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是國家意志力的體現,它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的高低。小編準備了高二政治下冊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單元練習題,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
1.(2008廣東單科,24)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 )
A.一概而論 B.千慮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答案 B
解析 千慮體現的是一次一次的認識反映了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而一概而論則與之相反,故
A項錯誤。C、D兩項體現的內容與認識無關,故排除。
2.(2008廣東單科,23)泰戈爾說: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這說明 ( )
A.真理與謬誤相互區別 B.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
C.真理與謬誤相互融合 D.真理以謬誤為基礎而存在
答案 B
解析 泰戈爾的這句話強調的是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真理與謬誤不能相互融合,更不是互為基礎而存在,所以排除A、C、D三項。
3.(2008廣東文基,15)以下選項中最能表現主觀能動性的是 ( )
①天意從來高難問,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③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是客觀唯心主義,③是發展的觀點,②④符合題意。
4.(2008廣東文基,16)狄德羅認為研究自然有三種方法,通過觀察搜集材料,通過思考把材料組合起來,通過實驗證實組合的結果。這蘊涵的哲理是 ( )
A.認識的范圍局限于自然界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答案 B
解析 A項是錯誤的,C、D兩項不符合題意。觀察搜集主要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5.(2008廣東理基,61)我們既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從而真正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這體現了 ( )
A.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B.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C.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答案 D
解析 埋頭拉車喻指實事求是,抬頭看路喻指解放思想,D項符合題意。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天圓地方、圓球體、扁球體和不規則扁球體的漫長過程;卮鹣骂}。
6.(2008山東文綜,23)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體現的哲理是 ( )
A.創新是對既有理論的突破和拋棄 B.認識在實踐中多次反復而無限發展
C.意識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 D.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
答案 B
解析 創新既是對原有理論的突破與拋棄,也是一個繼承和發揚的過程,故A項不選;本題考查認識論的問題,故C項與題干無關;對同一確定對象只能有一個真理性認識,故D項錯誤。
7.(2008江蘇單科,28)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這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 )
A.規律是事物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B.只有自然界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C.規律可以為人所認識 D.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
答案 D
解析 本題要準確理解引文的意思,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即有規律,D項符合題意。
8.(2008江蘇單科,31)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政治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是,19世紀初,俄國政治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政治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
180。這說明真理是 ( )
①因人而異的 ②具體的 ③有條件的 ④客觀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讀懂題干,從中提煉有效信息,即真理不是絕對的、永恒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①錯誤,④未體現,故D項正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72小時的氣象預報可以和25年前36小時的氣象預報一樣可靠。但由于受天氣狀況原始數據、計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條件的限制,氣象預報難以避免誤差。在這個意義上,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通的科學。據此回答9~10題。
9.(2008寧夏文綜,22)隨著氣象預報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作出更精確和更長期的氣象預報,其哲學依據 ( )
①大氣運動盡管復雜,但有規律并可以被認識 ②大氣運動的偶然性逐漸向有規律的必然性轉化 ③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認識這些規律的能力不斷提高 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使人們完全掌握大氣運動的規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復合式選擇題須把每一個題肢都分析清楚,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表述錯誤,故選B。
10.(2008寧夏文綜,23)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此論斷給我們的啟示是,自然現象的無限復雜性決定了 ( )
①人的認識永遠不能達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認識包含謬誤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認識具有相對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氣象預報屬于一種認識,仍然不精確說明人的真理性認識具有相對性,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③④符合題意,①②表述錯誤,應選D。
11.(2008海南單科,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理念,不僅激勵人們在體能上刻苦訓練以追求超越,更激勵人們通過體育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來實現這種超越。體育科技的發展,體現了人類對自身能力認識的發展,推動世界紀錄不斷被刷新,這表明 ( )
A.認識的不斷發展推動著實踐的不斷發展
B.認識具有自我超越的內在力量,并成為實踐發展的動力
C.認識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永無止境
D.認識到的真理總是在認識發展中不斷被否定
答案 A
解析 人類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屬于認識范疇,刷新世界紀錄屬于實踐范疇。前者的發展推動后者,正體現了認識的不斷發展推動實踐的不斷發展,即A。
12.(2008上海單科,14)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 風氣無不移易。這說明 ( )
A.世界上存在無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D.物質是運動的內在動力
答案 B
解析 引文揭示了運動的絕對性,B項符合題意。物質是運動的載體,A、D項說法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13.(2008上海單科,15)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比薩斜塔所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一事例說明 ( )
