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復習 《氮和磷》
【目標】
1.掌握氮族元素的名稱、符號、原子結構及原子結構的遞變與單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關系。
2.掌握N2,氮的氧化物、NH3、銨鹽、硝酸等的結構、性質和用途
3.掌握磷的同素異形體的結構、性質及用途
【知識講解】
一、氮氣
1.氮元素存在形態
空氣中含大量N2,是工業生產中N2的主要來源。
思考:①工業上如何從空氣中分離得到純凈N2?
②實驗室如何制取N2?
[①工業制取N2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空氣液化,然后蒸發,首先揮發出N2,另一種方法是將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將所得氣體通過堿洗后得到N2。
②實驗室制取N2一般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NH3通過灼熱的CuO,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得到N2,另一種方法是:NH4Cl飽和溶液和NaNO2飽和溶液混合加熱,NH4Cl + NaNO2 == NaCl + N2↑+ 2H2O ]
2.N2物理性質:難溶于水,難液化,密度比空氣略小——與空氣密度相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2。
思考:請舉出與N2密度相近的二種氣體以及與CO2密度相近的二種氣體。(N2式量為28,則式量為28的還有CO、C2H4,CO2的式量為44,則式量為44的有C3H8和N2O)
3.N2化學性質
(1)穩定性——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為什么?(因為N=N叁鍵鍵能很大,很難打斷該共價鍵)
(2)一定條件下具有氧化性:
N2 + 3H2 ===== 2NH3 —— 工業上合成氨
與活潑金屬反應 3Mg + N2 ==== Mg3N2 6Na + N2 ==== 2Na3N
(3)具有氧化性 N2 + O2 ==== 2NO
4.氮的氧化物——N2O(笑氣)、NO、N2O3、NO2、N2O4、N2O5,其中屬于酸酐的只有N2O3(HNO2)、N2O5(HNO3)
思考:酸分子內或分子間羥基與羥基脫水后形成的物質稱為酸酐,則
H—C—OH CO,CO能否稱為酸酐?為什么?已知硝酸的結構式為
HO—N 則其對應的酸酐的結構式如何表示?
(不能稱為酸酐,因為它是羥基與碳原子相連的氫原子脫水所形成的物質。
N—OH + H—O—N N—O—N (N2O5)+ H2O )
(1) NO ①不與酸、堿反應,常溫迅速與O2化合2NO + O2 == 2NO2
②堿性條件: NO + NO2 + 2OH- == 2NO2- + H2O
③ NO + CO2 + Na2O2 == Na2CO3 + NO2
思 考:NO和CO2的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Na2O2后,剩余氣體體積為原來的一半,則NO和CO2的體積比為
A.1:1 B.1:3 C.2:1 D.≤1:1的任意比
(答 D )
④4NO + 3O2 + 2H2O == 4HNO3
⑤實驗室制法:3Cu + 8HNO3(。== 3Cu(NO3)2+2NO + 4H2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為什么?(排空氣NO + O2 — NO2)
(2)NO2——不可能為純凈物2NO2 == N2O4
強氧化性:NO2 + KI —— NO2 + SO2 —— (古老生產H2SO4方法)
4NO2 + O2 +2H2O == 4HNO3
實驗室制法: Cu + 4HNO3(濃)== Cu(NO3) 2+ 2NO2 + 2H2O (只能用排空氣法收集)
二、氨
1.分子結構:三角錐形 N—錐頂, H—錐底, 鍵角—107°18′ 極性分子
思考:下列氣體與對應的液體能進行噴泉實驗的是
A.NH3和H2O B.HCl和水 C.Cl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答: A、B、D)
2.化學性質
(1)NH3 + H2O == NH3?H2O ==NH4+ +OH- (中學唯一的堿性氣體)
思考:①為什么能在濃氨水中加入NaOH固體可制取NH3?
