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地理暑假作業天天練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摘要:多做題、多練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暑假作業天天練習,供大家參考。

1.下列有關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農業社會時期,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小

B.工業化的初期和中期,礦產資源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C.后工業化階段礦產資源的影響迅速上升

D.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影響日益強化

解析:農業社會時期,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主要是受氣候、水、土地、生物資源的影響;工業化的后期,自然資源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相對下降,而各種后天性資源的地位則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資源的運輸成本較低,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逐漸減小,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的影響也日趨弱化。

答案:B

讀世界能源消費構成比例變化圖,回答2~4題。2.關于圖中曲線表示能源種類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①曲線表示木柴B.②曲線表示煤炭

C.③曲線表示石油 D.④曲線表示天然氣

3.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現階段最有發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氣

B.20世紀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

D.石油所占比重將呈上升趨勢

4.2003年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36.4%,面臨較高風險。從“石油安全”考慮,我國應()

①減少石油的使用量,增加煤炭的使用量 ②拓展石油進口渠道,增加石油的戰略儲備 ③增加中東地區的石油進口量 ④節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⑤增加國內石油開采,滿足市場需求 ⑥立足于本國國情,實行能源結構的多樣化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工業革命以前,以生物能利用為主。18世紀第一次技術革命以后,煤炭的地位日益上升,20世紀初,世界能源進入了以煤為主的“煤炭時代”。20世紀60年代初期,石油消費量超過煤炭在世界能源中占優勢地位;天然氣燃燒發熱量高,對環境污染小,發展前景廣闊;從“石油安全”考慮,我國應“開源”與“節流”。

答案:2.C 3.A 4.D

讀“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圖”,回答5~6題。5.圖示外圍方框展現了人類與自然資源之間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圖中括號內所表現的內容是()

A.資源的破壞與短缺

B.促進經濟的迅猛發展

C.新材料應運而生

D.無節制地開發利用資源

答案:A

6.人類對自然資源無節制地開發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資源都是可再生資源

B.人類可以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C.人口劇增和錯誤的認識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

答案:C

7.下圖是2005年世界與我國能源消費構成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我國與世界在能源消費構成上有何不同點。

(2)簡述當前我國在能源分布和消費方面突出的問題及今后發展能源工業的方向與措施。

解析:本題兩圖都是扇形統計圖,據圖可以看出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而世界能源消費中石油比重較大。在此基礎上可分析當前我國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方向與措施。

答案:(1)在能源消費構成上,我國煤炭消費的比重占首位,世界石油、天然氣消費的比重占首位。

(2)問題:常規能源分布不均,北方多煤炭、石油,運輸壓力大,西部水能資源豐富但開發困難;人均能源消費少;能源供應緊張,單位產值能耗高,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煤炭占的比重太大)。方向與措施:加強能源開發,發展以煤炭和水能為主的能源工業,開發新能源,建設電力運輸工程;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節約能源。讀“若干種能源的發電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圖”,回答1~3題。1.圖中發電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A.可再生能源 B.煤

C.天然氣 D.核能

解析:讀圖可知發電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煤炭。

答案:B

2.推測,可再生能源中發電成本最高的是()

A.水電 B.太陽能

C.風能 D.潮汐能

解析: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最高的是太陽能,因為太陽能比較分散,不像常規能源的能量集中,所以利用太陽能發電,投資大、效率低、占地廣、儲能難。

答案:B

3.考慮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發電成本,目前最受歡迎的能源應該是()

A.生物能 B.煤

C.天然氣 D.潮汐能

解析:讀圖可知,天然氣發電從成本看比核能和一些可再生能源低,從二氧化碳排放量看比煤炭低,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能源。

答案:C

煤作為一種常規能源,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其利用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讀下圖,完成4~5題。

4.用煤發電(火電站)與水力發電(水電站)的主要不同是()

A.火電站建設周期短,運轉時投資少

B.火電站污染空氣,水電站不會破壞生態環境

C.水電站綜合效益高,運轉成本低

D.水電站建設周期短,投資少

5.結合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的實際情況,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戰略前景的是()

A.② B.④

C.③ D.煤變油

解析:煤作為一種能源,發熱率低、污染大;用煤發電對消費地來說很清潔;水電建設周期較長,但發電成本較低。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石油資源相對很緊張,煤變油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答案:4.C 5.D

據報道,我國首座70千瓦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在江蘇江寧建成并成功發電。據此回答6~7題。

6.在江寧建設太陽能發電站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

①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②具有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的資金與技術 ③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建太陽能電站可吸納當地大量的下崗工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江蘇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太陽能發電投入的資金和技術都很大。

答案:D

7.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的主要優點是()

①清潔無污染 ②投資成本低廉 ③總能量巨大且可再生 ④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太陽能是一種能量巨大、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讀人類文明進程及社會經濟增長主導因素變化示意圖,完成8~9題。8.圖中影響d曲線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土地 B.勞動力

C.資本 D.技術

解析:在工業文明階段,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因素為技術因素。

答案:D

9.到工業文明階段,土地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突出表現為土地的()

A.數量 B.質量

C.類型 D.區位

解析:區位即位置,是在工業文明階段土地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影響。

答案:D

10.讀“自然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資源類型的名稱。

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圖中資源類型中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__________。

(3)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能源消費結構在不斷發生變化。在農業社會時期,__________在能源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至20世紀初,世界進入__________時代,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進入__________時代,從長遠看,能源消費結構將從傳統的以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以__________能源為主的能源多樣化階段。

(4)在后工業化階段,各種__________資源的地位迅速上升。而這類資源的__________成本較低,產業布局受__________的依賴性逐漸減小。

答案:(1)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2)礦產資源 (3)木柴 煤炭 石油可再生 (4)后天性 運輸 自然資源

總結:高一地理暑假作業天天練習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希望小編的整理可以幫助到大家,祝大家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100028.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