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學、洪都中學、麻丘中學、省教院附中2019-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生物試題
一、 單項選擇題(第1---30題每題1分,第31—40題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各項中,不是液泡的生理功能的是
A.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B.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內部含有細胞液
C.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 D.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部的環境
2、下列細胞結構中,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分辨不出的是
A.染色體 B.液泡 C.核糖體 D.葉綠體
3、薺菜根的分生區細胞的能量轉換場所是
A. 葉綠體 B. 線粒體 C.核糖體 D.葉綠體和線粒體
4、不同膜結構的膜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下列各項中,以囊泡的方式進行轉化的是
A.核膜和內質網膜 B.細胞膜和高爾基體膜 C.內質網膜和細胞膜 D.細胞膜和線粒體膜
5、下列有關生物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各種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完全相同
B.不同的細胞器或細胞結構的生物膜之間是可以相互轉變的
C.生物膜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
D.細胞內的生物膜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細胞的生理功能
6、衣藻不能像變形蟲那樣常常改變細胞形狀,這主要是由于衣藻細胞存在著
A.葉綠體 B液泡 C.細胞膜 D.細胞壁
7、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關鍵在于有無
①中心體 ②葉綠體 ③高爾基體 ④細胞壁
A.②④ B.①③ C.④ D.①
8、下列關于細胞核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核膜屬于生物膜系統 B.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和RNA的載體
C.核仁與蛋白質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D.核孔有利于DNA和RNA從細胞核進入細胞質
9、下列有關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核糖體是病毒、細菌和酵母菌共有的細胞器 B. 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C.內質網是細胞內脂質合成的“車間” D.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10、經研究發現,動物的唾液腺細胞中高爾基體較多,其主要原因是
A.高爾基體可加工和轉運蛋白質 B.腺細胞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C.腺細胞生命活動需要大量的能量 D.高爾基體與細胞膜的主動運輸有關
11、細胞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前提是
A.細胞核內有遺傳物質 B.細胞保持完整的結構
C.細胞膜的流動性 D.線粒體提供能量
12、在處理污水時,人們設計出一種膜結構,有選擇地將重金屬離子阻擋在膜的一側,以降低重金屬離子對水的污染。這是試圖模擬細胞膜的
A.自由擴散功能 B.流動性 C.主動運輸功能 D.選擇透過性
13、藍藻和小麥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其細胞中都有的結構是
A.核糖體 B.核膜 C.線粒體 D.葉綠體
14、與人體衰老細胞的清除和蝌蚪尾巴的退化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是
A.線粒體 B.溶酶體 C.核糖體 D.細胞核
15、細胞膜與其完成各種生理功能極為重要的結構特點是
A. 磷脂排列成雙分子層 B. 兩層膜物質分子排列不對稱
C. 蛋白質分子覆蓋或鑲嵌于磷脂雙分子層 D. 膜物質分子的運動使其具有流動性
16、經實驗測定植物細胞的強度大于動物細胞,是由于它含較多的
A.核酸 B.脂質 C.糖類 D.蛋白質
17、對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錯誤敘述
A.染色質是細胞核內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B.染色質和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
C.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完全相同 D.染色質或染色體只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
18、細胞之間依靠細胞膜進行信息交流,下列具體事例與之不符的
A.激素與細胞膜表面受體結合 B.相鄰細胞的細胞膜接觸
C.植物細胞的胞間連絲 D.核酸不能通過細胞膜
19、何種特性使得磷脂特別適于形成細胞膜
A.它們是疏水的 B.它們是親水的 C.它們吸水迅速 D.它們既是親水的,又是疏水的
20、在細胞質中與核膜、細胞膜具有結構聯系的細胞器是
A.高爾基體 B.葉綠體 C.內質網 D.液泡
21、維生素D進入細胞不需載體,也不需消耗能量,主要原因是
A.維生素D本身就是載體 B.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C.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D.維生素D是小分子
22、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中的DNA存在于
A.高爾基體、線粒體和細胞核 B.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核
C.線粒體和細胞核 D.葉綠體和細胞核
23、右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其中a和b為兩種物質的運輸方式,下列對細胞膜結構及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組成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是C、H、O、N
B.由②可知細胞膜是雙層膜
C.a物質進入細胞是自由擴散,b物質進入細胞是主動運輸[來源:學|科|網Z|X|X|K]
D.若I側為腸道,那么II側則是毛細血管腔
24、實驗表明,K+不能通過磷脂雙分子層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 量的纈氨霉素(含12個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時,K+則可以通過膜從高濃度移向低濃度處,這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是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胞吞作用
25、紅細胞吸收無機鹽和葡萄糖的共同點是
A.都可以從低濃度一側到高濃度一側 B.都需要供給ATP
C.都需要載體協助 D.既需要載體協助又需要 消耗能量
26、新生兒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這兩種物質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別是
A. 主動運輸、主動運輸 B. 被動運輸、主動運輸 C. 主動運輸、胞吞 D. 胞吞、主動運輸
27、下圖中能夠正確表示洋蔥表皮細胞在質壁分離及其復原過程中液泡體積變化的是
28、某植物培養液中含有甲、乙、丙3種離子,它們對植物的生長都有影響。下表列出的5種培養液中,甲、乙、丙3種離子的濃度(單位:mmol/L)不同。為了研究丙離子的濃度大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進行實驗時可以選用的兩種培養液是[來源:學.科.網Z.X.X.K]