(增大OH-濃度使氨水中平衡向左移動)
②氨水成分與液氨是否相同?給氨水加熱[OH-]、電離度如何變化?若煮沸呢?已知使稀氨水PH值減小,電離度增大,則[NH4+]如何變化?(不同,氨水混合物,液氨純凈物。加熱[OH-]、 均增大,若煮沸,氨水揮發,[OH-]要減小。[NH4+]可能增大,也可能減。
(2)酸 NH3 + H+ == NH4+ (揮發性酸反應有白煙生成)
(3)鹽溶液 NH3 + H2O + Fe3+ —— NH3 + H2O + Al3+ —— [制Al(OH)3]
Ag+ + NH3 + H2O —— (先沉淀后溶解)
NH3 + H2O + CO2 + NaCl == NaHCO3↓+ NH4Cl (侯氏制堿)
(4)還原性 4 NH3 + 5O2 ==== 4NO + 6H2O
4 NH3 + 3O2(純) === 2N2 + 6H2O
2 NH3 + 3Cl2 === 6HCl + N2
2 NH3 + 3CuO === 3Cu + N2 + 3H2O
(5)液氨自電離NH3 + NH3 == NH4+ + NH2-
思考:已知NH4+與H3O+(H+)相當,NH3與H2O相當,NH2-與OH-相當。
N3-(NH2-)與O2-相當。試完成下列反應方程式
①Na + NH3 —— ②CH3COOC2H5 + NH3——
③M(NH2)2——(M為金屬) ④NH4Cl + MO ——
(答:2Na + 2NH3 == 2NaNH2 + H2,
CH3COOC2H5 + NH3 CH3—C—NH2 + CH3CH 2OH
M(NH2)2 === MNH + NH3↑或 3M(NH2)2 === M3N2+ 4NH3,
2NH4Cl + MO == MCl2 + 2NH3↑+ H2O)
3.實驗 室制法
(1)反應原理:銨鹽和堿共熱(溶液還是固體?),一般反應為: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2H2O
(2)反應裝置:與制取O2、CH4完全相同
思考:收集NH3時,試管口放一團棉化,起什么作用?
(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便收集到較純的NH3)
三、銨鹽
1.結構:NH4+與酸根離子組成,含離子鍵、共價鍵和配位鍵,屬于離子晶體,極易溶水,且溶于水吸熱。
2.化學性質
(1)水解:NH4+ + H2O == NH3?H2O + H+
思考:①請寫出NH4+在D2O中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NH4+ + D2O == NH3?HDO + D+ 或NH3?HDO + D3O+)
②試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下列現象:氨水加入Mg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Mg(OH)2而Mg(OH)2加入到飽和NH4Cl溶液沉淀又能溶解。
③Mg(OH)2能溶于飽和NH4Cl溶液有兩種解釋,一種是:
Mg(OH)2(s)== Mg2+ + 2OH-,NH4+ + H2O == NH3?H2O + H+,H+與OH-中和,促使Mg(OH)2的溶解平衡移動而溶解,另一種解釋是:
Mg(OH)2(s)== Mg2+ + 2OH-,OH- + NH4+ ==NH3?H2O,使Mg(OH)2 溶解。
試問:你能否只用一種試劑驗證哪種解釋合理?
(答:用CH3COONH4。因為該溶液呈中性,若Mg(OH)2加入CH3COONH4溶液溶解,則第二種解釋合理,若不溶解,第一種解釋合理)
(2)與堿反應:NH4+ + OH- == NH3↑+ H2O
注意:①該反應要生成NH3,必須要有加熱條件,否則只能寫成NH3?H2O
②該反應有何重要應用?一是實驗室利用該反應來制取NH3,二是利用該反應檢驗或鑒定NH4+,請你說出鑒定NH4+方法?
(取樣品加入NaOH溶液加熱,若有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產生,即含NH4+)
(3)受熱分解:一般規律是:若為非氧化性酸形成的銨鹽,受熱分解成NH3和對應的酸。( 酸不穩定繼續分解)如:NH4Cl == NH3 + HCl,NH4HCO3 == NH3↑+ H2O + CO2↑,
(NH)2S == 2NH3 + H2↑+ S
若為氧化性酸形成的銨鹽,受熱分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物復雜一般不要求同學們掌握。
思考:①銨鹽分解的實質是NH4+提供質子(H+)給酸根離子,則NH4F、NH4Cl、NH4Br、NH4I四種銨鹽的熱穩定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I> NH4Br> NH4Cl>NH4F,因為HF最弱,F-最易分解)
②硫酸銨受分解的產物是N2、SO2、NH3、H2O和SO3,問該反應中每轉移1mol電子,有多少摩(NH4)2SO4分解?
