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高爾斯華綏及其創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3、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1、課前預習:(1)作家及時代背景
約翰.高爾斯華綏,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爾斯華綏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者》《進退維谷》《出讓》)和《現代喜劇》(《白猿》、《銀匙》、《天鵝曲》)。
《品質》寫于1911年。作者描寫的當時英國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人們追求享樂時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標準就是金錢和利益,F代社會機器大生產幾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生產,大公司行業壟斷“大魚吃小魚”的情況愈演愈烈。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實際的廣告招攬顧客,而為了追求剩余價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質量卻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對被擠壓到社會邊緣的傳統的手工業無限懷戀,因為這些小本經營都實實在在、童叟無欺、質樸而踏實。
(2)自讀課文
(3)正音識字
沁( )人心脾 靴( )子 一爿( ) 鬈( )曲 賒( )賬 趿( )拖鞋 蹙( )眉 時髦( ) 褶( )皺 腳趾( )
詞語積累
簇新:極新、全新。 羞怯:羞澀膽怯。
鬈曲:彎曲的。 賒賬:把買賣的貨款在賬上延期收付。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敏。 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壟斷:指把持和獨占。
潛在:存在于事物內部不容易發現或發覺的。 時髦: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他事物入時。
褶皺:皺紋。 撫愛:照料、愛護。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 遲緩:不迅速、緩慢。
慈悲:慈善憐憫(原來是佛教用語)。 成語積累
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議:原來的意思是說道理滌妙,無法理解。現在多作無法想像講。
2、學習過程:
一. 導入:
《品質》和《老王》都是體現這些平凡人的光輝的,他們的精神和偉人一樣,在人們的心中永遠發光。
二. 整體感知
1.在鞋匠格斯拉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用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作者在敘述故事時采用了明暗兩條線索,一條的明線: ;一條是暗線: 。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藝,他應該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實上他卻餓死了,說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結合文段。
(1)26段:??資本壟斷的社會
(2)28段:??同行的激烈競爭
(3)64段:??商業誠信的危機,小手工業者的悲哀
這是一個工業壟斷加劇,同行競爭激烈,許多人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偷工減料,不守誠信的社會。
三.這篇小說寫得最好的是刻畫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重點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畫的方法。
1.請找出能體現格斯拉性格特點的句子或內容,并談談你的認識。
重點點評以下五點:
(1)關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寫。(5段)
看似貶義,其實是贊揚,贊揚老格斯拉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2)與“我”關于一雙有響聲的靴子的對話描寫。(13?21段)
(3)格斯拉對大公司不顧質量濫做廣告的斥責。(25、26段)
(4)我去做鞋子時它的表情和動作描寫。(8-11段)
(5)年輕人與“我”關于格斯拉餓死的一段側面描寫。(60?67段)
2.試用一句話歸納格斯拉的形象。
這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的手藝,寧可餓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質量,在紛繁的世界里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著最好的手藝,卻遭受最悲慘的命運。請從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格斯拉的悲劇真是由 和 兩個原因造成的。
2.其實這樣的結局,細心的讀者還可以從前文的鋪墊中看出來。請找找看:
(1)第10 、28、40、43、48、53、54段,
五.小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1096.html
相關閱讀:錢教案
《山地回憶》教案
《窗》學案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祖國山川頌》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