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寒假作業地理試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地理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一寒假作業地理試題,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高一寒假作業地理試題(含答案)

(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 考試用時90分鐘)

注意事項:

1. 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所在縣(市、區)、姓名、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卷上對應位置,再用2B鉛筆將準考證號涂黑.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寫 在試卷或草稿紙上.

3. 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域

內相應的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題區內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選擇題(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右圖為甲、乙、丙、丁四地區的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統計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3題。

1.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區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地區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3.人口增長模式最能代表現代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數據顯示,離開戶口登記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 139萬人,比2000年增11700萬人;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上升。據此完成4~5題。

4.所給材料反映出的現象是

A.我國人口流動規模擴大 B.我國中、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減少

C.我國人口空間分布趨于均勻 D.我國沿海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升高

5.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發展政策的吸引 B.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

C.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D.人均耕地減少

左下圖示意我國某地農村勞動力從事的非農產業構成,右下圖示意該地從事非農產業農村勞動力的空間分布狀況。讀圖完成6~7題。

6.該地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村勞動力

A. 從業比例最大的是工業B. 從業比例最大的是餐飲業

C. 主要向省外流動D. 主要向國外流動

7.關于該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可能出現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B. 彌補了遷入地勞動力不足

C. 有利于緩解遷出地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 D. 阻礙了遷出地經濟發展

8.中國每年新增人口數量龐大,原因正確的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外來移民人數多 D.人口基數大

下表為我國環境與人口信息表, 讀表完成9~10題。

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約16億人

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溫飽型消費水平 10億以內

小康型消費水平8~9億人

富裕型消費水平7億以內

9.表中反映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數據是

A.約16億人 B.10億以內 C.8~9億人 D.7億以內

10.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我國必須進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計,其主要意義在于

A. 限制高消費現象的產生 B. 規劃農業生產的發展規模

C. 制定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 D. 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11.下列關于城市商業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商業區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塊狀分布

B.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區

C.商業區是城市內所有商業集中分布的地區

D.在交通干線上都會形成中心商務區

12.克里姆林宮位于莫斯科中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 自然資源 B. 氣候特征 C. 地域文化 D. 地形特點

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工業、商 業和居住用地比例時空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3~14題。

13.曲線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符合一般城市三類用地時空變化特點的是

A.工業用地、居住用地、商業用地B.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

C.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D.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

14.2005年與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處

A.工業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減小

B.工業用地比例增加,商業用地比例變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減小,工業用地比例變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減小,商業用地比例變化很小

15.一般情況下,大型購物中心應布局在

A.人口密度大、消費水平低的地區 B.人口密度大、消費水平高的地區

C.人口密度小、消費水平低的地區 D.人口密度小、消費水平高的地區

16.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等級越高的城市,城市

A.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小 B.數量越多,服務范圍越小

C.數量越多,服務范圍越大 D.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大

右圖為某區域城市化戰略設想圖。讀圖并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7~18題。

17.關于該區域城鄉人口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202030年鄉村人口都轉移到了郊區

B.2040年后郊區人口超過鄉村人口

C.2050年鄉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區人口數量與2000年相等

18.關于該區域城市化水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10年約為50% B.2020年以后趨于降低

C.2030年超過80% D.2040年以后保持穩定

19.大城市建設衛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A.將大城市的資金、技術分散到中小城市B.減少或避免人口和工業過分集中

C.杜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D.提高城市用地效率

20.茶樹適宜生長在溫度為10~35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較大,坡度和緩,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區。下列地區中,適宜茶樹生長的是

A. 長 江中下游平原 B. 黃土高原 C. 江南丘陵 D. 青藏高原

21. 我國南方地區盛產柑桔,北方地區盛產蘋果。其原因主要是

A.地形條件的差異 B.政策導向的影響

C.水熱條件的差異 D.飲食習慣的影響

22.我國北方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溫室大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目的是