培養液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甲離子 20 30 50 30 40
乙離子 55 45 60 45 55
丙離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29、下圖示植物根細胞在一定時間內吸收K+與某些條件之間的關系(縱坐標表示吸收的速率,橫坐標表示某個條件,假定其他條件均為理想狀態)。則a、b、c三幅圖的橫坐標表示的條件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載體數量、溫度變化、氧氣濃度
B.氧氣濃度、溫度變化、載體數量
C.載體數量、氧氣濃度、溫度變化
D.溫度變化、載體數量、氧氣濃度
30、某一細胞能夠通過細胞膜從環境中吸收物質Q。通過實驗得到下列結果:
①當溶液中Q的濃度低于細胞中Q的濃度時、也會發生Q的吸收;
②只在有氧時才發生Q的吸收;③物質Q的吸收隨溫度而變化,而且有一最適溫度。
哪些實驗說明Q的吸收不是以擴散作用為主的?
A、①和②能說明 B、只有②說明 C、只有①能說明 D、只有③能說明
31、在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之所以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是因為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B.酶的種類具有多樣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 D.酶的空間結構具有穩定性
32、下列關于酶特性實驗設計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
B. 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
C.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時,自變量是溫度
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自變量是系列PH
33、下列關于酶和無機催化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二者均可改變反應的速率
B. 反應前后,二者的性質和數量均沒有變化
C. 酶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而無機催化劑則不能
D. 酶需要溫和的條件,而無機催化劑則不需要
34、下圖表示的是溫度和酶的關系,此曲線不能說明的是
A、在t2之前,隨溫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強;之后,隨溫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B、當溫度到達t 2時,酶的活性最高
C、A點時,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隨著溫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點時酶的活性也很低,當溫度降低時,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復上升
35、20世紀60年代后,醫院開始用淀粉酶替代酸來分解淀粉。如圖所示為某同學探究不同 pH條件下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結果。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應先將各組試管溶液pH分別調到設定數值再混合
B. pH為3和9的兩只試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為13的試管調到PH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變
D. 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應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顯著
36、細胞中的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關于“通貨”的理解正確的是
A. ATP中的能量來自于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B. ATP水解形成ADP時產生的能量可轉化為化學能、機械能、電能、熱能等
C. 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和放能反應之間循環流通
D. ATP和ADP可以相互迅速轉化[來源:學.科.網]
37、下列有關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TP分子中的A與構成DNA和RNA中的堿基“A”是同一物質
B. ATP中的能量可以來源于光能、化學能,但不可以轉化為光能、化學能
C. 任何生物體都可產生ATP D. ATP分子中的兩個高能磷酸鍵穩定性不同
38、下列關于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TP是細胞中的一種生物大分子物質
B. 為滿足對能量的需求,肌肉細胞中貯存著大量的ATP
C. 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所含能量比較少,所以容易斷裂
D. 細胞內ATP與ADP互相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9、在某細胞培養液中 加入32P標記的磷酸分子,短時間內分離出細胞的ATP,發現其含量變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帶上放射性標記,該現象不能夠說明
A. ATP中遠離腺苷的磷酸基團容易脫離 B. 部分32P標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 ATP是細胞內的直接能源物質 D. 該過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40、下圖表示某有機物中加入相應的水解酶后,置于0℃至80℃環境中,有機物被分解的總量與溫度的關系。根據該圖判斷把這些物質(包括某有機物、分解的產物、催化劑)從80℃降溫處理,其關系圖應為
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50分)
1、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別加等量的蒸餾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試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試管中各加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圖B。
(1)在a、c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藍色,與a 管相比c管的顏色更__________,兩管中被檢測的物質是________,圖A中表示這種物質含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_________。
(2)在b、d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試劑,煮沸后,b管呈磚紅色,與b管相比d管的顏色更 ,兩管中被檢測的物質是 ,圖A中表示這種物質含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2、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請分析回答:
(1)在“流動鑲嵌模型”中,構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的分布不均勻使生物膜的結構表現出不對稱性。
(2)用熒光抗體標記的人—鼠細胞融合的實驗過程及結果如下圖所示。此實驗結果直接證明了細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由此能較好地解釋細胞膜結構上的_______性。
