在“偷菜”、炒股、網聊等娛樂現象。
C.我國現行醫療制度、醫患關系、病人權利以及醫療事故的鑒定仍然亟待改進和完善。這樣,才能更好維護醫患雙方的利益。
D.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家大灣的名字如雷貫耳。時隔40余年了,應遠道來的朋友去那里看了看。
17. .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過20個字)
幾十年前,死海還是一片荒涼。為了開發利用它的資源,而今死海旁邊已出現了一些工廠,同時修建了一些現代化的游泳池、高級旅館和游樂場所。死海上空艷陽高照,海面空氣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遜于溫泉,吸引著許多游客。這樣一來,就使它出現了不少生氣。
五、寫作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40分)(5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不吃粗糧了,他們認為粗糧口感差,吃起來費力,他們忽略了粗糧中含有細糧缺少的營養成分。其實,不吃粗糧,是導致現在很多人身體處在亞健康狀態的原因之一。當然,長期過多吃粗糧也不好。生活中,很多事也是這樣。一開始難于接受,但它卻是一個人的成長中不可或缺的。
印度古諺:“人要吃些粗糧!闭埬懵撓底约旱纳铙w驗與感受,以“要吃些粗糧”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語文參考答案:
1.答案D。不僅特指西學和馬克思主義傳入后的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還包括中國傳統學術文化。
2、答案B。“通”是以類分為前提的,且《隋書?經籍志》只是形成分類法的雛形,只有到清代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時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國傳統學問的知識系統。
3.答案A。B國學在內涵上與現代學科體系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內涵上更豐富和廣博。C項現代學科體系是從國學轉型發展而來。D既要分析、開放、前瞻,還要對國學心存敬意。
4.D 次,駐扎。
5.B④ 是謙虛辭讓⑥是上采納他的意見的結果
6.A“聞急趨救”只是李光地在密疏中對耿精忠和鄧錦用兵的推測。
7.(1)我私下聽說大軍南來時,都在敵人多的地方激戰,卻不知道出動奇兵來進攻敵人的空虛之處,這是計策的失誤。(譯出“竊”?“鏖戰”?“以”? “虛”形容詞用如名詞,“此計之失也”是判斷句。共5分。“南來”也可譯為“從南面來”。)
(2)拉哈達上疏稱贊李光地“發誓立志為國,即使處境困頓也不改變,應該給予褒獎”,皇帝命令對他從優敘功,晉升官職,提升他為侍讀學士。
(關鍵處:疏、矢(誓)志、顛沛、優敘、擢。)
8、詩意:古代人的友情像金子,千錘百煉之后仍然顏色不改。
評價:這兩句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古時友誼的純潔和堅固,即使經歷風風雨雨,也不會變色,表現了詩人對古代友情的贊嘆,體現了詩人對友誼的看重。
9、(1)對比!肮沤弧 與“今交”、“真金”與 “瀑流”、“百煉色不回”與 “倏忽生塵!、“君子”與 “小人”、“青松”與 “荊棘”,五處對比,表明了現代很多人的感情已經不如古人之情那樣純潔高尚,對比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觀點和態度。
(2)比喻。“古交如真金”、“今交如瀑流”古人的友情像金子,百煉色故;今人的友情像湍急流水很容易變成塵埃!拔以妇託,散為青松栽。我恐荊棘花,只為小人開! 我希望有君子一樣的氣度,像青松一樣永遠正直的站立在任何一個地方(我希望君子正氣,像山上的挺拔青松一樣,遍布人間)!
