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二O一三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語文期中試卷一、基礎知識(共27分,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桑梓(zǐ) 倔強(jué) 綠林(lǜ) 引吭高歌(háng)B.田塍(chéng) 拙劣(zhuō) 慰藉(jí) 翹首以盼(qiáo) C.怪癖(pǐ) 瞳孔(tóng) 悲愴(chuàng) 鎩羽而歸(shā)D.粘貼(niān) 按捺(nà) 蠻橫(hèng) 剝花生(bāo)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巴黎,據我看,還太熱鬧。雖然那里也有空曠凈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B.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多少人杖著年少氣盛,橫一橫心,咬一咬牙,揚一揚手,向戀戀不舍的家鄉告別,萬里投荒,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富有浪漫氣息。C.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D.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3.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①逐步推廣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減少使用污染環境的能源,是 環境惡化的正確選擇。②毋庸 ,法蘭西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筆寶貴財富。③象征主義經常用 難解的語言和形象刺激感官,產生恍惚迷離的神秘聯想,形成某種“意象”,借以暗示這種虛幻的“另一世界”。④蘇軾也擅長書法,他取法顏真卿,但能 ,與黃庭堅、蔡襄、米芾并稱為“宋代四大家”。A.遏制 質疑 艱澀 別具一格B.遏制 置疑 晦澀 獨樹一幟C.遏止 質疑 晦澀 獨樹一幟D.遏止 置疑 艱澀 別具一格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人粗糙的雙手摩挲著泛黃的相冊,仿佛在回首“文革”中他那一代人的崢嶸歲月。B.筆和陽光在紙上勢不兩立地注視著我,陷我于深深的兩難;留下陽光吧,心靈深處在反復呼喚。C.人的悲劇性實質還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無時無刻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D.只要我認真的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捉襟見肘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文學作品中小說的基本特征,是通過精心構思的故事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和社會生活。B.數據顯示,我國的教育投入不但略低于博茨瓦納等某些不發達國家,而且比不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甚至還達不到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C.《中國好聲音》讓擁有音樂夢想的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臺,也讓我們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關鍵在于是否相信夢想勇于追求。D.中國知識產權人起訴日本電視臺侵權中國電視劇一案啟動賠償訴訟程序,這是中國對日本發起知識產權訴訟的第一起案件。6. 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詞,又稱詩余、長短句、倚聲等,一般而言,一首詞的創作遵照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的原則。按風格來分,詞可分為婉約詞和豪放詞兩大類。如蘇軾、辛棄疾、柳永三人,就是宋代豪放詞的創作大家。B.韓愈,字退之,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分別為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C.賦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講究辭采、體物鋪陳的文體,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其主要特點在于:語句上以四六句為主,并追求駢偶;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D.郁達夫,原名郁文,中國現代作家。是中國五四時期著名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和中堅力量。代表作品有《沉淪》《屐痕處處》《馬橋詞典》等。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小學而大遺C.西望夏口,東望武昌D.箕踞而遨【答案】B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蚓無爪牙之利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客有吹洞簫者D.凌萬頃之茫然9.下列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以為輪B.古之學者必有師C.望美人兮天一方D.肴核既盡,杯盤狼籍二、現代文閱讀(共28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12分)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但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ú菔欠N費錢的玩藝,可是北平的“( ) ”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省錢省事而且會招來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從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是的,北平是個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產生的花、菜、水果,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從它里面說,沒有像倫敦的那些成天冒煙的工廠;從外面說,它緊連著園林、菜圃與農村。采菊東籬下,在這里,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許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點清福吧。【小題1】第一段文字寫了北平哪兩個特點,重點是哪個?(2分)【小題2】第一段括號內應填“花草兒”還是“草花兒”?至少說出兩個理由。(4分)【小題3】第一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描寫花菜果子?至少寫出兩種并舉例說明。(3分)【小題4】作者筆下的花菜果子寄托了怎樣的審美趣味及情感?(3分)民意識,又表達作者出對北平的愛和眷戀;第2段“北平……使人更接近了自然”“悠然見南山”表達親近自然的意愿?键c: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16分) 莊子的草帽 陳所巨莊子在濠上觀魚,正是初夏,陽光強烈,他戴著一頂寬邊的草帽。他那頂草帽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兩淮平原上農人們慣常戴的那種金黃色的麥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編成的,顯得格外的招眼和時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著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種。他們倆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對方笑的含義:莊子想說他的朋友像個稻草人,惠子覺得莊子像只剛從草叢中鉆出來的綠冠草雞。接著他們就看那濠中的魚,看得很投入,莊子情不自禁地說:哎呀,魚真的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快樂呢?莊子看了惠子一眼,說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呢?莊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極為散淡的人,他們壓根兒沒想到,就是那幾句簡單的對話,竟然在幾千年后,還被人們背誦,作為構筑他們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們知道了,肯定會大笑不止。就莊子這個人而言,應該留下來的倒不是只言片語的對話和雜感,而是那頂青青的蒲草編的草帽。因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纖維上面。莊子喜歡躺在草地上睡覺,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著,將草帽罩在臉上,舒坦而愜意。他聽得見泥土的聲音,草的聲音,炊煙的聲音,狗和女人的聲音,以及他自己的肉體和靈魂發出的微弱的聲音。他聞得見天的氣味,云的氣味,泥土和草叢中看不見的蟲子的氣味和南風從淮河帶來的水的氣味。這些聲音和氣味緩緩地帶著他進入夢鄉。他的夢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莊周夢蝶就是這時候的產物,野草一樣的產物。一個象征的童話,一片錯亂的思想的樹林,一只真正的比車輪還大的蝴蝶,讓人們吃驚,也把莊子弄糊涂了。但他這個人的特點就是沉得住氣,糊涂就糊涂吧,糊涂總比不糊涂好。正是那個糊涂的夢讓他名聲大震,成為貫穿歷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歷史和人們并不知道,那個夢正是隨著他的鼾聲,留在那頂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莊子什么都不記得,回到家里,才發現有個夢粘在草帽上,他便將那夢收拾,刻寫在竹簡上。莊子端坐著,膝蓋齊齊地并攏,雙手擱在上面,旁邊好像還有一柄葵扇。我發現少了件東西,是草帽。草帽是鄉野里的東西,民間的東西,也就是說是莊子那時候作為散淡文人的東西。后來他成為圣哲,人們便順理成章地認為應該與那頂粗糙的蒲草帽無緣了。人們往往愛犯這類錯誤,往往以想當然代替本質。其實,就在淮河兩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種蒲草帽已經很多了,莊子因此有些高興,因為蒲草帽罩著的那些頭腦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著的魚和蝴蝶。時間改變了許多東西,而草帽的功能沒有改變,有些人戴在頭上遮太陽,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風,有些人墊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鳥窩。 (選自《華人優秀散文精選》,有刪改)【小題1】錢鐘書先生說:“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時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本文開篇以目擊現場的方式再現了濠上觀魚的情景,說說這種寫法的好處。(2分)?【小題2】本文多次提到莊子悠閑散淡的人生方式,閱讀全文,說說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3分)?【小題3】結合原文內容,理解主旨,揣摩句意。(5分)?(1)“蒲草帽”在本文中有什么象征意義?(2分)?(2)“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鳥窩!北揪溆昧耸裁葱揶o手法?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3分)?【小題4】時下,很多人在忙碌之余投身自然,親近自然,【解析版】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4097.html
相關閱讀:高一語文競賽試卷
山東省濟南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3月月考 語文試題
2019學年高一寒假語文語言文字運用復習題及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
江西省樂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