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小編準備了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考檢同步測題,希望你喜歡。
一、單項選擇: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國大陸13億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數量,再一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同時有關專家還指出,我國近期人口特征表現為三大高峰相匯,即增長高峰、老齡化高峰和就業高峰同時出現。據此回答1~4題。
1.我國人口增長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
A. 人口基數大 B.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國外人口遷入
2.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是我國 ( )
A.養老保險制度較為完善 B.嚴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C.人口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D.人口再生產處于現代型階段
3.有利于緩解我國就業緊張形勢的措施之一是( )
A.實施西部大開發 B.控制城市發展規模
C.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 D.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
4.從人口普查資料可以看出,我國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農村,其主要原因是( )
A.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環境問題較為嚴重
C.農村人口的身體素質更好 D.城市人口老齡化現象更突出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環境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都很大
B.一個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由該地區的資源狀況所決定的
C.環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最適合人口
D.科技越發達,地球所能容納的人口數則越少
讀下圖,a、b、c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三種年齡人數所占總人口比重。據此回答6、7題。
6.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國家中,
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圖中②國0~14歲年齡人數所占總人口比重大小
及應采取的 相應正確措施是( )
A.70% 鼓勵生育
B.60% 計劃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勵人員出國
讀世界不同生產力水平國家人口增長圖,回答8-9題:
8.圖中A類國家人口再生產的特點是( )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9. 下列既屬于B類國家,人口再生產又進入現代型階段的是( )
A.尼日利亞 B.德國 C.古巴 D.印度
讀某地區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10~13題。
10.右圖說明該地區 ( )
A. 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500萬
C.大約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較大
11.與此人口分布狀況比較符合的國家是 ( )
A. 阿根廷 B.印度 C.英國 D.美國
12.形成上述國家這種人口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B.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C.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對農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13.這種狀況可能造成的問題是 ( )
①城市環境污染,交通擁擠 ②農村勞動力減少,農業產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難,失業人口增加 ④農村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出現負增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讀城市化進程和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曲線圖。據此完成14~16題。
14.該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的時間為 ( )
A.① B.② C.③ D. ④
15.下列各國中,人口發展情況與圖示類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國 C.德國 D. 新加坡
16.當前,該國城市化進程所處的階段是 ( )
A.Ⅰ B.Ⅰ 和Ⅱ C.Ⅱ D.Ⅲ
17.二十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出現人口大規模流動的根本原因是 ( )
A.重大工程建設 B.人口分布不均
C.城鄉和地區之間巨大的經濟收入差距 D.戶籍制度的改變
人口的性別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兩性人口數量的比例關系,它通常由性別比這個指標加以度量。性別比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人口的數量。下圖為四條人口性別比例曲線。讀圖回答18~21題。
18.曲線②代表的性別比例出現的地區是 ( )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京津唐工業基地
C.長江三角洲工業區
D.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19.圖中曲線②代表地區在上世紀末
性別比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業發達,大量男性勞動力遷入
B.不同性別殘廢率不同造成的
C.改革開放后,大力發展加工業,大量女性勞動力遷入
D.當地民俗造成的
20.曲線④代表的性別比例出現的國家有 ( )
(1)日本 (2)中國 (3)俄羅斯 (4)美國 (5)德國 (6)朝鮮
A.(1)(2) B.(2)(3) C.(3)(6) D.(4)(5)
二、雙項選擇題
21.曲線①峰值的出現可能帶來的問題有 ( )
A人口老齡化 B男女比例失調 C婚姻困難等社會問題 D勞動力缺乏
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東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年廣東民工短缺數量預計將超過100萬人,形成民工荒現象;卮2224題。
22.大量民工曾經涌入廣東的主要原因是( )
A.廣東能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 B.民工遷出地農村勞動力過剩
C.廣東自然資源豐富,自然災害少 D.民工遷出地自然環境惡劣
23.2005年廣東出現民工荒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
A.廣東勞動人口大量減少 B.民工遷出地經濟條件比廣東好
C.民工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低 D.民工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24.從積極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現象可以( )
A.保證民工遷出地人口不斷增長 B.促進廣東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轉型
C.加快廣東地區產品的升級換代 D.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25.下列國家中,人口增長模式與下圖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反映的特點一致的是
A.印度 B.巴西 C.德國 D.英國
讀甲、乙兩國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曲線圖,完成2627題。
26.下列關于兩國人口發展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0世紀中期以來,甲國人口增長快于乙國
B.近些年來,乙國老齡人口比例小于甲國
C.20世紀末,甲國人口增長模式已進入現代型
D.乙國代表了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口的增長情況
27.甲、乙兩國人口的變化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有( )
A.甲國的社會負擔加重 B.乙國城市化進展減慢
C.甲國勞動力嚴重短缺 D.乙國的環境污染加劇
28.關于人口遷移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政治因素影響人口遷移
B.造成人口遷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區之間的人口數量不平衡
C.隨著生活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口遷移越來越明顯地受經濟條件的制約
D.難以改變的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地區分布與遷移的根本因素
29. 下列關于人口數量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環境主要通過影響生育率和死亡率對人口數量施加影響
B 人口的生育率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
C 人口的死亡率主要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
D 人口過快的增長是造成各種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30.有關改革開放以來民工的流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從沿海流向內陸 B.從農村流入城鎮
C.從貧困區流向發達地區 D.從東部移向地廣人稀的東北、西北等地
二、綜合題:
31、讀世界人口年齡系數示意圖,分析完成下列問題。
(1) 圖中四條曲線中,已知A曲線是發達國家老年人口年齡系數,判斷另三條曲線中,代表發達國家少年兒童人口系數的是代表發展中國家老年人口年齡系數的是 ;代表發展中國家少年兒童人口系數的是 。
