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三課堂,教師講、學生聽仍是主流,考試多,重復勞動多,課堂很少有歡聲笑語,高效課堂少。物理、化學、生物,本來是實驗科學,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現在都變成了紙上談兵,在紙面上連接電路,在卷面上做化學實驗。英語,幾乎是“啞巴英語”,不會會話,只會考試;數學更是重中之重,數學變得艱澀無比,難度無限拔高。如何打造高效魅力生態課堂,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一、堅持三個原則
1.堅持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使學生自覺自愿地、積極主動地學習,除了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以外,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明確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復習中應營造獨立思考,敢于爭辯,求新務實的氛圍,為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內部和外部條件。要大膽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運用知識,激發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活動,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勇于提出新問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率;指導學生閱讀、理順、并鞏固基礎知識,能正確把握重點、難點、解題的思想方法;放手讓學生練,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提出疑惑,解決問題。
不搞題海戰術,F在高三數學復習經常是大量、反復做題,開始一段時間效果明顯,以后就不那么明顯了(俗稱“高原現象”),并且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學數學不做相當數量的習題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不講究方法到最后很難取得滿意的成績。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希望你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種做法不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睅煾档娜蝿赵谟诙龋降艿娜蝿赵谟谖,高三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廢除“注入式滿堂灌”的教法,復習課也不能由教師包講,更不能成為教師展示自己解題“高難動作”的“絕活表演”,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地探索活動中實現創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數學素養和悟性。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為中心。
2.堅持民主和諧原則
在高三這樣特殊的年級里,師生的精神壓力大,心理負擔重,師生的人際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功能,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則往往會使教師的熱情高漲,使學生表現出好學、樂學,使課堂氣氛積極、活躍,有助于學生人格的發展,并能調適和消除心理問題,如緩和考試焦慮,厭惡學習等心理。因此,要讓高三數學課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情景中生動活潑地學習;趣濃情深,提高復習課解題教學的藝術性。在復習時,由于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數學題,即便具有相當的難度,它卻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部情節曲折的電視劇,那迭起的懸念、叢生的疑竇正是它的誘人之處!吧街厮畯汀钡睦Щ蟊弧傲祷鳌钡南矏側〈螅瑢W生又怎能不贊嘆自己智能的威力?教師的鼓勵尤為重要,適時的表揚會給學生無窮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3. 堅持培養能力原則
在數學能力方面著重對數學運算,邏輯推理和空間想象這幾種能力的考查,在學習潛力方面,著重考查對日常語言和數學語言的閱讀、理解、運用和轉換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比較與聯想、歸納與類比、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等思維方法掌握和運用的水平。
增強問題意識,還思維空間給學生,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題教學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解題教學的靈魂。我們發現“72”小時現象:教師認真教學,學生學會了某問題的解題過程。三天之內,學生認識該問題的思路,但三天之后(72小時)學生在練習該問題(或類似問題)時,又處于茫然狀態,解題思路混亂。在講評中教師有針對性地給學生留下一定的空間,促使學生在反思中學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積極創新。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升學生有效學習的質量。解題教學要還思維空間給學生,缺乏思維空間的問題研究,必然導致學生思維水平降低,依賴、“模仿”型學生增加,優秀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抑制。教育應該是一種慢藝術,缺乏思維空間的學習,正如缺乏空氣、缺乏水分的植物,哪會有郁郁蔥蔥的景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88962.html
相關閱讀:高三學生家長 請減少不必要的督促
十一國慶節期間 高三如何進行高效學習
2014年高考政治復習指導:企業
提高高考數學成績的三大學習方法
高三地理抓住四大點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