A.增加降水量 B.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加日照時數 D.改善熱量條件

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完成23~24題。

23.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水源C.地形 D.土壤

24.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魚塘 C.果園 D.菜地花圃

25.近年來,上海市郊鮮花種植業的規模和品種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外省市甚至國外的花卉也進入了上海。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勞動力素質的提高B.水熱條件的改變

C.市場需求的增加D.土地價格的上漲

26.右圖為某農業地域類型景觀圖。該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不包括

A.機械化水平高 B.接近市場

C.地勢平坦開闊 D.地廣人稀

27.某農業地域類型的生產對象主要是奶牛,影響該農業地域類型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A.政策 B.市場 C.勞動力 D.科技

28.葡萄酒用新鮮葡萄釀造而成。影響葡萄酒廠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原料 B.市場 C.勞動力 D.科技

29.不同的工業部門生產特點不同,工業區位選擇考慮的主導區位因素也不同,把接近消費市場作為主導區位因素的工廠是

A.水產品加工廠B.飛機制造廠 C.煉鋁廠 D.瓶裝飲料廠

廣西平果縣以豐富的鋁土資源為基礎,發展了氧化鋁和電解鋁工業,這將會吸引鋁電纜、鋁鑄件和鋁連軋等加工企業在此集聚。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0~31題。

30.這些企業在這里集聚的目的是

A.組建高科技產業基礎 B.滿足當地對鋁制品的需求

C.減少當地的環境污染 D.資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31.當地電解鋁工業發展的能源優勢是

A.火電B.水電C.核電D .風能

讀甲、乙兩類工業生產成本構成示意圖(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2~33題。

32.圖中甲類工業生產成本比例最大的是

A.原料運費 B.產品運費

C.工資投入 D.科技投入

33.按影響成本的主導因素劃分,乙類工廠

代表的工業區位類型是

A.原料導向型 B.勞動力導向型

C.市場導向型 D.技術導向型

34.總體而言,與海運相比,鐵路運輸的優勢是

A.運量大 B.運費低 C.造價低 D.速度快

35.高鐵客運專線運營,體現了交通運輸發展方向的

A.大型化 B.高速化C.單一化 D.綜合化

36.12月26日,貴廣高速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行。貴廣高鐵全長861.7公里,其中橋梁210公里,隧道456公里。其橋隧比高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B.地質C.氣候D.水文

37. 關于聚落空間形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受城市規劃影響,城市空間形態與所處地理環境關系不大

B.華北平原的鄉村一般規模較小

C.聚落的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干線擴展

D.沿河谷發展的城市,城市空間形態往往形成同心圓狀

38.不同時期人地關系的狀況是

A.采獵文明時期,人類不受地理環境制約 B.農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全面惡化

C.工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初現矛盾 D.后工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走向協調

39.下列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A.刀耕火種 B.竭澤而漁 C.毀林開荒 D.定期休漁

40.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青藏鐵路沿線生態環境保護的是

A.把永久凍土層融化,為植樹造林提供水分

B.建立沿線防護欄,禁止野生動物穿越鐵路

C.隨車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集,集中處理

D.沿線大力墾荒種地,為游客提供土特產

二、 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選對得2分,只選一項且選對者,得1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

41. 在以下人口遷移的事例中,由生態問題引發的是

A.三峽庫區移民遷往東部沿海B.寧夏西部農民遷出干旱地區

C.東部知識青年遷入西部邊疆D.貴州省農民遷出石灰巖山區

42. 下列關于一定區域內城市等級和服務范圍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的等級和服務范圍是發展變化的

B.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相互獨立,界線分明

C.城市服務范圍呈現規則的同心圓狀

D.高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覆蓋低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

43. 近十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迅速,主要表現在

A.城市空心化日益明顯 B.城市人口比重顯著提高

C.逆城市化現象顯著 D.城市規模迅速擴大

44.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生產與其主導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A.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光照B.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地形

