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9—2019學年度下學期期末高中生物學分認定及期末考試高一理科生物試題(必修②第1-6章)
本試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學分認定內容,占100分;第二部分為能力拓展內容,占50分;兩部分成績合計作為期末考試成績。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第一部分 學分認定部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I: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中,驗證假說所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A.自交 B.雜交和自交
C.測交 D.測交和自交
2.下圖能正確表示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
3.番茄的紅果(A)對黃果(a)是顯性,圓果(B)對長果(b)是顯性,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現用紅色長果與黃色圓果番茄雜交,從理論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數不可能是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4.某生物個體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是Ab∶aB∶AB∶ab為4∶4∶1∶1,若該生物進行自交,其后代出現aabb的概率是
A.34/100 B.1/16 C.1/64 D.1/100
5.假定二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則雜交組合AaBB×AaBb產生的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率是
A.1/2 B.1/16 C.1/8 D.1/4
6.黃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黃曲霉菌產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個基因控制,也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環境因子不影響生物體的表現型
B.不產生黃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 都相同
C.黃曲霉毒素能致癌是表現型
D.黃曲霉菌能產生黃曲霉 毒素是表現型
7.等位基因一般位于
A.DNA兩條鏈上 B.聯會時形成的四分體上
C.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 D.復制時產生的兩條姐妹染色單 體上
8.下列對中心法則各個過程理解錯誤的是
A.都在細胞核中進行 B.都需要細胞提供能量
C.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 D.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9.細胞內某一雙鏈DNA片段中有30%的堿基為A,則該片段中
A.G的含量為30% B.U的含量為30%[來源:學科網]
C.嘌呤的含量為50% D.嘧啶的含量為40%[來源:學§科§網]
10.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對堿基,現經過突變,成為210對堿基(未涉及起始和終止密碼子改變),它指導合成的蛋白質分子與原蛋白質相比,差異可能為
A.少一個氨基酸,氨基酸順序不變 B.少一個氨基酸,氨基酸順序改變
C.氨基酸數目不變,但順序改變 D .A、B都有可能
11.關于低溫誘導洋蔥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錯誤的描述是
A.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B.在顯微鏡視野內可以觀察到二倍體細胞和四倍體細胞
C.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從二倍體變為四倍體的過程
D.在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方面,低溫與秋水仙素誘導的原理相似
12.下列能產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的重新組合 C.基因分離 D.染色體數目變異
13.下圖為小鼠結腸癌發病過程中細胞形態和部分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以下表述錯誤的是
A.結腸癌的發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
B.圖示中與結腸癌有關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
C.小鼠細胞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著與癌變有關的基因
D.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表面發生了變化
14. 在白花豌豆品種栽培園中,偶然發現了一株開紅花的豌豆 植株,推測該紅花表現型的出現是花色基因突變的結果。為了確定該推測是否正確,應檢測和比較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堿基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細胞的DNA含量 D.細胞的RNA含量
15.育種專家在稻田中發現一株十分罕見的“一稈雙穗”植株,經鑒定該變異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這種現象一定是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引起的
B.該變異株自交可產生這種變異性狀的純合個體
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可判斷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
D.將該株水稻的花藥離體培養后即可獲得穩定遺傳的高產品系
16. 通過分析,發現甲、乙兩個生物的細胞中DNA總量完全相同,4種堿基的量也分別相同,下列各項對此現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這兩個生物的遺傳信息相同 B.這兩個生物的DNA分子數相同
C.這兩個生物的性狀相同 D.還不足以作出以上三項判斷
17.關于基因表 達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基因表達的最終 場所都是核糖體 B.DNA聚合酶催化DNA轉錄為RNA
C.遺傳信息只能從DNA傳遞到RNA D.tRN A上的反密碼子是由mRNA轉錄而來
18.根據表中的已知條件,判斷蘇氨酸的密碼子是( )
DNA雙鏈 [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ZXXK] [來源:學科網ZXXK] T
T G
mRNA
tRNA反密碼子 A
氨基酸 蘇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19.以“—GAATTG—”的互補鏈轉錄mRNA,則此段mRNA的序列是
A.—GAAUUG— B.—CTTAAC— C.—CUUAAC— D.—GAATTG—
2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DNA是蛋白質合成的直接模板 B.氨基酸由一種或幾種密碼子編碼
C.DNA復制就是基因表達的全過程 D.DNA是 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
21. 有關蛋白質合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終止密碼子不編碼氨基酸 B.每種tRNA只轉運一種氨基酸
C.每種氨基酸均只有一種密碼子 D.核糖體可在mRNA上移動
22.關于遺傳信息及其傳遞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遺傳信息只能儲存于細胞核,通過復制傳遞給下一代
B.同一細胞在不同時期的轉錄產物可以不同
C.轉錄和翻譯時的模板及堿基互補配對方式都相同
D.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共用一套密碼子,說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直接進化而來