A.認識是實踐發展的動力
B.真理與謬誤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答案 C
解析 自由落體試驗是屬實踐的范疇,據此檢驗認識的正確性,推翻錯誤學說,正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即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A、B項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
14.(2008上海單科,22,不定項)中國改革開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這說明 ( )
A.實踐是由理論派生的 B.理論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C.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D.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
答案 CD
解析 黨的思想路線屬理論的范疇,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推動正說明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重要性,以及它的重大指導作用,C、D項當選。A、B項顛倒了實踐與認識的關系,錯誤。
15.(2008全國Ⅱ,29)借用別人的智慧來做事,因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這句話所強調的是 ( )
①做事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各種有利條件 ②做事要考慮事物的聯系,割斷那些不利的聯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統一體,人不可能沒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認識都是正確有用的,要借用別人的認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借用別人的智慧來做事是關鍵詞,是有效信息,說明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自己的弱點。②不符合題意,④是錯誤的,理性認識有正誤之分。用排除法,排除A、C、D項。
如果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磚蓋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戶上有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他們怎么也想象不出這種房子有多么好。必須對他們說:我看見了一幢標價十萬法郎的房子。那么他們就驚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選編自圣德克旭貝里《小王子》)回答16~17題。
16.(2008重慶文綜,29)材料中提到的十萬法郎是 ( )
①房子的價格 ②房子的價值 ③房子的交換價值 ④在執行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標價10萬法郎,說明這是房子的價格,體現了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②③不符合題意。
17.(2008重慶文綜,30)大人與小孩對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這是由于 ( )
A.認識對實踐具有依賴性 B.實踐與認識具有差異性
C.實踐與認識具有一致性 D.實踐水平決定認識水平
答案 A
解析 大人與小孩的不同理解是由于二者的生活閱歷、實踐經驗等不同得出的不同結論,強調不同的實踐有不同的認識,B、C、D三項不符合題意。
為滿足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對蔬菜種類與營養的不同需求,中國農藝師引進了多種新品種洋菜,根據北京地區及周邊省市的海拔高度來確定各種蔬菜的種植與運輸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回答18~19題。
18.(2008重慶文綜,31)農藝師打破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遵循的哲學依據是 ( )
A.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C.人不能改變規律,但能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具體狀況
D.客觀事物的規律是客觀的,思維活動的規律是主觀的
答案 C
解析 人的理性不能為自然界立法,故A項錯誤;人可以改變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但不是前提條件,前提條件改變了,規律本身就變化了,故B項錯誤;思維活動是客觀的,故D項錯誤。
19.(2008重慶文綜,32)農藝師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為 ( )
A.主觀聯系是對客觀聯系的反映
B.客觀聯系是主觀聯系的外在表現
C.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改變事物固有的聯系
D.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建立事物新的具體聯系
答案 D
解析 洋菜本土化說明農藝師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建立了一種新的具體的聯系。A、B項不符合題意,C項是錯誤的,人不能改變固有的聯系。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們通過食物獲取這些微量物質,科學的發展使人們能夠通過服用某種或某幾種維生素來彌補食物攝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學家認為,大量服用某些維生素有益于身體健康,但另一些科學家警告說,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回答20~21題。
20.(2008四川文綜,28)關于維生素問題的爭論表明 ( )
①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總是有條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僅在一定時期內是真理 ③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不具有終極真理的性質 ④人們的認識不能正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對維生素爭論過程說明人們對維生素的認識不斷發展和完善,②④是錯誤的,答案選①③。
21.(2008四川文綜,29)在維生素攝入問題上應有的科學態度是 ( )
A.根據身體需要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B.根據別人經驗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C.根據個人感受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D.根據研究報告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答案 A
解析 科學態度應該是根據自身需要確定,B、C、D項都不符合題意。
22.(2008四川文綜,30)2007年是塑料誕生一百周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制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量已達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 )
A.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與發展依賴于人的意識
B.人們有意識地創造人工自然物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物的規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脫離天然物而存在
D.人類通過實踐可以改變自然物的具體形態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答案 D
解析 A、B、C項是錯誤的,D項符合材料的意思。
23.(2007山東文綜,23)下列古訓名言與漫畫啟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B.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C.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道德經》) D.博學而無窮,篤行而不倦。(《禮記》)
答案 B
解析 解答漫畫題要細讀漫畫,同時注意漫畫中的文字提示。圖中的優質服務僅作為標語寫在牌匾上,工作人員手捧優質服務而行劣質服務。故B項符合題意。
