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一中”六校聯考2019—2019學年第二學期半期考高一生物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1-20每小題1分,21-35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每個碳酸酐酶分子每秒能催化6×105個CO2與相同數量的H2O結合成H2CO3,這比非酶催化的反應速度快l07倍。由此說明酶具有( )
A.專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樣性 D. 作用需適宜條件
2.關于酶的性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化學反應前后,酶的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
B. 酶的活性易受酸堿度和溫度的影響
C.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D. 酶一旦離開活細胞,不一定就失去催化能力
3.下列關于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ATP分子中所有化學鍵都儲存著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稱為高能化合物
B. 三磷酸腺苷可以簡寫為A~P~P—P
C. ATP中大量的能量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
D. 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儲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團中
4. 在植物細胞里可以形成ATP的細胞結構是( )
①細胞質基質 ②葉綠體 ③ 線粒體 ④核糖體 ⑤高爾基體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④⑤
5.經測定,豌豆種子在發芽的早期,CO2釋放量比O2吸收量大3--4倍,這說明此時的豌豆是( )
A.只進行有氧呼吸 B.只進行無氧呼吸 C.無氧呼吸占優勢 D.有氧呼吸占優勢
6.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如果沒有95%乙醇和菠菜葉片,要使提取液中色素含量豐富,可以用來替代的實驗試劑和材料分別是( )
A.丙酮和新鮮青菜葉 B.NaCl溶液和新鮮青菜葉
C.蒸餾水和大白菜葉 D.酒精和大白菜葉
7.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點是( 。
A.都需要把太陽光作為能源 B.都需要物質氧化形成的能量
C.都需要利用氧氣 D.把無機物變為有機物
8.為提高溫室內作物的產量,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A.白天適當降溫,使光合作用減弱 B.夜間適當降溫,使呼吸作用減弱
C.夜間適當升溫,使呼吸作用減弱 D.夜間適當升溫,使光合作用增強
9.關于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以瓊脂塊的大小表示細胞大小
B.NaOH的擴散體積與總體積比表示細胞物質運輸效率
C.隨瓊脂塊增大,瓊脂塊中變紅的體積所占比例減小
D.瓊脂塊越小,NaOH擴散的速度就越快
10.下圖a→d表示某植物細胞連續分裂的兩個細胞周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細胞可以為植物根尖分生區細胞 B.b+c為一個細胞周期
C.a段主要進行DNA分子的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
D.d段可看到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11.下列是關于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變化的敘述,能正確表示一個細胞周期內分裂過程的順序是( )
①核膜核仁重新出現 ②出現紡綞體
③DNA分子的復制 ④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12.取生長健壯的小麥根尖,經過解離、漂洗、染色、制片過程,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欲觀察到細胞有絲分裂的前、中、后、末幾個時期( )
A.如果在低倍鏡下看不到細胞,可改用高倍物鏡繼續觀察
B.應該選一個處于間期的細胞,持續觀察它從間期到末期的全過程
C.如果在一個視野中不能看全各個時期,可移動裝片從周圍細胞中尋找
D.如果視野過暗,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增加視野的亮度
13.在人體內細胞正常分化過程中,不會出現的是( )
A.細胞器數量的改變 B.細胞形態發生改變
C.細胞核遺傳物質的改變 D.細胞內蛋白質的種類不同
14.下列關于細胞全能性的理解,錯誤的是( )
A.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B.克隆羊多利的誕生說明了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也具有全能性
C.細胞內含有個體發育所需全部基因是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內在條件
D.用煙草葉肉細胞培養出完整植株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體現
15.下列有關細胞衰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內的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
B.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減慢
C.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增強
D.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1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細胞編程性死亡的是( )
A.噬菌體裂解細菌的過程 B.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
C.人的紅細胞在經歷120天左右后死亡 D.蝌蚪發育成青蛙過程中尾部細胞的死亡
17.下列關于癌細胞的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適宜的條件下,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
B.癌細胞的分裂、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核糖體參與合成蛋白質
C.細胞癌變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的結果
D.癌細胞細胞膜兩側鑲嵌的糖蛋白數量比正常的體細胞少很多
18.下列關于內環境組成的選項,正確的是( )
A B C D
19.人體內環境穩態所包含的內容不包括( )
A.組織液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 B.血漿溫度的相對穩定
C.細胞質基質的相對穩定 D.血漿酸堿度的相對穩定
20.下列物質中,屬于人體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
①二氧化碳 ②葡萄糖 ③血紅蛋白 ④鈉離子
⑤載體 ⑥血漿蛋白 ⑦呼吸酶 ⑧糖蛋白
A.①③④⑥ B. ②⑤⑦⑧ C. ②④⑥⑧ D. ①②④⑥
21.如圖所示,圖甲為葉綠體結構模式圖,圖乙是圖甲的部分結構放大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③中含有4種色素,其中葉綠素b含量最多
B.④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
C.圖甲中生物膜的面積主要靠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而增大
D.圖乙所示的結構來自圖甲中的③
22.如圖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個階段,下列各項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
B.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種酶的參與
C.提高溫度可能促進(CH2O)的生成
D.在無光條件下,有利于暗反應進行
23.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酶的專一性決定了暗反應在葉綠體的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
B.在穩定環境下暗反應中酶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相對穩定
C.在較強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強度隨著二氧化碳的濃度的提高而不斷增強
D.水在光下分解和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都不受溫度的影響
24.將置于陽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處,則細胞內ATP、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葡萄糖的生成量在短時間內的變化依次是( )
A.增加、減少、增加、減少 B.增加、增加、減少、減少
C.減少、減少、增加、增加 D.減少、增加、減少、減少
25.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溫度高于25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
B.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量相等