23. 雄蛙的一個體細胞經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C1、C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S1、S2)。比較C1與C2 、S1與S2細胞核中D NA數目及其貯存的遺傳信息,正確的是
A.DNA數目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B.遺傳信息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C.DNA數目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D.遺傳信息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24.同源染色體是指
A.一條染色體復制形成的2條染色體 B.分別來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兩條染色體
C.形態特征大體相同的染色體 D.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2條染色體
25.某同學分離純化了甲、乙兩種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重新組合為“雜合”噬菌體,然后分別感染大腸桿菌,并對子代噬菌體的表現型作出預測,見表。其中預測正確的是
“雜合”噬菌[來
體的組成 實驗預期結果
預期結果序號 子代表現型
甲的DNA+
乙的蛋白質 1 與甲種一致
2 與乙種一致
乙的DNA+
甲的蛋白質 3 與甲種一致
4 與乙種一致
A.1、3 B.1、4 C.2、3 D.2、4
26.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鹽的轉基因水稻新品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轉基因水稻新品系的獲得利用了基因突變的原理
B.構建可表達的重組質粒是關鍵環節
C.含耐鹽基因的水稻細胞經植物組織培養可獲得植株
D.可用較高濃度的鹽水澆灌以鑒定水稻植株的耐鹽性
27.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中,赫爾希和蔡斯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在下圖中標記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28.一個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上,(A+G)?(T+C)=a,則另一條鏈(A+G)?(T+C)=?
A.a B.1/a C.1/2 D.1
29.下列有關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描述,錯誤的是
A.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C.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識別和切割所有的DNA和RNA
D.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可從原核生物中提取
30.用純種的高稈(D)抗銹病(T)小麥與矮稈(d)易染銹病(t)小麥培育矮稈抗銹病小麥新品種的方法如下,下列有關此育種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高稈抗銹病×矮稈易染銹病——→①F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選出符合生產要求的品種
A.過程①的作用原理為染色體變異
B.過程③必須經過受精作用
C.過程④必須使用生長素處理幼苗
D.此育種方法理論上可選出符合生產要求的品種占1/4
二、單項選擇題II: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置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
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31.下列關于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皺粒豌豆種子中,編碼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亂,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
B. 人類白化病癥狀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來實現的
C.一種性狀由一個基因控制
D.貓叫綜合征患者的產生是由于基因突變
32.下列有關RNA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有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相同的mRNA可以出現在不同的細胞中
C.RNA聚合酶可以與DNA結合并催化轉錄過程
D.tRNA上只有三個堿基
33.下圖是科學家為了弄清轉化因子的本質所做的一組實驗,則三個實驗的培養皿中只存在一種菌落的是
A.實驗一 B.實驗二 C.實驗三 D.實驗一和實驗三
34.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經培養、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C.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離心后存在于 上清液中
35.已知玉米某兩對基因按照自由組合規律遺傳,現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則雙親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36.下圖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發生的變化,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聚合酶、DNA連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確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37.下列有關多倍體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三倍體
B.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可人工誘導多倍體的產生
C.多倍體植株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所以最好將油菜也培育成多倍體
D.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促使染色單體分離,從而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38.囊性纖維病的病因如左圖所示,該實例可以說明
A.基因能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B.基因能通過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C.基因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DNA 中部分某個堿基發生改變,相應的蛋白質結構必然改變
39.右圖是某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不考慮突變),其中3號、4號是雙胞胎。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遺傳病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無法判斷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C.5號患者與正常的男性結婚,建議他們生女孩
D.3號、4號的基因型(只考慮該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0. 某哺乳動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圖是其體內一個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中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
