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做題,多鞏固知識點,大家的成績才能有所提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期中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第Ⅰ卷(共70分)
一、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其根本原因是
①自然界是客觀的
②人的精神是客觀的
③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人類產生之前已經存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自然物及其屬性與規律不會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只能根據自然物本身的屬性與規律去有意識地利用自然物。這說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客觀性
B.人們的認識具有客觀性
C.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客觀性
D.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緊密聯系的
3.下列對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的表述最正確的是
A.物質是運動的載體
B.所有物質都是運動的
C.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
D.所有的物質都是運動的物質,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
4.“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边@句古語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發展的
B.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有規律的
C.規律是客觀的,千古不變的
D.事物運動的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5.“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這說明
A.運動是絕對的、有條件的和永恒的
B.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和無條件的
C.靜止是相對的、無條件的和暫時的
D.靜止是不存在的
6.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中說道:“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边@說明
A.自然界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B.尊重自然規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要不失時機促成事物發展
D.按規律辦事才能造福人類
7.中國審美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對藝術創作有許多精辟的論述。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在《題畫》中說:“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強調“意在筆先”,“趣在法外”。這說明( )
A.繪畫創作不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
B.并非所有的意識都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
C.藝術創作只憑主觀虛構
D.藝術創作有其特有的規律
8.下列關于意識的表述,正確的是
A.意識是與物質同時產生的
B.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
C.意識是先于物質而產生的
D.意識根源于人腦
9.在日本,有一種烏鴉,能將堅果丟到公路的斑馬線上,讓汽車碾碎,然后在汽車遇紅燈停車時去吃。據此,有人認為,有些動物也是有意識的。這一觀點
A.否認了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否認了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C.是正確的,有些動物確實很聰明,也有意識
D.否認了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10.過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導致了某河的嚴重污染;近年來,A市政府轉變觀念,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下大力氣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魚兒又回來了。從哲學的角度看,這種發展觀的轉變告訴我們
①不同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不同的作用 ②認識是變化發展的
③科學發展觀是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指導思想、芤庾R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 “中國特色”、“下海”、“農民工”、“炒股”、“上網”等流行語折射出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巨變。這說明
A.人腦是產生意識的源泉
B.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C.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D.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和意識不可分
12.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色非常優美,當地旅游部門根據山形山勢,形象地編譯了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賦予了大自然更多的靈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賞。這說明
A.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 B.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C.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D.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促進作用
13.“造燭為照明,求知為運用。學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收獲。”這一論斷是強調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C.認識是實踐的唯一 D.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14.唐代畫家戴嵩曾作《斗牛圖》,因其形象生動逼真,技法爐火純青,一直被視作珍品。一次此畫被一牧童瞧見,牧童大笑道:“兩牛相斗,從來都是尾巴緊貼屁股下面,哪有尾豎朝天!薄抖放D》終于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牧童知道兩牛相斗從來都是尾巴緊貼屁股下面,這說明了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
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15.“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迸c這首詩蘊含哲理相同的是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C.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D.天時人事目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16.下列關于真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B.真理是人的思維結果
C.真理是對規律的反映 D.真理是無條件的
17.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相同一個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边@說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觀的
C.真理是有條件的 D.真理是絕對的
18.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的客觀性是
A.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C.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能強加給事物
D.聯系是客觀存在的,是人們無法改變的
19.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一些地區毀林毀草墾荒、草原過度放牧等人為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沙漠化面積不斷擴大,這
A.違背了社會規律的客觀性
B.否認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C.是市場機制運行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D.是人們沒有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無視事物之間的聯系
20.目前國際互聯網發展很快,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閱讀報刊、網上購物,并能在網上和遠隔千里之外的網友討論一些問題,各抒己見。這說明
A.世界上的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著聯系
B.人們可以改變事物之間的聯系
C.人們可以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D.事物的聯系復雜多樣,人們無法具體把握
21.某鄉村有很多柿子園。每到秋季采摘時,果農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作為喜鵲過冬的食物。每年秋去冬來,喜鵲們都在樹上筑巢過冬,春天來了也不急于飛走,把柿子樹上的害蟲捕捉得干干凈凈,從而保證了柿子的豐收。這一事例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 B.人們能夠改造和利用客觀規律
C.正確意識決定著事物發展的進程 D.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指導實踐
22.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這給我們的辯證法啟示是
A.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 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要重視量變
C.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D.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23.“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用君污染水!边@一首被修改的古詩,反應近年來頻頻發生在我國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現狀。一些地方政府只對本地區環境負責,這種“獨善其身’’的環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這從哲學上啟示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應當
A.立足于當時當地客觀存在的事實
B.從整體上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C.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D.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4.在動物世界中,“小個子”并不等于“弱者”。三條兩尺多長的小狼狗,能合力把一匹大斑馬吃掉。有人將經濟領域中分工協作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小狗經濟”,這種經濟模式能夠大幅度削減管理成本和內部消耗。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要用整體的發展帶動局部的發展
B.從部分出發,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C.要統籌考慮,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D.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離不開部分
25.“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睔v史上,我國的草原曾經蔥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風吹草低見沙梁”這表明
A.事物發展的實質是前進和上升的變化
B.物質是運動變化的,靜止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運動變化具有相對性
D.客觀事物的存在與發展和人的意識無關
26.幾十年前,父母親朋對遠行者叮嚀是“一定要寫信來”;90年代后,離別的囑托變成“常打電話”;如今,“發個信息”、“發個郵件”、“我們QQ聊”已越來越成為傳遞情感的重要方式。通信方式的變遷啟示我們要堅持
A.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B.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
C.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 D.在實踐中追求真理和發展真理
27.下列選項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的是
A.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D.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8.“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看,改革會使人受益……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边@段話體現的哲理是
A.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一切從實際出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31161.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3月月考 政治
雅安中學高二政治期中試題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階段
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政治試題
江西省撫州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