C.光照相同時間,35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 ℃時相等
D.光照相同時間,在20 ℃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26.在教材光合作用的實驗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恩格爾曼證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B.普利斯特利證明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可以更新空氣成分
C.薩克斯證明綠葉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淀粉
D.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27.大棚中種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下面的曲線圖中,有M、N、O、P、Q五個點,對它們含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M點時,植物葉肉細胞內合成ATP的場所只有線粒體
B.N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C.O點時,限制植物體的光合作用強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
D.光照強度為Q時,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提高作物產量
28.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下圖為該植物處于30℃環境中隨光照強度變化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正確是( )
A.a點時葉肉細胞的呼吸作用只受溫度的影響 B.b點時植物才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c點時植物的CO2產生量為N1+N2 D.若將溫度降低到25℃時,a、d點均下移
29.黑藻是一種水生植物,葉片小而薄。小王同學利用黑藻進行下列生物學實驗,其中錯誤的選項是( )
實驗目的 所用試劑
A 觀察葉綠體 蒸餾水
B 提取葉綠體色素 無水乙醇、碳酸鈣、二氧化硅
C 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 30%蔗糖溶液、清水
D 探究CO2濃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1%的NaHCO3溶液
30.如圖是某細胞周期中細胞核的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圖可表示有絲分裂前期,核膜逐漸消失
B.該圖可表示有絲分裂末期,核仁逐漸形成
C.該圖所示時期染色體數∶核DNA分子數=1∶2
D.該圖所示的細胞內可能含有中心體
31.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細胞內的染色體數(a)、染色單體數(b)、DNA分子數(c)的關系如圖所示。此時細胞內不可能發生的過程是( )
A.核膜開始解體
B.著絲點分裂
C.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
D.出現紡綞體
32.如圖是某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與染色體數量之比的變化圖解,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在AB段主要進行DNA分子的復制
B.出現CD段變化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
C.該細胞中,在BC段始終有染色單體存在
D.若該細胞是植物細胞,則CD段高爾基體活動非;钴S
33.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生長使物質運輸效率降低
B.細胞分化的實質是不同細胞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不同
C.細胞分化、衰老和癌變的共同特征是細胞代謝速率減慢
D.細胞全能性的表現必須要通過細胞分化才能實現
34.下列液體不屬于體液的一組是( )
①消化液 ②細胞質基質 ③血漿 ④淋巴 ⑤尿液
⑥唾液 ⑦組織液 、鄿I液 ⑨細胞內液 ⑩汗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⑥⑧⑩ C.②③④⑥⑦ D.③④⑤⑦⑨
35.如下圖所示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四種器官,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C.Ⅱ內的葡萄糖通過①直接被細胞吸收利用
D.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每空2分,共50分)
36.(10分) 如圖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過程中C、H、O三種元素的轉移途徑以及能量轉換過程,圖中序號表示相關的生理過程,請據圖分析回答:
(1)C元素轉移途徑中,①過程發生在光合作用的 反應階段;③過程進行的場所是 。
(2)在H元素的轉移途徑中,影響⑤過程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
(3)在O元素的轉移途徑中,影響⑧過程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和溫度。
(4)在植物體內,細胞分裂、物質吸收等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直接來自于 (填圖中序號)過程產生的ATP。
37.(14分)下圖中的圖A為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示意圖,圖B表示在一個細胞周期(G1、S、G2組成分裂間期,M為分裂期)中細胞核內DNA含量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含有 條染色單體,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與A圖所示細胞在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養過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圖B中DNA含量為 C的細胞數量會增加。
(3)染色體數目的暫時增倍發生在圖B中的 段(填字母),增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要將實驗材料(洋蔥根尖)進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讓細胞內的___________染上顏色,便于觀察清楚。
(5)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時,剪取2~3 mm根尖,立即放入解離液中解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38.(14分)圖1是人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圖1內環境穩態調節概念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1)圖1中標號③和④所指液體的名稱分別是 。
(2)正常人③內的pH通常維持在7.35~7.45之間,血漿pH的穩定與它含有 等離子有關。
(3)溶液④所處的毛細管壁細胞的直接內環境是 。
(4) 圖1中溶液②③④的化學成分與含量相近,但溶液______ (填序號)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5) 由圖2可知,內環境穩態依賴于 調節網絡構成的調節機制。若圖中D和E分別代表酸堿度和溫度,則C為 ,血漿中的C大小主要與 的含量有關。
39.(12分)甲圖是生物興趣小組在密閉的玻璃容器內進行的實驗示意圖(二氧化碳傳感器用于測量裝置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乙圖表示該植物在自然條件下密閉玻璃容器內一天24小時的CO2濃度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葉肉細胞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葉綠體的______________.
(2)圖甲實驗中對光照強度的控制可通過調節燈泡的亮度來實現,也可通過調節______________來實現,裝置中熱屏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圖乙代表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的點是_______________.
(4)圖乙FG段相比EF段CO2濃度下降趨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儀器測定密閉玻璃罩內CO2的變化量:先黑暗處理1h,測得罩內CO2含量增加50mg;再給以1h的充足光照,測得罩內CO2比光照前減少了72mg,則這一小時光照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為______mg。
“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一中”六校聯考
2019—2019學年第二學期半期考
高一生物參考答案
1-10.BCCAC ADBDB 11-20.CCCBC ADCCD
21-30.DDBDC BADDB 31-35.BDCBC
36.(每空2分,共10分)
(1)暗 線粒體內膜
(2)二氧化碳濃度 、溫度
(3)光
(4)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337696.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
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