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州六月荔枝丹》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南州六月荔枝丹》學案
【學習目標】
1、把握本文說明順序,并了解其作用。
2、領會本文作為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3、了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
【學法建議】
1、抓住關鍵語詞理清說明順序,明確荔枝的相關特點。
2、緊扣關鍵語句分析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引用古代詩文達到的說明效果。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
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他創作、編寫、翻譯了二十九部生物學著作,F任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賈祖章先生雖已八旬有 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現在終日伏案著述,陸續寫出了許多優秀科普作品!赌现萘吕笾Φぁ贰痘▋簽槭裁催@樣紅》,都選自他的《生物學碎錦》。
2、資料鏈接
(1)學前指導
說明對象:(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對象特征
說明方法: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語言:科學性(正確、準確);文學性(生動、形象)
(2)文體介紹
本文屬于科學小品,屬于說明文。所謂小品就是隨筆之類的小文章,科學小品則是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說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
(3)白居易《荔枝圖序》: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元和十五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譯文:荔枝生長在巴州和峽州之間一帶地方。它的樹形呈圓的形狀,很像古代用來遮蔽東西的“帷蓋”。葉像桂樹的葉,冬季還是綠色的;花像橘樹的花,在春天開放;果實的顏色像丹砂那樣紅,夏季成熟。果實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殼像紅綢,膜像紫綢,瓤肉像冰雪一樣晶瑩,潔白,漿液像醴那樣甜,像酪那樣酸。(關于荔枝的情況),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情形,那實際的情況比介紹的這些還要好。假如果實離開了枝體,一天顏色就變了,兩天香味就變了,三天味道就變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賓郡的太守樂天,讓官畫工畫成一幅荔枝圖,并寫上這篇序,這是為了告訴沒有見過(荔枝)的人以及雖然見過卻沒有看到它三天以內的變化情況的人。
3、預習思考
(1)預設問題

①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詞,概括每段段意,用自己的話或課文的原話詳細準確地表達荔枝的特征。
②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荔枝的特征。
③預習課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問題?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自學評價
1???.下列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無誤的一組是( )
A.粗糙cāo 紅繒zēng 乳酪 lào
B.背負bèi 樹冠 ?uān 萌蘗 niè
C.龜裂guī 宋徽宗hui 貯藏 zhù
D.諺語yàn 紫綃 qiāo 果梗 ?ěn?
2.下列詞語中,書寫無誤的一組是 ( )
A.醴酪 縱然 粗糙   嘔氣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諷
C.花序 進貢 移植   吹噓
D.氣侯 渣滓 絢麗   褐色
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詞)解釋正確的一組是( )
A.紫綃(生絲織的綢子)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陸路)
B.醴酪(甜酒) 日啖(品嘗)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 ) 絳囊(深紅色)
D.山頂千門次第開(第二次) 渾圓(全、滿)
4、名句填空
①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惠州一絕》 蘇軾
②長安回望繡成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③你還能默寫出關于荔枝的其他詩句嗎?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研習
1、整體感知
(1)課文結構順序圖如下:
第一部分:(1節)
第二部分:(2-11節)荔枝的生態(說明荔枝本身)
果實外部形態(2-5)
2節:果___,龜裂片、片峰(粗糙)
3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實內部組織(6-11)
6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節:貯藏,______________(與果實關系密切,附帶介紹)

9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節:果花,花期、花___、花___、花___、花____
第三部分:(12-15) 荔枝的生產 (說明荔枝問題)
12節:產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節:果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節:移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節:產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結構圖,作者介紹荔枝采用了那些說明順序?為什么采用這些說明順序?使用這些說明順序有何作用?體現了本文的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點探究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既有一般說明文簡明、準確、周密、條分縷析的特點,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請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1)科學性
①語言細密精確(限定范圍、修飾程度、說明條件、比喻形狀)
如:“現代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能改成“將來是完全可能的事”。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語言的周密上,這些詞語的運用,十分準確表達了信息。
②確數、約數的運用,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例子事實確鑿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術語依據科學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學性
①引用古詩文、史料、故事,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又充實了文章的內容。
細讀課文請找出,并說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表達生動形象,凸現文采。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本文語言的科學性集中體現在用詞準確、周密。文學性集中體現在大量詩詞典故的運用上,既使說明形象生動,又使文章詩意盎然。