(3)科學家在研究線粒體結構和功能時發現,________染液可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線粒體外膜包含很多載體蛋白,可允許某些離子和小分子逆濃度梯度通過,物質的這種跨膜方式為________,體現了生物膜功能上的________性。
3、成熟的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與外界溶液構成滲透系統進行滲透吸水或滲透失水。下圖甲表示滲透裝置吸水示意圖,圖乙表示圖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與時間的關系,圖丙表示成熟植物細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種狀態(此時細胞有活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實驗初始時c兩側濃度大小是a________b。由圖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最終液面不再上升,當液面不再上升時,c兩側濃度大小是a________b。
(2)圖丙中相當于圖甲中c結構的是________(填序號),結構②中充滿的液體是________。此時細胞液的濃度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大小關系是________。
A.細胞液>外界溶液 B.細胞液<外界溶液 C.細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 一個已經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浸入清水當中,發現細胞液泡體積增大,說明細胞在滲透吸水,細胞能否無限吸水?________,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個已經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浸入低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發現細胞液泡體積也在增大。當液泡體積不再增大時,細胞液濃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濃度相等?________。
4、ATP是與能量代謝關系最為密切的化合物,請回答下列有關ATP的問題。
(1)寫出在能量代謝過程中,ATP釋放和儲存能量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動物細胞內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______作用,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的_______(結構)中也能合成ATP。
(3)如果ATP分子去掉兩個磷酸基團,則成為一磷酸腺苷,它是構成_______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4)用○ □三種符號分別表示磷酸、核糖與腺嘌呤,試寫出這三種分子在ATP中的連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圖為典型的細胞核及其周圍部分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在[ ]填標號,________填相應名稱)
1)只有在________細胞中,使用________顯微鏡才可以看到此圖所表示的結構。
(2)細胞核行使遺傳功能的結構是[ ]____________,其在細胞分裂時可螺旋化形成________。
(3)圖中可見[1]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連通,使細胞質和核內物質的聯系更為密切。
6、根據圖解 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反映的是細胞膜的_______________功能。
(2)圖中甲表示的是___ _____的細胞,
乙表示的是 ____ ___細胞。
(3)圖中①表示__________ ____,②表示細胞膜上的_____ ____,其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
(4)細胞膜除了具備圖中所示功能外,還具有_____ ___ ___ ___和______ __ ___ ___的功能。
7、將新鮮蘿卜磨碎、過濾得到提取液。在溫度為30℃的條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別加到四個盛有pH分別為3、5、7、9的100 mL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的燒杯中,結果每一個燒杯都產生氣體,然后,將加入四個燒杯中提取液的量減半,重復上述實驗。在相同時間內,分別測得兩次實驗中過氧化氫的含量變化并繪制成圖1所示曲線,請回答:
(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是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
(3)曲線A和B中,過氧化氫含量的最低點位于橫坐標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線A是第________次實驗的結果,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2表示蘿卜的過氧化氫酶在體外的最適條件下,底物濃度對酶所催化反應的速率的影響。請在圖上畫出:①如果在A點時,將溫度提高5℃時的曲線變化;②如果在B點時,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種酶的曲線變化;③如果在C點時加入大量pH為1.8的HCl的曲線變化。
高一生物期末聯考試卷參考答案
2019-1-16
一、單項選擇題(第1---30題每題1分,第31—40題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A D C A A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D C C D D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B C D B C B A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C D B C D D C B
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50分)
1、(1) 淺 淀粉、瘛(2) 深 還原糖 Ⅱ
2、(1) 磷脂雙分子層 蛋白質 (2) 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 流動
(3) 健那綠 主動運輸 選擇透過
3、(1) 小于 下降 小于 (2) 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3) 不能 細胞壁對原生質層有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4) 不一定
4、(1) ATP ADP+Pi+能量 (2) 呼吸 葉綠體 (3) RNA
(4)□--- —○~○~○
5、(1) 真核 電子 (2) 3 染色質 染色體 (3) 內質網 5 核膜
6、(1)信息交流 (2)發出信號 靶
(3)與膜結合的信號分子 受體 蛋白質
(4)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7、(1) 探究過氧化氫在不同pH條件及不同量的提取液條件下分解的快慢(或探究等量的提取液在不同pH條件下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影響及同種不同量提取液在相同pH條件下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影響)
(2) pH的大小和提取液的量 單位時間產生氣泡的多少(或單位時間內過氧化氫的減少量)
(3) 同一種酶的最適pH不變 (4) 二 A中含酶量較少,相同時間分解的過氧化氫量較少
(5)見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302680.html
相關閱讀: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
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
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