C.河西走廊的小麥種植水源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土壤

45.大牧場放牧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共同特點是

A.交通運輸便利 B. 地廣人稀C. 生產規模大D. 商品率高

46.工業布局的一般原則有

A.規模大、對空氣有污染的工業應布局在中央商務區

B.規模小、基本無污染的工業可以少量布局在城區

C.污染嚴重的企業可布局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

D.大氣 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當地盛行風向的下風地帶

47.德國魯爾工業區曾出現過嚴重的環境污染,為改善環境質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工業 B.治理環境污染,美化環境

C.大力發展煤炭工業 D.大力發展高耗能工業

48.下列地區商業網點分布的密度比較,正確的是

A. 沿海大于內地 B. 城市小于農村 C. 平原大于山區 D. 市區小于郊區

49.有關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濟越發展,環境問題就越嚴重、越難治理

B.環境問題是在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

C.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D.環境問題是自然界本身的問題,與人類經齊活動無關

50.在農田里大面積焚燒秸稈的影響主要有

A.引起大氣污染B.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C.造成資源浪費 D.阻礙農村能源結構調整

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40分。)

51.(14分)讀我國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圖(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3)題。

(1)通常按年齡把人口劃分為少年人口(0-14歲)、青壯年人口(15-64歲)和老年人口( 65 歲)。說出我國1982-2010年少年人口、青壯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變化。(6分)

(2)比較1982年我國04歲與59歲兩個年齡段人口比例之間的差異并說明原因。(4分)

(3)推斷我國即將面臨的人口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4分)

52.(12分)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3)題。

(1)棉花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30℃,開花、 結鈴和纖維發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簡要說明限制英國棉花種植的氣候條件。(4分)

(2)簡要說明印度適合水稻種植的氣候條件。(4分)

(3)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棉紡織業工業的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棉紗、棉布出口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簡述孟買成為棉紡織工業中心的主要區位條件,(4分)

53.(14分)讀環渤海地區圖文資料,完成(1)~(3)題。

環渤海地區由瀕臨渤海的京、津、冀、遼和魯五省市組成,該地區依托豐富的石油、煤炭、鐵礦等資源以及人才、科學技術的優勢,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工業相對集中的地區。

(1)環渤海地區的工業發展,除了良好的農業基礎、

發達的海陸交通、優惠的政策,還有哪些?請

再列舉兩方面。(4分)

(2)環渤海地區的工業部門以重化學工業為主,在

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其問題主

要有哪些?(6分)

(3)天津近、現代工業集聚地經歷了由南、北運河

與海河交匯處附近市區海河兩岸、鐵路沿線市區邊緣濱海地區、衛星城鎮的變化

過程。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分)

高一寒假作業地理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答案(本大題共40小題,每答對一題給1分,滿分40分)

題號

答案DCCACADDAC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CCBBDBABC

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DCACBBADD

題號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BDADBACDDC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全選對得2分,只選一項且選對者,得1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

題號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BDADBDBCCDBDABACBCAC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滿分共40分)

51.(1)少年人口比重減小;青壯年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每點2分,共6分)

(2)1982年0~4歲嬰幼兒比例明顯低于5~9歲兒童比例,這是由于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差異2分,原因2分,共4分)

(3)人口老齡化;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推遲退休;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等(問題2分,措施2分)

52.(1)氣溫低;多雨,光照不足。(每點2分,共4分)

(2)終年高溫;雨季降水豐富。(每點2分,共4分)

(3)接近原料;勞動力豐富;海運便利等(第1點2分,其它合理答案2分,共4分)

53.(1)原料和 能源豐富,科技水平高,工業基礎雄厚等。(每方面2分,共4分)

(2)能源、資源消耗量大,可能帶來資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大等。(1、2點每點2分,其它合理答案2分,共6分,)

(3)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城市規模擴大等(每點2分,共4分)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一寒假作業地理試題,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004576.html

相關閱讀: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