三、問題探討
1、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隱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為標題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段介紹荔枝的文字,思考分析其與課文寫法風格的區別。
荔枝,無患子科。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革質,側脈不明顯。……花小,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有 芳香,圓錐花序。果實心臟形或圓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果肉(假種皮)新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摘自《辭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活動體驗
請利用下面的資料,運用本文最具特色的說明方法,起個好題目,寫一段富有文學情趣的介紹石榴的說明文字。然后讀一讀,同學間交流評價。
1、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梁元帝《詠石榴》
2、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天。??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繽紛磊落,垂光耀質,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饑療渴,解醒止醉。??潘岳《安石榴賦》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點,皮中如蜂窠,有黃膜隔之,子形如人齒,淡紅色,亦有潔白如雪者。??《事類合聚》
【參考答案】
一、自學評價
1.A 點撥:B項“背”讀bēi, C項 “龜”讀jūn ,D項“綃”讀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項系與形近字而誤。
2.C 點撥: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誤。 A項“嘔”應為“慪”,B項“希”應為“稀”,D項“侯”應為“候”
3.C 點撥:A項“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程,B項“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狀食品,D項“次第”:依次。
4.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
二、文本研習
1、整體感知
(1)第一部分:(1節)介紹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殼、膜、肉、漿”
第二部分:(2-11節)荔枝的生態 (說明荔枝本身)
果實外部形態(2-5)
2節:果殼,龜裂片、片峰(粗糙)
3節:果色,深紅色或紫色
4節:果形,心臟形、卵圓形、圓形

5節:大小,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實內部組織(6-11)
6節:果膜,白、薄
7節:果肉,白色半透明(顏色)、味甜微酸(味道)、制作方法
8節:貯藏,不耐貯藏(與果實關系密切,附帶介紹)
9節:果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綠色
10,11節: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12-15) 荔枝的生產 (說明荔枝問題)
12節:.產地,中國南部
13節:果譜,種類、內容、荔枝品種
14節:移植,習性、古荔枝移植情況
15節:產銷,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滿足需要
(2) 明確:本文是把荔枝作為水果來介紹的,按照從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順序來寫。課文主要介紹荔枝的生產特征,次要介紹生產情況。在介紹果 實時,又根據它的結構特點,采用了由外到內,由表及里的空間順序。在說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征時,又按照殼面構造?色澤?外形?大小、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 這樣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征,又說明了有關它的其他知識。
2、重點探究
(1)科學性
①語言細密精確(限定范圍、修飾程度、說明條件、比喻形狀)
者用揣測語氣,說將來也許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就變成了肯定語氣,指將來必然產生的事實。又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紫色”中的“大多數”、“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徑三四厘米”中的“通 常”、“荔枝的肉的細胞壁特別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曬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中的“完全”。在語言的周密上,這些詞語的運用,十分準確表達了信息。
②確數、約數的運用,
如:“一年開花兩次”、“大約重60克”、“通常直徑三四厘米”、“重達四五十克”等等。
③例子事實確鑿
如:13節荔枝古籍,其中“陳紫”一種,現名“莆田荔枝”……
④術語依據科學
如:荔枝殼粗糙,用果樹學術語叫“龜裂片”。還有如“片峰”“果肩”“果頂”等
(2)文學性
①引用古詩文、史料、故事,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又充實了文章的內容。
細讀課文請找出,并說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a. 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給人感覺開頭新穎,引人入勝,并為后文作者與白居易對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據。
b. 徐勃《詠荔枝膜》,說明荔枝味美。
c. 引用白居易的“一日而色變,……色香味盡去矣”,說明荔枝不耐貯藏。
d. 杜牧的詩歌“長安回望繡成堆……無人知是荔枝來”,一方面說明荔枝不耐貯藏,另一方面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e. 蘇軾的詩歌“羅浮山下四時春……不妨長作嶺南人”,一方面為大力發展荔枝生產展現了一幅藍圖,另一方面說明荔枝的味美。
②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表達生動形象,凸現文采。
如:細長如指,圓小如珠等
三、問題探討
1、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隱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為標題目?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個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長地域、成熟的時間、以及鮮明的色澤,以這句話作為標題,能激發人豐富的聯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詩人陳輝《荔枝》中的一句詩,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同文章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標題要好。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余?作用是什么?
存疑導入,引人入勝。幼年時對荔枝的疑問引出說明對象。
初設印象,列出說明總綱,使文章結構緊湊。
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
殼如紅繒??錯(粗糙)
膜如紫綃??錯(誤作)
瓤肉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
漿液甘酸如醴酪??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8199.html

相關閱讀:《山地回憶》教案
錢教案
《祖國山川頌》導學案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窗》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