(首先寫出反應方程式 4(NH4)2SO4 == N2 + 3SO2 + SO3 + 6NH3 + 7H2O,根據反應式,每生成1mol/N2轉移6mol電子,即有4mol(NH4)2SO4分解,則轉移1mol電子應有 即 mol(NH4)2SO4分解)
四、硝酸
1.化學性質
(1)不穩定性 4HNO3 == 2H2O + 4NO2 + O2↑硝酸越濃越易分解。
由于分解產生NO2又溶解到HNO3里,而呈黃色。久置的試劑顏色變化的較多。如:
Na2O2、 、Fe2+化合物、AgX、AgNO3等。
思考:久置變黃的硝酸如何除去黃色?
(通入過量O2,不能加水,否則濃HNO3變成稀HNO3)
(2)強氧化性——越濃氧化性越強
①使Fe、Al鈍化 ②除Au和Pt可溶解絕大多數金屬。要使Au、Pt溶解可用王水
思考:①王水、實驗室制取CH4、C2H4均存在1:3關系,問這1:3是指體積 、質量還是物質的量?
②(王水中濃HNO3和濃鹽酸物質的量比1:3,制CH4無水CH3COONa與堿石灰質量比約為1:3,制C2H4酒精與濃H2SO4體積比為1:3)
③5.6g鐵粉與100g稀HNO3恰好反應,求硝酸的質量分數。
(Fe與硝酸反應,應有以下幾種情況:a、Fe + 4HNO3 = Fe(NO3)3 + NO↑+ 2H2O,
A% = 25.2% b、3Fe + 8HNO3 = 3Fe(NO3)2 + 2NO↑+ 4H2O,A% =16.8%
C、所得產物為Fe(NO3)3和Fe(NO3)2混合物,則應在16.8~25.2%之間)
④氧化非金屬,如C、S、P,且氧化到最高價
⑤某些化合物,如S2-、SO42-、Fe2+、I-等
(3)與有機物的反應
① + HNO3 + H2O
進行該實驗的操作步驟?實驗現象?為何制得的硝基苯為談黃色?怎樣將淡黃色除去得到純硝基苯?
②與醇、纖維素的酯化
③與蛋白質發生黃蛋白反應
2.制法
(1)實驗室制法 NaNO3 + H2SO4(濃)==== NaHSO4 + HNO3↑
實驗室制HNO3的原理與制HCl完全相同,為什么制HNO3的產物只能為NaHSO4而不是Na2SO4?制HNO3發生裝置是否與制Cl2完全相同?
(因為若生成Na2SO4必強熱,這時HNO3亦分解。不同,一般制HNO3只能用曲頸瓶,若用與制Cl2相同的裝置,橡皮塞應用鋁箔包起來。)
(2)工業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①氨的氧化——氧化爐
②從 氧化爐出來的氣體(NO)必需經冷卻再與O 2反應,為什么?
(高溫NO不能與O2化合,即2NO2 ===2NO + O2)
③尾氣吸收——用NaOH溶液
④稀NHO3濃縮——吸水劑Mg(NO3)2或濃H2SO4再蒸餾。
思考:吸水劑能否用MgCl2或P2O5?
(不能用MgCl2,因為蒸餾時HNO3中含HCl,可用P2O5,因形成H3PO4也是不揮發性酸)
例:氨氧化法可制得50%的硝酸。加脫水劑可進一步制得90%的硝酸,兩種產品的質量比 (m1、m2分別為50%的硝酸溶液和90%的硝酸溶液質量)。若以17噸液氨為原料生產硝酸
(1)導出理論上所需水量y(噸)與質量比x數學關系式(假定NH3轉化率是100%)
(2)根據導出關系式求出只生產50%的硝酸所需水的量和只生產90%硝酸所需水的量(噸)
(3)質量比x為多少時,進出水的量保持平衡,此時兩種產品總質量為多少噸?
