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歷史高考試題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過去相比有了明顯提高,這給中學歷史教學與復習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樣才能在高三階段有限的時間里,高效地完成教學與復習呢?
一、認真鉆研透高中五本教材,夯實基礎
高考試題雖不是教材的再現、重復、翻版,但也不是脫離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為基礎、為依據的,因此,首先必須用足用好教材。教師的視線要掃描到教材的每一個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給每一個知識點以應有重視和位置。所謂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當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較為重要的;哪些是屬于一般過程,哪些又是屬于輔助性的。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不同檔次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中國古代各時期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中國近現代的主要矛盾等內容和世界史中各主要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等內容,教師要拓寬深化,給學生提供一片展開想象的自由天地;對于重要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作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內容則應在加強理解、綜合能力方面給以指導;屬于一般過程的內容如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國近代史中的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要能做到把握脈絡,線條清晰;而對輔助性的內容則可三言兩語一帶而過,使學生分清輕重主次。具體要注意兩方面:
1.注重歷史概念的教學和復習。
什么是歷史概念呢?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學生通過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深刻分析及系統綜合,進而把握歷史知識體系,認識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靖拍罱虒W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靖拍钍腔局R認識上的升華,又是基本規律形成的基礎,所以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是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
2.注重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學。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發展是一個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進步的過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始終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對推動歷史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杰出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對高三歷史中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比較全面、科學的分析和評價,教學重難點也就能化難變易了。特別是對古代史的許多問題都是可以運用這一觀點來加以分析。
在復習古代史的過程中我認為這三個觀點必須經常向學生灌輸:“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適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運用這三個觀點可以剖析歷史現象的根源,解釋學生難以理解的歷史概念,闡述重大的歷史事變。所以在高三階段的教學和復習中,經常注重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學,能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一些問題,有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二、認真理解《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牢牢把握高考方向
《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導用書,因此,作為一名高三歷史教師,除了講好講透教材每章節內容外,還必須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從《說明》中了解考試內容、范圍和要求,掌握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從而將培養目標自覺地貫穿于教學與復習之中,以適應當前歷史高考改革對能力的要求,使學生準確理解各項能力要求的實質和水平層次;從《說明》中把握考試形式,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適于選拔人才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只有當學生完全了解了高考對他們的能力要求后,在平時的訓練中才會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有提高。
三、要積極融入新課改,全面領會《課標》精神
我們許多教師對新課改理念領會不深,對新課標內容不熟悉。從近年高考的特點看,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要了解新課改,并把新課改理念貫徹到教學中。根據課標內容來確定一些專題進行復習,從而加強備考的針對性。
四、要聯系現實,關注熱點,重視能力
對時政熱點的考查,注重學以致用,面向現實,是近年高考歷史的最大特點。高考命題的設計思路是“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現實或重大社會問題為素材”,立意于“認識歷史現象,把握歷史規律,以史為鑒”。因此要求我們抓好基礎知識同時,要關注社會、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熱點。體現時代主題的長效熱點,體現國家宏觀大政方針的熱點,突出體現高考命題中的“國家意志”,這點在歷史備考復習中尤其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五、注重對資料和信息的處理
現在可以說是資料和信息像雪花一樣滿天飛,許多學生每門學科的資料書在兩本以上的人占一半以上,許多學生并沒有做多少,買了不用其實是一種浪費,但是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出學生其實都想考好,都想學好,所以我們教師在印發給學生的資料和試卷就一定要篩選,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得出更高的效率。
六、要重視練習,掌握答題技巧
考生應對高考,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快速有效地組織答案。如何使學生的答案與采分點一致,這就要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在備考復習中特別注意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找準觀點,明確答題方向。找準觀點就是要把握試題的設問角度,是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還是以“哪一部分知識”“哪一層次的知識”設問,由宏觀到微觀,層層篩選。二是使用恰當的學科語言,緊扣題意。學科語言既要能體現原理的觀點,又要能體現材料的觀點,切忌教材觀點的羅列、材料的重復及原理與材料的分離。三是邏輯嚴密,要點的順序要體現思維的過程,不能雜亂無章。四是不要拘泥于某一學科的知識,要重視學科內各部分間的綜合,但也不能忽視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重視答題的綜合性、創造性。
總之,在高三教學與復習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既有水平,又要不斷的開拓創新,我們盡量爭取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最有效的復習好歷史,讓學生充滿自信地走向高考考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04929.html
相關閱讀:十一國慶節期間 高三如何進行高效學習
提高高考數學成績的三大學習方法
2014年高考政治復習指導:企業
高三學生家長 請減少不必要的督促
高三地理抓住四大點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