(2)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時間發展上世界老齡化程度有 的變化趨勢;在空間分布上老齡化進程也存在著 差異。
(3) 圖中顯示出大約在 年,發達國家老年人口系數首次超過少年兒童人口系數;大約到 年,世界上的老人將多于少年兒童。
(4) 發展中國家在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20世紀是 ,
20世紀以后將面臨 、 雙重壓力。
32、讀人口遷移與行政區劃的關系圖,回答問題。
(1)圖中四個箭頭中,不屬于人口遷移的是 、 。因為人口遷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 之間的空間移動,而且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與遷入地 或長期地改變。
(2)人口遷移有多種分類標準。把人口遷移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是按
劃分,把國內人口遷移分為農村到農村、農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和城市到農村是按 劃分。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是 。
(3)目前影響人口遷移最主要的是 因素。
33、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13億人口日的宣傳主題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分布,開發人口資源,維護人口安全,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材料二 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人士介紹, 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歷史性轉變,人口總和生育率(所有婦女的累計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也因此各推遲了4年。
材料三 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按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總量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將達到峰值14.6億。據分析,在未來20年間,中國每年凈增人口將保持在1000萬左右。2002年中國15~64歲適齡勞動力將高達9.4億,占總人口的65%左右。與此同時,老年人口比重將從現在的7%增加到11.8%,預測當峰值到來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高達23%。
(1)關于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我國環境人口容量在16億人左右
B.我國環境人口容量最高應控制在13億左右
C. 我國目前人口已大大超過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
D. 我國目前人口達到13億,人口與環境尚屬良性循環的關系
(2)下列有關人口生育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口的自然增長取決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變動
B.出生率是決定生育率的基礎
C.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生育率和死亡率來實現
D.影響生育率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氣候、水、土壤等
(3)我國人口與一些資源之間的矛盾已經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①
② 。
(4)我國人口已達到13億,必須正視人口增長與環境關系的現實矛盾,堅定不移地執行
和 等基本國策。
(5)面對我國白發浪潮(老齡社會)的到來,你認為應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34、讀2000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圖(下左)和我國人口增長預測圖(下右),回答:
(1)若我國進人婚育的平均年齡為25歲,則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現的時段大約為 年。
(2)如上右圖所示,目前我國人口再生產具有 等特點;我國人口總數達到最高峰的時間大約在 年。
(3)未來20年,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有哪些?將給我國社會和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35.(14分)分析下表,回答下列問題。
下表是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從1750年到1940年,世界發達與不發達兩類地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
時期(年)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年平均
出生率年平均
死亡率年平均
增長率年平均
出生率年平均
死亡率年平均
增長率
1750~18003834441374
1800~18503932741365
1850~19003829940382
1900~191034211341347
1910~19202623340373
1920~1930281612413110
1930~194022148412912
(1)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1750~1940年世界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兩類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特點不同,發達國家由原始型向___________轉變,最后過渡到______型;發展中國家則仍然處在______________型階段。
(2)產生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歷史上看,我國人口增長的變化同表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變化相類似,但是我國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的類型已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前我國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結合國家發展,分析制定該政策的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閱讀下列表格,回答有關問題:(8分)
材料一:八五末期,我國云南、貴州、四川三省貧困人口數量最多,總計2000萬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貴州兩省貧困人口仍接近600萬,與之相鄰的x藏貧困人口不足100萬。
材料二:我國距海岸不同距離的人口分布
距離(千米) 0--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萬) 39054 26740 33452 10344
占總人口數(%) 35.9 24.3 30.4 9.4
面積(萬KM2) 97 133 235 495
占總面積(%) 10.1 13.9 24.5 51.5
人口密度(人/KM2) 407 201 142 21
材料三:我國人口垂直分布狀況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1000--2000 000-4000
人口數量(萬)73345.1 19427.8 89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積數量(萬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積比重(%) 15.0 10.2 16.9 25.0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0
(1)據材料二、材料三可得出我國人口的分布規律是 。
(2)x藏貧困發生率高達10%一20%,但貧困人口總數卻較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環境人口容量角度出發,說明能否向x藏進行大量的人口遷移?
參考答案
ABADB CBACA CBCDC DCDCC AC AB CD BC CD BC AC AC AC BC
31、(1)C D B (2)不斷提高 地域
(3)1998 2050 (4)人口增長過快 人口過多 人口老齡化
32、(1)A1A2 C1C2 兩個地區 永久性
(2)地理范圍 遷移方向 從農村到城市 社會經濟
33、(1)A (2)C
(3)①人均可耕地面積不足世界人均的1/3②人均淡水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4
(4)計劃生育 環境保護
(5)①努力發展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 ②加快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34、(1)一2020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2023年前后
(3)問題:人口總數大;就業人口規模大;人口老齡化)
影響:給資源和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加劇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就業壓力大;社會福利負擔重
35、(1)傳統型,現代型; 傳統型 (2)生產力的發展不同?
(3)基本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型過渡 計劃生育 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對資源需求量大,環境壓力大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容易產生各種社會問題.
36、
(1)沿海地區人口稠密,內陸地區人口稀少(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遞減)
(2)總人口數量少
(3)不能。因為x藏地區高寒、缺氧、土壤貧瘠,科技水平較差,自然資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環境人口容量小
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考檢同步測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059864.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