24.(2007廣東單科,24)2006年12月,科學家通過比較火星探測飛船在過去7年中對火星表面相同地點拍攝的照片,提出一個大膽的推斷-火星上現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態水。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表明 ( )
A.自然界的變化不可能受人類的影響 B.人類能夠在實踐中認識自然
C.人類能夠在實踐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隨人類意識變化而變化
答案 B
解析 人類認識自然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大膽的設想,進而通過論證成為現實,說明人類在實踐中能夠認識自然,A項錯誤,人類活動不斷影響著自然;C項不合題意;D項屬于唯心主義,不合題意。應選B。
25.(2007廣東單科,33,不定項)赤潮作為一種自然現象雖然自古就有,但是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水體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近年來,人們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從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角度看 ( )
A.赤潮不能消滅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不能消滅也不能扼制
C.人類總有一天能夠消滅赤潮 D.赤潮治理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答案 AD
解析 由解決赤潮的過程可知,對赤潮可以扼制,但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并不能徹底消滅,A項正確,B、C項不正確。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故D項正確。
26.(2007廣東文基,16)王夫之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者含動,動不舍靜。下列觀點與之相符的是( )
A.運動和靜止都是絕對的 B.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
C.靜止是絕對的,運動是相對的 D.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答案 D
解析 王夫之的觀點說明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D項符合題意,排除A、B、C項。
27.(2007廣東文基,17)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范圍,這說明了 ( )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觀的
C.真理是有條件的 D.真理是絕對的
答案 C
解析 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范圍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C項正確,A、B、D項不符合題意。
28.(2007江蘇單科,9)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它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質的 ②物質是運動的 ③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④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題屬引文型題目,答好本題首先應理解引文的含義,然后對照所學哲理,找出與選項相對應的部分。赫拉克利特將世界歸結為火這樣的物質具有形態,而且不斷燃燒、熄滅,①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并未體現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故排除④,應選A。
29.(2007寧夏文綜,21)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難題。有專家根據部分地區的成功經驗提出,對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區,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創造條件讓自然界自我修復,實現沙退的目的。這種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
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和認識客觀規律為前提 ②適當放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體現了對客觀規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動與自然生態存在著不可解決的矛盾 ④人的活動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影響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正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②錯誤;人與自然是可以和諧共處的,③說法錯誤;①④正確。故選C。
30.(2007寧夏文綜,22)螞蟻具有和我們不同的眼睛,它們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光線。但是,在認識我們所看不見的這些光線方面,我們的成就比螞蟻大得多。我們能夠證明螞蟻看得見我們所看不見的東西,而且這種證明只是以我們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覺為基礎,這說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構造并不是人的認識的絕對界限。恩格斯這個論斷的根據是 ( )
①實踐促進人的感覺能力的進化與發展 ②實踐促進感知事物的技術手段的發展 ③實踐促進對感知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實踐促進人類直覺事物本質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重在理解引文,明確引文主旨,然后根據題干指向性這個論斷的根據。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實踐鍛煉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能力。故①④排除。
31.(2007全國Ⅰ,28)2007年年初, 臺灣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纜大范圍嚴重損壞,中國電信部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海纜故障應急預案,使用機器人潛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訊得以恢復正常。使用機器人排除海纜故障的事例表明 ( )
①機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體功能 ②機器人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機器人有更好的環境適應性 ④機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②③錯誤;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外力克服自身的某些局限性,①④正確,符合題意。故選B。
頭孢曲松納是一種常見的抗生素,臨床應用十分廣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藥物一起服用,就會導致藥效減弱、副作用增強,對人體造成損害。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配伍禁忌。在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曾出現病人服用該藥物致死的案例。衛生主管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并沒有禁止使用這種藥物,而是要求在藥品使用說明書中寫明配伍禁忌的有關情況;卮32題
32.(2007全國Ⅰ,29)對一種藥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認識,體現出認識 ( )
①是一個永遠不能達到真理的過程 ②是一個追求終極真理的過程 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無限發展過程
④是一個包含矛盾的辯證發展過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結合材料中人們對藥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認識過程可以看出,人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衛生主管部門在調查研究基礎上不是禁用而是要求在說明書中說明配伍禁忌,在對立中把握統一。③④正確,①②說法本身錯誤,故選C。
