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安一中高一地理暑假作業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南安一中高一地理暑假作業試題

【摘要】高中學生在學習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地理網的編輯為大家總結了南安一中高一地理暑假作業試題,各位考生可以參考。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讀四國輪廓圖,回答1-3題

1.四個國家都有回歸線穿過,其中沙漠分布的國家是()

A.甲乙丙丁 B. 甲丁 C.乙丙丁 D. 甲乙丁

2.有關四個國家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地勢西高東低,高原面積廣闊 B.丙國河流較少,但中部地區地下水豐富

C.乙國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干旱少雨 D.丁國地跨歐、非兩洲

3.有關四個國家社會經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以黑種人和白種人為主,信仰佛教 B.乙國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C.丙國是工礦業和農牧業發達的國家 D.丁國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是長絨棉的生產和出口

位于中亞地區的里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據此回答4-5題

4.長期以來,關于里海是國際海域還是湖泊的問題,沿岸五國爭論不休。該問題的實質是()

A.里海的戰略地位問題 B.里海油氣資源的歸屬問題

C.里海地區油氣管線的走向問題 D.里海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5.里海東岸廣大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終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氣候干旱,蒸發強烈

B.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C.大量引用流入該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

D. 處于大高加索山脈的雨影區

下圖為某國南部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①、②、③、④四圖例分別代表該國除谷物種植用地以外的其它四種農業土地利用類型,據此回答6-7各題。

6.①、②、③、④代表的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

A.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經濟作物用地

B.牧草地、林地、經濟作物用地、未利用地

C.未利用地、經濟作物用地、林地、牧草地

D.經濟作物用地、未利用地、牧草地、林地

7.下列屬于該地區盛產的主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是()

A.小麥 可可 B.水稻 亞麻 C.玉米 甘蔗 D.小麥 黃麻

右圖為馬來西亞資源分布圖,讀圖回答8-9題。

8.天然橡膠樹喜高溫、高濕,根系淺,枝條較脆弱,易受風寒而降低產膠量,讀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熱帶雨林氣候,水熱條件優越,夏半年多臺風為當地天然橡膠帶來充沛的雨水

B.夏季M海域海水自西北向東南流

C.N海域的洋流為日本暖流

D.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天然橡膠主要分于東部

9.P城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屬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下列工業部門不適宜布局在圖中P城的是()

A.橡膠加工 B.煤炭化工 C.煉錫工業 D.甘蔗制糖

圖甲為伏爾加河主要流經地區示意圖,該河以融雪補給為主。圖乙為圖甲中 A 城市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該河徑流量最大的季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對該河航運敘述正確的是:

A. 全年降水均勻,四季通航

B.糧食與木材貨運方向基本一致

C.河流流速平緩,利于航運

D.支流水流湍急,不利于通航

讀中國和美國部分地區略圖,完成12-13題。

12.比較甲、乙兩區域,敘述正確的是()

A.兩地地形均以平原為主,黑土層深厚

B.寒潮是冬季影響兩地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C.溫帶落葉闊葉林是兩地的主要植被類型

D.兩地湖泊的主要成因都與冰川侵蝕有關

13.比較城市①和②,敘述正確的是()

A.兩城市形成的共同區位是地形和自然資源

B.便利的水陸交通是影響兩城市工業發展的共同有利因素

C.鋼鐵和畜產品加工是兩市的傳統工業部門

D.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兩城市都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右圖為冰島地形圖,讀圖回答14-15問題。

14.關于該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勢東高西低

B. 海上交通便利,對外加工貿易發達

C. 地處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

D. 火山和冰川廣布,可大力發展旅游業

15.影響冰島城市分布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氣候 B.氣候和交通 C.地形和交通 D.交通和資源

下圖是沿110E經線地區日平均氣溫10 ℃的積溫曲線圖。讀圖回答16-17題。

16.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地區所跨緯度相同,其中日平均氣溫10 ℃的積溫隨緯度變化最小的一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7.圖中⑤所示地區所處的溫度帶和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分別是 ()。

A.熱帶,可可豆、水稻 B.亞熱帶,水稻、油菜

C.暖溫帶,谷子、棉花 D.中溫帶,小麥、甜菜

下圖示意我國兩區域,甲現面臨常規能源枯竭,乙長期缺乏常規能源。讀圖完成18-19題。

18.關于甲、乙兩區域鐵路建設的限制性條件,表述不正確的是

A.甲地區冬季雪災頻發 B.甲地區沼澤廣布,有季節性凍土分布

C.乙地區沿海地區,多平原,地形平坦 D.乙地區臺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

19.下列關于解決兩地區能源不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甲地區大力開發地熱能、沼氣 B.甲地區從俄羅斯輸入石油,鋪設輸油管道