B.等位基因A與a的分離只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C.減數第二 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現基因型為AaBB 的細胞
D.該細胞減數分裂后產生了2種不同基因型的細胞
41.如圖所示為某動物卵原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情況,該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3個極體和1個卵細胞,其中一個極體的染色體組成是1、3,則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42.DNA是以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標記的1個雙鏈DNA分子在無放射性標記的溶液中復制兩次,那么所產 生的4個DNA分子的特點是( )
A.部分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C.所有DNA分子的一條鏈含有放射性 D.所有DNA分子的兩條鏈都沒有放射性
43.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育成的植物是單倍體
B.含有兩個染色 體組的生物體,一定不是單倍體
C.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單倍體
D.單倍體植物體細胞內一定只有一個染色體組
44.二倍體水稻高稈對矮稈為顯性,在矮稈品種田中發現了一株高稈植株,用這一高稈植株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得到了多個植株,這些植株有可能是( )
A.不能開花結子的矮稈植株 B.能開花結子的矮稈植株
C .能開花結子的高稈和矮稈植株 D.能開花結子的高稈植株
45.已知水稻的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有芒(B)對無芒(b)為顯性,F有抗病有芒和感病無芒兩個品種,要想選育出抗病無芒的新品種,生產中一般選用的育種方式是( )
A.誘變育種 B.多倍體育種 C.基因工程育種 D.雜交育種
46.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用于大田生產的優良品種不一定是純合子
B.用二倍體西瓜制三倍體無籽西瓜運用了基因突變的原理
C.誘變育種可提高突變頻率,加速育種進程
D.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繁殖三倍體無子西瓜
47.已知果蠅基因B和b分別決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別決定紅眼和白眼。如圖表示某果蠅的體細 胞中染色體和部分基因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薩頓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果蠅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基因B、b與W、w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基因B與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堿基對排列順序不同
D.若對此果蠅進行測交,應選擇黑身白眼雄果蠅作父本
48.下列有關人類性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性染色體只出現在性器官內的性細胞中
B.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體細胞中不表達
C.性染色體在有絲分裂時會發生聯會行為
D.正常男性的正常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時會出現兩條X染色體
49.某DNA分子共有100個堿基,其中胞嘧啶為20個,該DNA分子復制3次,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 )
A.560 B.240 C.210 D.640
50.如圖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別表示某種酶的作用部位,則相應的酶依次是( )
A.DNA連接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解旋酶、DNA連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
D.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解旋酶
三、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2個選項是正確的,全選對得3分,少選且正確得1分,未選、錯選得0分。
51.如圖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不考慮突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該病可能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C.該病可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D.該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52.右圖是某一動物體內正在分裂的細胞。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生物正常的未分裂的體細胞核內含4條染色體(質)
B.該細胞中核DNA數為8個
C. 該細胞可能來自卵巢
D.該細胞含4個染色體組
53.在生物體內遺傳信息一般遵循“DNA→DNA和DNA→RNA→蛋白質”的傳遞和表達原則,下面有關這個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細胞的不同階段,DNA攜帶的信息一般是不變的
B.“DNA→RNA→蛋白質”在所有生物中均在細胞質中完成的
C.“RNA→蛋白質”不會發生堿基互補 配對
D.mRNA是翻譯的直接模板
54.下列關于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不一定會改變生物的性狀
B.性狀相同則基因型一定相同
C.染色體上某個基因的丟失屬于基因突變
D.不同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上相同的密碼子可編碼相同的氨基酸
55. 下列有關生物科學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B.分別用不同顏色熒光染料標記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分子,再將這兩種細
胞融合,證明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C.卡爾文用14C標記的CO2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
D.用35S和32P標記同一噬菌體,可證明進入大腸桿菌體內的是噬菌體的DNA
56.下列物質合成時,需要模板的是( )
A.磷脂 B.DNA C.性激素 D.受 體蛋白
57.下列為同一動物卵巢中一些細胞圖像,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甲、丁均不含染色單體 B.細胞乙處于減數分裂時期
C.細胞乙、丙均含2個染色體組 D.細胞丁處于減數分裂時期
58.如圖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體細胞中的兩對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乙豌豆雜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
B.甲、丙豌豆雜交后代有四種表現型
C.乙豌豆自交后代有三種基因型
D.丙、丁豌豆雜交后代的表現型相同
59.一個家庭中,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多指(多指由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控制)患者,母親的表現型正常,他們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但患紅綠色盲的孩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且不考慮突變與互換)
A.該孩子的色盲基因來自父親
B.父親的基因型是雜合子
C.母親的基因型是雜合子