下圖是一幅題為晚了一步的漫畫。據此回答33~34題。
33.(2007重慶文綜,29)漫畫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 )
A.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認識活動的自主性和創新性
B.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C.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性,是人們進行科學研究,正確認識事物的前提
D.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是人們正確判斷形勢,趨利避害的必然要求
答案 B
解析 解答漫畫題既要注意審讀漫畫,同時更要重視漫畫中的文字提示和標題。A項錯誤,未體現自主性、創新性。B項正確,強調了人的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C、D項不合題意。
34.(2007重慶文綜,30)漫畫內三句話中的想字,體現的是 ( )
A.認識的計劃性 B.認識的目的性
C.認識的預見性 D.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答案 D
解析 圖中的想是一種意識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D項符合題意。
35.(2007重慶文綜,31)漫畫的主題晚了一步體現了認識 ( )
A.是實踐的目的 B.總是超前于實踐
C.總是落后于實踐 D.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
答案 D
解析 漫畫中晚了一步是實踐后獲得的認識,是實踐的經驗總結。A項不合題意,B、C項過于絕對化,人的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性的活動。
下圖中的畫師借助于哈哈鏡觀察創作對象,把現實中的瘦子畫成了胖子。回答36~37題。
36.(2007全國Ⅱ,28)圖中畫師完成的作品 ( )
A.忠實再現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該畫師豐富想象力的產物
C.擺脫原型的制約,實現了主體的創作意圖
D.實現了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事實的統一
答案 C
解析 解答漫畫題既要注意看漫畫,又要結合漫畫題目及文字提示,畫師借助哈哈鏡把瘦子畫成胖子表明:畫師作品是在原型基礎上加上自己主觀想象的產物而非完全想象的產物,A、B項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
37.(2007全國Ⅱ,29)漫畫家用夸張的筆法表現了他對某些社會現象的看法,這給我們在認識論上的啟示是( )
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認識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 ③認識是主體創造客體的過程 ④認識是客體顯現自身的過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認識是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③錯誤;認識是客體為主體所反映而非客體主動顯現自身,故④錯誤;
①②正確。應選A。
38.(2007上海單科,15)旅行家保羅泰魯在《游歷中國》中寫到,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然而,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依靠智慧與勇氣,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世界難題,創造了天塹變通途的人間奇跡。青藏鐵路的建成表明 ( )
A.人類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自身 B.實踐活動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
C.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創造一切奇跡 D.人類已經全面把握自然規律
答案 A
解析 人的實踐活動受客觀條件的制約,B項錯誤;C項說法過于絕對;D項不正確,人類并未完全把握自然,各種自然災害還時有發生。故應選A。
39.(2007北京文綜,34)生活中我們發現,當一個人穿上豎條衣服時,給人收縮感,顯得稍瘦;穿上橫條衣服時,給人擴張感,顯得稍胖。不同紋路的衣飾產生不同視覺效果表明 ( )
A.錯覺實際上是一種假象 B.感性認識是易變、不可靠的
C.感性認識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 D.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把握本質
答案 C
解析 本題重在審清題意,衣飾對人們視覺的影響正說明了客觀因素對感性認識的影響,A、B、D項不符合題意,應選C。
40.(2007北京文綜,35)在平面解析幾何中,當動點到一個定點的距離與它到一條定直線(定點不在定直線上)的距離之比是常數時,該動點的軌跡為圓錐曲線。常數的值不同,圓錐曲線的形狀就不同。當常數小于
1時,軌跡是橢圓;當常數等于1時,軌跡是拋物線;當常數大于1時,軌跡是雙曲線。上述結論表明 ( )
①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動事物的發展 ③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④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多樣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雙方的斗爭促使矛盾的轉化,從而促進事物的發展,故②說法錯誤,①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D。
41.(2007山東海南寧夏,全國Ⅰ,25)有一道趣味智力題: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個空汽水瓶可以換得1瓶汽水,但不可兌換現金。使用10元現金,通過購買、換領、借入汽水并歸還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這道趣味智力題中,能否得到正確答案,主要取決于 ( )
①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②形象思維的隨機性 ③理性認識的創造性 ④感性認識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獲得正確答案即形成正確認識,而人們要形成正確認識必須在參加實踐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理性認識,還要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理性認識的創造性和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是形成正確認識的保證,故應選①③。形象思維的隨機性和感性認識的可靠性是對形象思維和感性認識某些方面特征的描述,與題意無關,故不選。
42.(2006廣東單科,,20)著名心理學家奧瑞利歐斯說:如果你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夠對感受進行調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都振作起來。這段話蘊涵的哲學原理是 (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觀的 B.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C.事物的價值完全取決于主觀感覺 D.人的主觀意識具有能動性
答案 D
解析 主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其能動性表現在能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題中的含義是人們的思想會影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故選D。A、C項錯誤,B項與題意無關。
43.(2006廣東單科,29,不定項) 過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導致了某河的嚴重污染;近年來,A市政府轉變觀念,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下大力氣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魚兒又回來了。從哲學的角度看,這種發展觀的轉變告訴我們 ( )
A.不同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不同的作用
B.認識是變化發展的
C.科學發展觀是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指導思想
D.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答案 ABC
