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三物理選擇題答題策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選擇題是各種考試中最常見的一種題型,分為單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還有組合選擇和排序選擇等(例如一些實驗考查題)。從近幾年高考命題的趨勢看,物理選擇題主要考查概念的辨析和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的分析、判斷等,而題中的計算量有減少的趨勢。

  求解選擇題與求解其他題型一樣,審題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仍需通過一些解題方法和技巧進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計算,以求較快地作出正確的判斷。

  一、直接判斷法

  通過觀察,直接利用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根據所學知識和規律得出正確結果。這些題目主要用于考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程度,屬于基礎題。

  例1  關于分子勢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間表現為斥力時,分子間距離越小,分子勢能越大

  B.分子間表現為引力時,分子間距離越小,分子勢能越大

  C.當r=r0時,分子勢能最小

  D.將物體以一定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物體在上升階段,其分子勢能越來越大

  解析分子間表現為斥力時,分子間距離減小,需克服分子間斥力做功,所以分子勢能增大,選項A正確;分子間表現為引力時,分子間距離減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選項B不對;當r=r0時,分子勢能最小,選項C正確;物體上升增加的是重力勢能,與分子勢能無關,故選項D錯誤。

  參考答案  A、C

  二、逐步淘汰法

  經過分析和計算,將不符合題干的選項逐一排除,最終留下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如果選項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可采用舉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選項中有互相矛盾的兩種敘述,則兩者中至多有一個正確.

  例2  A、B兩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并以該方向為正方向.已知mA=1kg,mB =2kg,vA=6m/s,vB =2m/s.此后,A追上B并發生碰撞,則碰撞后A、B兩物體速度的可能值為

  A. vA=2m/s, vB =2.5m/s               B. vA=2m/s, vB =4m/s

  C. vA=-4m/s,  vB =7m/s                D. vA=4.5m/s, vB =2.75m/s

  解析  用動量守恒定律可排除選項A;A、B兩物體碰撞后總動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的總動能,所以排除選項C;A追上B發生碰撞,且碰后同向時,碰后A的速度不可能大于B的速度,排除選項D.

  參考答案  B

  小結  這類題型是動量守恒部分最常見的題型之一,而處理該類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善于從上述解析中的三個方面對選項逐一進行排除。

  例3   如圖1所示為某電場中的一條電場線,則

  A.該電場一定是勻強電場

  B.此電場線既無起點,又無終點

  C. A、B、C三點中,A點場強一定最大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解析僅畫出一條電場線,不能說明電場是勻強電場還是由點電荷形成的電場,故不能判斷電場的強弱,且不能判定A、B、C三點場強的大小.電場線起始于正電荷,終止于負電荷。

  參考答案  D

  小結對于選項中有“不可能”“一定”或“可能”等字樣的選擇題,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快速找出適當例子,排除不正確的選項是解題的關鍵。

  三、特值代入法

  四、極限分析法

  將某些物理量推向極端,并根據一些顯而易見的結果或熟悉的物理現象進行計算(如摩擦系數取零或無窮大、電源內阻取零或無窮大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  在如圖2所示的電路中,R1、R2、R3和R4皆為定值電阻,R5為可變電阻,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設電流表A的讀數為I,電壓表V的讀數為U.當R5的滑片向圖中的a端移動時

  A.I變大,U變小                                B.I變大,U變大

  C.I變小,U 變大                                  D.I變小,U變小

  解析   設觸點滑到a時,則R5=0,I=0,電流表的讀數為零,排除A、B選項.此時,電路總電阻最小,總電流最大,U內最大,UV最小,故選D.

  參考答案  D

  小結當題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隨條件單調變化時,采用該方法較為簡捷.但要注意的是,若題干所涉及的物理量不是隨條件單調變化(如先增大后減小或先減小后增大),則該方法不能隨意運用。

  五、作圖分析法

  “圖”在物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將抽象物理問題直觀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中學物理常用的“圖”有示意圖、過程圖、函數圖、矢量圖、電路圖和光路圖等.若題干和選項中已給出函數圖,需從圖像縱、橫坐標的物理意義,圖線中“點”“線”“斜率”“截距”和“面積”等諸多方面尋找解題的突破口.用圖像法解題不但快速、準確,而且還可以避免繁雜的中間運算過程,甚至可以解決用計算分析法無法解決的問題。

  例6  一物體在A、B兩點的正中間由靜止開始運動(運動過程中不超過A、B兩點),其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3所示.設向A的加速度方向為正方向.若從出發開始計時,則物體的運動情況是

  A.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s末靜止在原處

  B.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s末靜止在偏向A的某點

  C.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s末靜止在偏向B的某點

  D.一直向A運動,4s末靜止在偏向A的某點

  解析  本題可根據a-t圖像作出其v-t圖像,如圖4所示.由該圖像可以看出:物體的速度時大時小,但方向始終不變,一直向A運動,圖像與軸所圍的“面積”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在時間t內位移的大小。

  參考答案  D

  六、整體分析法

  七、轉換思維法

  有些問題用常規的思維方法求解很繁瑣,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我們能靈活地轉換一下研究對象,或者利用逆向思維,或者采用等效變換等思維方法,則往往可以“絕處逢生”。

  例9 一金屬球原來不帶電,沿球的一條直徑的延長線上放置一根均勻帶電的細桿MN,如圖7所示.金屬球上的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在球內直徑上a、b、c三點的場強分別為Ea、Eb、Ec,則

  A.Ea最大      B.Eb最大              C.Ec最大              D.Ea =Eb =Ec

  解析由于感應電荷分布狀態不清楚,在a、b、c三點的場強無法比較.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維角度,根據“金屬球達到靜電平衡時內部的合場強為零”這一特征,那么比較感應電荷在球內直徑上三點場強的大小可轉換為比較帶電細桿產生的場強在三點處的大小.由于細桿可等效為位于棒中心的點電荷模型,由E=k■,可知應選 C.

  參考答案  C

  八、模型思維法

  物理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形態,是物理知識的一種直觀表現.模型思維法是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簡化、類比等手段,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對象的物理本質特征抽象出來,從而研究、處理物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

  例10    為了利用海洋資源,海洋工作者有時根據水流切割地磁場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來測量海水的流速.假設海洋某處地磁場的豎直分量為B= 0.5×10- 4  T,水流方向為南北流向.如圖8所示,將兩個電極豎直插入此處海水中,且保持兩電極的連線垂直水流方向.若兩極相距L=10m,與兩電極相連的靈敏電壓表的讀數U=2mV,則海水的流速大小為

  A .40m/s            B.4m/s            C.0.4m/s            D. 4×10-2m/s

  解析  “水流切割地磁場”可類比于我們所熟悉的“單根直導線切割磁感線”的物理模型,由U=BLv可得v=U/BL=4m/s.

  參考答案  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77553.html

相關閱讀:高三地理抓住四大點得高分
高三學生家長 請減少不必要的督促
提高高考數學成績的三大學習方法
2014年高考政治復習指導:企業
十一國慶節期間 高三如何進行高效學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