D.父親的精子中不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60.下表為3個不同小麥雜交組合及其子代的表現型和植株數目。據表分析,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組合
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 子代的表現型和植株數目
抗病
紅種皮 抗病
白種皮 感病
紅種皮 感病
白種皮
一 抗病紅種皮①×感病紅種皮②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紅種皮③×感病白種皮④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紅種皮⑤×感病白種皮⑥ 140 136 420 414
A.由組合一可以判定白種皮為隱性性狀 B.由組合三可以判定抗病為顯性性狀
C.親本①和③的基因型不相同 D.親本②和⑤的基因型相同
第二部分 能力拓展部分(50分)
61.(8分)如圖為某家族甲、乙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甲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遺傳病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已知Ⅲ-4 攜帶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攜帶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問題:
(1)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X、Y、常)染色體上,屬 (用顯、隱作答)性致病基因;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X、Y、常)染色體上,屬 (用顯、隱作答)性致病基因。
(2)Ⅱ-2的基因型為_ __,Ⅲ-3的基因型為_ __。
62.(12分)下圖為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相關基因表達的模擬實驗,請據圖回答:
(1)圖中甲、乙模擬的生理過程分別是 、 。
(2)圖中乙過程要順利進行,還需要向試管中加入的物質或細胞結構有 、 。
(3)請你根據上述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某種新藥能否阻斷某種細菌DNA的轉錄過程。備用藥品:某種細菌DNA、某種新藥、生理鹽水等
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A、B兩支試管,各加入足量的ATP、核糖核苷酸、相關酶的混合溶液;
第二步:A管中加入適量_ _,B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鹽水;
第三步:AB管中加入等量某種細菌DNA,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
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實驗結論:
如果出現 現象,則說明該抗生素能阻斷細菌DNA的轉錄。
63.(17分)下圖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中發生的一系列基因表達過程(圖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種不同的蛋白質)。請據圖分析回答:
(1)完成圖中的過程①時,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三種,此過程需要________酶進行催化。由圖分析,過程②發生在位于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核糖體上。
(2)若圖中的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 序列為“—絲氨酸—谷氨酸—”,攜 帶 絲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分別為AGA、CUU,則基因b中供轉錄用的模板鏈堿基序列為________。從圖中分析 ,LHCP合成后轉移至________上發揮 作用,影響與之相關的光合作用過程的主要環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一點即可)。
(3)圖中的SSU和LSU組裝成Rub isco酶,說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基因控制。從其分布位置推斷,Rubisco酶與光合作用的________階段有關。
64.(13分)虎皮鸚鵡羽色有綠、藍、黃、白四種,由兩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等位基因可以用A、a 和B、b表示。
基因A控制藍色素的合成,基因B控制黃色素的合成,二者的等位基因a和b均不能指導色素的合成也不影響其它基因的表達,如果不能合成色素則表現為白色。其遺傳機理如下圖所示
(1)虎皮鸚鵡屬于鳥類,其性別決定為ZW型,雄鳥的性染體組成為 ,雌鳥的性染體組成為 ,欲測定其基因組序列,應該測 條染色體上的堿基排序。
(2)由上可知:
①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是:基因通過控制 控制生物的性狀;
②基因與性狀的數量關系是:一對相對性狀是由 對基因控制。
(3)若將純合藍色和純合黃色鸚鵡雜交,其后代的表現型為 ,基因型為 ,再讓子一代的雌雄個體互交,子二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惠州市2019—2019學年度下學期期末高中生物學分認定及期末考試
高一理科生物 (必修②第1-6章)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I: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
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C 2.C 3.C 4.D 5.D 6.D 7.B 8.A 9.C 10.D
11.C 12.A 13.B 14. B 15.B 16.D 17.A 18.C 19.A 20.B
21. C 22.B 23. B 24.D 25.B 26.A 27.A 28.B 29.C 30.D
二、單項選擇題II: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置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
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31.A 32.D 33.B 34.A 35.C 36.C 37.B 38.C 39.D 40. A
41.C 42.A 43.A 44.A 45.D 46.B 47.A 48.D 49.C 50.C
三、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2個選項是正確的,全選對得3分,少選且正確得1分,未選、錯選得0分。
51.ABD 52.CD 53.AD 54.AD 55. BC
56.BD 57.AB 58.ACD 59.BC 60AD
第二部分 能力拓展部分(50分)
61.(無特殊說明的每空2分,共8分)
(1)常(1分) 隱(1分) X(1分) 隱(1分)
(2) AaXBXb(滿分2分。寫成XBXbAa 或AaXbXB均只給1分) A AXBXb 或AaXBXb(滿分2分,寫對一種得1分。)
62.(無特殊說明的每空2分,共12分)(1)轉錄 翻譯 (2)核糖體 tRNA(本小題兩空順序可調換) (3)某種新藥 A管中無(信使)RNA的形成(1分)而B管中有(信使)RNA的形成(1分)
63.(無特殊說明的每空2分,共17分)(1)A-U T-A G-C(答對一種給1分,共3分) RNA聚合(2分,答轉錄不給分) 細胞質基質和葉綠體基質(答對一種給1分,共2分)
(2)AGACTT(2分) 類囊體(基粒)(2分) 光照\溫度(答對一種即給2分,共2分)。3)細胞核(a)和細胞質(葉綠體)(答對一種給1分,共2分) 暗反應(2分)
64.(無特殊說明的每空2分,共13分)
(1)ZZ(1分) ZW(1分) 此空因題目缺少條件統一不給分(1分)
(2)①酶的合成, 控制代謝間接(2分) ②一對或多(兩)(2分)
(3) 綠色(2分) AaBb(2分) 綠:黃:藍:白=9:3:3:1(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87236.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
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