C.乙地區利用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能源 D.乙地區發展風能、潮汐能

讀我國某省區農業景觀圖(右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0-21問題。

20.此景觀在下列哪一省區中最常見

A.河北 B.廣西

C.江蘇 D.黑龍江

21.該省區常見的生態破壞問題是

A. 土壤鹽堿化 B. 地表塌陷 C. 水土流失 D. 濕地破壞

下表表示影響四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區位因素(●的多少表示優勢的大小),讀后完成22-23題。

自然條件及

自然資源 社會經濟因素 人口和勞動

力資源 位置、交通

及信息

① ● ●●● ●●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22. 如果四個區域分別是我國的黑龍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與表中數碼相符的是:

A.①黑龍江②上海③香港④四川 B.①香港②四川③黑龍江④上海

C.①上海②香港③四川④黑龍江 D.①四川②香港③上海④黑龍江

23.如果四個區域表示四個不同的國家,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可能是埃及 B.②與③肯定是發達國家

C.④既可能是中國,也可能是加拿大 D.①可能是新加坡

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旱嚴重,到5月鄱陽湖水面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僅為歷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積的一半;而這一年北方黃河流域降水偏多。下圖為5月鄱陽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讀圖回答24-25題。

24.圖中的大草原所處地區的自然帶是( )

A.熱帶草原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C.溫帶草原帶 D.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25.這一年我國北方地區夏季降水量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區偏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偏西偏北,雨帶停留北方時間長

B.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勢力偏弱,使雨帶長時間停留在北方

C.西北太平洋水溫異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給量不足

D.全球氣候變暖,使低緯度降水減少,高緯度降水增多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26.材料一:摩洛哥是非洲經濟落后,發展緩慢的國家。下圖是摩洛哥地形城市分布圖。(10分)

材料二:摩洛哥的阿拉伯人身材一般都很高大,男子經常穿一種袍服,頭上包著一條厚厚的頭巾。

袍服很寬大,既可當作大衣、外套,又可當毯子和睡衣。頭巾天氣炎熱時可防暴曬,天氣寒涼時可以御寒,起風時又可防止風沙的吹襲。女子一般穿直垂腳踝的白色裙袍,整個身體,連同臉部被層層包起,只露兩只眼睛。

(1) 據圖歸納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沿海地區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 據材料一,分析丹吉爾免稅工業園區布局的有利社會經濟區位條件。(4分)

(3) 根據材料二,從摩洛哥阿拉伯人的民俗服裝,說出當地氣候顯著特點。(3分)

27.下圖為世界兩大湖泊示意圖,甲、乙兩湖泊的湖泊面積自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都呈縮小趨勢。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1)分析甲、乙兩湖湖水含鹽量變化的趨勢及自然原因。(4 分)

(2)面對乙地區湖洎面積不斷縮小的狀況,請提出一項具體的解決措施,并說明理由。(3 分)

28.讀圖甲、圖乙和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8分)

材料一 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北上蒙古、西去寧夏,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寧夏人民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一起完成3萬畝葡萄基地和防護林的建設。

材料三 表2示意Q、R兩地氣候資料對比

(1)讀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走西口對Q地產生的影響。(4分)

(2)讀圖甲,我國一條重要的河流流經Q地,請描述此河流在該河段的水文特征。(6分)

(3)據圖乙、表2分析法國R地一月份均溫比寧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4分)

(4)與法國R地葡萄園相比,請說出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葡萄種植有哪些有利條件(4分)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

材料1:進入21世紀后,在我國六大經濟區域中,有人這樣概括:珠三角搶得先機,長三角后來居上,環渤海潛力巨大,新東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開發,中部崛起更待何時?

材料2:

(1)圖丙北部平原地區春季土壤旱情嚴重,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有關人士將環渤海的天津濱海新區、珠三角的深圳、長三角的浦東并稱為中國東部沿海具有相似戰略功能的三大極點,分析三個區域的共同優勢區位條件。(2分)

(3)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正積極籌備風力發電場。分析兩地風力資源豐富的原因。(2分)

(4)試分析與長三角相比,振興新東北的主要優勢與劣勢。(4分)

(5)分別寫出甲、乙、丙圖示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3分)

以上就是南安一中高一地理暑假作業試題的全部內容,更多高中學習資訊請繼續關注地理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022525.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