解析:這是一道結合數學知識解決化工生產的典型例題,高考《考試說明》明確指出:
要具備用數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本 題首先要導出需要水的量與兩種硝酸質量比的函數關系:
兩種產品中含水為 噸,這是否理論上需要水的量?不是,因為在NH3 + 2O2 = HNO3 + H2O反應中,17噸氨除完全轉化為63噸硝酸外,還生成18噸水,因此 -18,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m1、m2轉化為x,根據題意:
代入 -18
得
解答第二問,關鍵是抓住“根據導出關系式”,而不是利用化學方程式求解。如何根據導出關系式求出需要水的量?還要抓住 ,當只生產50%硝酸時,即m2=0,若m2=0,
即 噸,需加入45噸水。當只生產90%硝酸時,m1=0,
x=0, 噸,這—11噸什么意思?即不需要加水,反而脫去11噸水,才能得到90%的硝酸。
第三問比較簡單,當進出水的量保持平衡,即y=0, ,
利用方程組 求出
兩種產品的總質量為24.75+56.25=81噸
五.硝酸鹽
主要了解這幾方面的內容:
1.高溫時表現強氧化性,如黑火藥的爆炸就是KNO3表現氧化性
2.硝酸鹽分解:按金屬活動順序K~Na的硝 酸鹽分解得亞硝酸鹽和O2
Mg~Cu生成金屬氧化物、NO2、O2、Hg~Ag生成金屬、NO2、O2
思考:(1)某金屬的硝酸鹽受熱分解,生成金屬氧化物、NO2和O2,其中NO2和氧氣的體積比為8:1,則金屬元素的化合價。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
(解析:關鍵是利用電子得失守恒原埋, N→N,O→O,則形成1mol O2失去4mol電子,同時生成8molNO2必得8mol電子,金屬元素的化合價必升高)
(2)已知三種硝酸鹽受熱分解:2NaNO3 == 2NaNO2 + O2↑
2Cu(NO3)2 ==2CuO + 4NO2↑ + O2↑ 2AgNO3 == 2Ag + 2NO2↑ + O2↑由上述三種鹽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物質,受熱分解進生成mL氣體,被水充分吸收后剩余 氣體,符合這一條件的幾種可能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幾種組合填幾種,不必填 滿,亦可補充)
(解析:①NaNO3分解產生mLO2不能被水吸收,不可能是單一的NaNO3
②Cu(NO3)2分解產生mL NO2和O2且體積比為4:1,能被水完全吸收,無氣體剩余,不可能是單一的Cu(NO3)2 ③AgNO3分解產生mLNO2和O2,但其體積比為2:1,被水吸收后恰好剩余 O2,可以是單一的AgNO3,若①與②組合, 則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剩余 。若①與③組合 。無論按什么比例混合,剩余氣體一定大于 ,同理②與③組合剩余氣體一定小于 ,若①②③組合同樣可以剩余 ,因此有三種組合。)
3.NO3-的鑒定:取樣品(固體或濃溶液)+ 濃H2SO4 + 銅片 若有紅棕
色氣體生成,則含有NO3-(若樣品為較稀溶液,管口有紅棕色氣體生成)若樣品是極稀的溶液,應加熱濃縮后才能進行上述鑒定實驗。
【能力訓練】
將一生銹的鐵片(鐵銹成份以Fe2O3計),放入稀HNO3中,反應結束后,收集到NO氣體11.2L(標況),溶液中還剩下5g固體殘渣,過濾后,向溶液中通入35.5gCl2,恰好將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求鐵片中鐵銹的質量分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0352.html
相關閱讀:平衡的計算
2012屆高考化學第二輪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指導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第一輪基礎知識歸納復習 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2012屆高考化學無機推斷常見突破口專題教案
2012屆高考化學物質能量變化專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