解析 審題時應抓住轉變兩字思考作答。轉變前后不同意識起了不同作用,引起了不同后果,故選A。這一轉變體現了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的認識創新,故選B。C項正確。D項說法錯誤。
44.(2005寧夏,全國Ⅲ,31)鄭板橋曾提到他畫竹的過程:當他晨起看竹時,產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畫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復強調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創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無局限性
④前者是膚淺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眼中之竹是對竹的直接反映,胸中之竹是對竹的間接的創造性反映,二者都屬于感性認識,所以①說法錯誤。任何認識都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所以③說法錯誤。
45.(2005廣東單科,19)下列典故最能夠表達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是 ( )
A.目不識丁 B.目不見睫 C.目不窺園 D.目無全牛
答案 D
解析 必須了 解四個成語的含義。目無全牛指的是:對牛的內部結構的認識是理性認,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故選D。A、B、C都是感性認識。
二、非選擇題
46.(2008海南單科,23)辨析題:
有一本被譽為思考致富的巔峰之作,人生勵志的豐碩成果的暢銷書,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這一命題。
答案 這一命題強調敢想、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條件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克服困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許多條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備相應條件,也不會取得成功。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按規律辦事,如果違背規律,只憑主觀愿望蠻干,不僅不能成功,還會招致更大的失敗。對這一命題要結合條件作具體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觀能動性的誤區。
解析 此題為辨析題,是借用生活中人們常用的一句激勵性語言從哲學角度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辨析題一定要注意從合理性與局限性兩個角度作答,此題宜先將想上升到哲學語言發揮主觀能動性,指明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成功的必要性,肯定其合理性;然后指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離不開一定的客觀條件、離不開對客觀規律的尊重;最后得出結論,避免陷入誤區。
47.(2008北京文綜,38)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卮鹣铝袉栴}。
三十年來,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
(1)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偉大的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注: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經濟建設支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圖一反映了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
(3)結合圖一,分析圖二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
(4)運用經濟常識,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我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5)運用政治常識,說明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理由。
答案 (1)①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檢驗真理就是檢驗主觀認識是否同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合。
②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自身是否正確,認識對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③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聯結主客觀的橋梁,人們可以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④如果不堅持實踐標準,就會陷入主觀主義錯誤。
(2)圖一表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零售環節由政策定價占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市場調節定價占主導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基礎性作用。
(3)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相應發生轉變,財政支出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基本建設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適度的比重;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公平問題,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有力的作用。
(5)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有權監督權力的行使。
②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是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和工作宗旨,權力應該依法行使,公開透明,接受人民的監督。
③只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保障監督權的實現,使權力健康有序地運行,最終達到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目的。
④權力若不在陽光下運行,必然導致官僚主義,滋生腐敗。
解析 該題以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背景材料,從哲學、經濟、政治等方面考查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國經濟發生深刻變化的原因等知識。
(1)從哲學角度分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道基礎題。
(2)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圖表內容,弄清政策定價和市場調節定價變化的發展,說明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調節能力逐步增強,從是什么角度回答。
(3)要求回答圖表曲線變化表現出來的問題,從財政支出變化的角度分析基本建設支出減少和社會保障支出增加的原因,從為什么角度回答。
(4)考查市場經濟調節的措施,是較基礎的題目,從是什么角度回答。
(5)考查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原因,從為什么角度回答。
48.(2008北京文綜,40)北京奧運火炬接力以和諧之旅為主題。圣火于2008年5月4日開始在國內113個城市傳遞,既經過了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又經過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奧運火炬傳遞到經濟特區深圳、汕頭、廈門。這些城市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奧運火炬完成了在廣東、福建的傳遞之后進入江西。在這段路線上,也不斷在發生另一種傳遞:許多企業從廣東和福建遷移到江西。
有人把市場經濟形象地稱為候鳥經濟,資本總是飛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區。毗鄰廣東的江西某地,在調查中發現,本地的工業電價低于珠三角地區30%、水價至少低0.5元/m3,具有綜合成本優勢。當地政府通過對企業遷移現象的分析,預見到廣東企業會向周邊地區輻射。于是,該地有計劃地出臺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務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多廣東企業到本地安家落戶。