比喻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古時友誼的純潔和堅固,以及詩人對美好情感的希冀和贊嘆。
10.默寫:
(1)鐘鼓饌玉不足貴
(2)石破天驚逗秋雨
(3)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葉上初陽干宿雨
(5)大塊假我以文章
11.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強烈的愛國情懷,(2)艱苦環境中追求理想,(3)珍惜時間,積極投身學術研究與寫作
12.插敘的這一段回憶主要寫的是費先生在留學之初語言交流尚有障礙的情況下學習的情形,抓住他“躲在馬林諾夫斯基的討論會的角落里”,因為插不上話“只好一個勁兒抽煙”的鏡頭,刻畫了一個求知者、探索者、思考著的形象。從側面烘托了費孝通充滿“智慧與道德勇氣”的人格特征。
13. 同意這種說法。費孝通先生留給我們的主要遺產是:把研究具體問題與廣闊的整體環境聯系起來,把用知識來改進社會與完善自我相聯系,具有強大的道德勇氣。在作者看來,現在的精英階層只沉迷于眼前利益,缺乏更為超越性的目標,缺乏在面對壓力時,對道德與智力原則的堅持,所以才有了“費先生的遺產失去了傳人”的感嘆。放眼當下的知識界,論文抄襲造假,科研急功近利,學術獻媚政治、討好權貴,失去了自己的操守,確實讓人覺得老一輩學人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正在慢慢失去。(不同意亦可,須言之成理)
14.B 15.C 16.A
17. 幾十年前荒涼的死海,如今出現了生氣。
譯文: 李光地,字晉卿,福建安溪人。年幼時聰明奇特。他努力學習,仰慕古人,康熙九年成為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叛,鄭錦占據泉州,李光地侍奉雙親藏在山谷中,鄭錦與耿精忠一起派人招撫他,他極力抗拒?滴跏哪,他秘密上疏道:“閩地地界狹小,自從二賊割據后,他們就用殘酷的手段盤剝百姓,百姓的人力和物力已經用盡,反賊的勢頭也已經陷入困境。南來的大軍應該急攻,不能給敵人時間,否則恐怕會出現其他變故,F在耿精忠正在全力對付仙霞、杉關,鄭錦也在漳、潮的交界作戰,汀州只有小路與贛州接壤,反賊所安排守衛的人不過幾百上千疲憊的士兵。我私下聽說大軍南來時,都在敵人多的地方激戰,卻不知道出動騎兵進攻敵人的空虛之處,這是計策的失誤。應該趁著反賊防備疏忽,選精兵一萬人或五六千人,假裝要進入廣州,實際上從贛州到達汀州,行程只有七八天而已。兩個反賊聽到情況緊急會趕來救助,沒有一個多月不會趕到,而我們的軍隊進入閩地很久了。反賊正在用盡兵力對外抵抗,內地空虛,大軍如果從汀州小路橫貫敵人腹地,那么三路的反賊不戰自潰。伏惟請求秘密命令領兵官偵查虛實,看情況進軍攻取!卑衙苄欧旁谙炌柚校扇藦男÷汾s到京城,通過內閣學士富鴻基呈上了密信;实鄣玫矫苄藕蠛芨袆樱Q贊他的忠誠?滴跏,收復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謁了拉哈達。拉哈達上疏稱贊李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于褒揚”,皇帝命令從優獎勵他,提升他為侍讀學士。
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反賊蔡寅糾結眾人一萬多,用白布作為記號,劫掠安溪。李光地招募鄉勇一百多人堅守,斷絕了反賊的運糧道路,反賊散去。不久,鄭錦派遣自己的部將劉國軒攻陷了海澄、漳平等縣,截斷了萬安、江東兩座橋,南北的援助不通。李光地派人趕赴拉哈達的軍中告急,正趕上江水上漲,路道被阻,于是引導軍隊從漳平、安溪的小路進入。李光地的叔父李日火呈率領鄉勇翻過石珠嶺,斬斷荊棘,架起浮橋而渡河。他又派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帶領鄉兵一千人越過白鴿嶺,在永春迎接巡撫吳興祚的軍隊。軍隊駐扎在泉州,打敗了劉國軒,劉國軒逃竄到了海上。拉哈達奏上李光地的功勞,皇帝再次予以從優獎勵,升為翰林學士。李光地上疏推辭功勞給將帥,辭讓新的命令,皇帝沒有允許。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到了京城,擔任內閣學士。入朝奏對,說:“鄭錦已死,他的兒子鄭克爽年幼而弱小,部下爭奪權利,應該馬上攻取他們的地盤!倍遗e薦說內大臣施瑯熟悉海上形勢,懂得用兵,可以委以重任。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最終平定了臺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9985.html
相關閱讀: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
必修四高二英語單元測試題及答案:Unit1(人教版)[1]
高二英語階段競賽初賽試題[1]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高2015級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半期考試英語
2014屆高三英語上冊第二次月考模塊檢測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