分析上述材料,說明該地是怎樣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經濟的。
答案 ①積極認識規律,以對規律作用的認識指導本地經濟發展。
②努力發揮認識的預見性、創造性、目的性和計劃性特點,制定相關措施,促進本地經濟發展。
③尊重客觀規律,利用綜合成本優勢等有利條件,創造一站式服務等新的條件,推動本地經濟發展。
解析 該題是政治、歷史、地理相結合的綜合題目,緊扣奧運火炬傳遞這一社會熱點,考查學生運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知識分析當地經濟發展。對當地經濟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并加以分析,說明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出臺一系列措施,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行政效率,說明充分地利用了經濟發展規律。
49.(2007廣東單科,40)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某學生利用寒暑假深入農村進行社會調查。期間,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向農民認真了解農村基層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并虛心求教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4萬多字的《鄉村調查報告》,其中反映的農村真實情況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議,為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問題:請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結合材料,分析該學生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實情況的調查報告所體現的求真務實精神。
答案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該學生深入農村調查,真實反映農村實際情況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做到了主觀思想必須符合客觀實際,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
(2)堅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該學生認真了解農村基層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說明他承認矛盾、不回避矛盾,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堅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該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實踐中了解掌握農村真實情況,堅持在實踐中求真務實。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該學生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
解析 本題重在仔細審讀材料,對該學生的做法逐一分析,用哲學的眼光探究論證該學生調查分析問題、論證問題的實踐。該學生深入調查研究體現了從實際出發,認識到了農村建設中的問題,堅持了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在調查實踐中掌握情況,堅持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該學生在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的過程中向農民學習,汲取智慧,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
50.(2007重慶文綜,39(6)(7))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鼓勵企業擴大對非洲的投資,積極擴大從非洲的進口。我國企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展中非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蘇丹喀土穆煉油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蘇丹能礦部各以50%股份合資建成的公司。胡錦濤主席訪問非洲期間在考察該公司時指出,中蘇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國企業發展,也促進蘇丹建成了完備的石油工業體系,為蘇丹合理利用資源、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稅收、把本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做出了貢獻。事實證明,中蘇石油合作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
(1)根據材料,運用經濟常識,談談在中非經貿合作中我國企業應如何促進雙方互利共贏。
(2)根據材料,運用唯物論觀點,分析我國企業在發展中非經貿合作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的哲學依據。
答案 (1)①利用中非資源上的相對優勢和經濟上的互補性。我國企業在資本、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優勢,而非洲國家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雙方經濟具有互補性。
②開展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我國企業在商品貿易基礎上,在資本、技術、服務等方面與非洲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促進雙方貿易平衡。
③優化中非商品進出口結構。我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辦廠,發展資源加工工業以及制造業,由此擴大我國技術設備出口,提升非洲國家產品加工層次和技術含量,優化中非商品進出口結構。
④堅持平等互利。我國企業利用非洲資源,既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又可為非洲國家增加就業崗位和財政收入,提升勞動力素質以及自主發展能力。
(2)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規律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在發展中非經貿合作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
②中國企業在發展經貿合作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是基于中非經貿合作實際的必然選擇。
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非面臨共同的挑戰與機遇。中國企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是經濟全 球化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
④中非經濟互補性強,長期以來保持著良好的互利合作關系。中國企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有利于發展市場經濟,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現現代化。
解析 第(1)問,一方面細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如互利共贏等,又要注意題干企業如何促進雙方互利共贏。第(2)問,從哲學角度考查,題干對運用原理上提示明確用唯物論觀點,關鍵是結合材料分析,做到原理與分析相結合,切忌兩張皮。
高二政治下冊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單元練習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66819.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3月月考 政治
江西省撫州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
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政治試題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階段
雅安中學高二政治期中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