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A】考試時間: 命題人:劉軍慧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Ⅰ:本大題共0小題,每小題1分,共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原因是( )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對外聯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 城市臨汾河分布,便于滿足人類生活和生產用水 ③ 沿汾河谷地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便于發展工業生產 ④ 緯度偏低,氣候溫暖、濕潤,便于人類繁衍生息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2. 平原地區是城市發展的理想環境,主要原因是( )① 土壤肥沃、便于農耕 ② 便于交通聯系 ③ 節省建筑投資 ④ 適宜居住,人口集中分布 ⑤ 土層深厚,有利于建設高層建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3. 我國下列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地處河谷地帶的是( ) A. 廣州 B. 西安 C. 濟南 D. 貴陽4. 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多數分布在東部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 ① 氣候比較濕潤 ② 地勢比較高 ③ 河流眾多,水源充足 ④ 資源比較豐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5. 下列各組城市中,在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 ) ① 伯明翰、東京 ② 洛杉磯、攀枝花 ③ 阿伯丁、鞍山 ④ 約翰內斯堡、淮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 我國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 A. 內河航運 B. 航空運輸 C. 公路運輸 D. 鐵路運輸7. 下列因果關系,正確的是( ) A. 自然條件決定著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B. 大多數城市要求有適度的降水和適中的氣溫,所以城市多數集中在臨海的平原地帶 C. 熱帶地區因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好,所以沒有城市 D. 運河是古代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至今對城市城址的選擇影響重大8. 長江航運潛能巨大,結合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和三峽工程建設,總載重量達萬噸級的船隊,將可到達的港口是( ) A. 武漢 B. 宜昌 C. 銅陵 D. 重慶9. 關于交通運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鐵路運輸是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一般適合短途運輸 B. 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C.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是水運,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好 D. 航空運輸運量小、耗能多,運費高,運輸效率低10. 下列哪些地區是我國的大城市密集區( ) A. 長江中上游地區 B. 華北平原 C. 內蒙古高原 D. 三江平原11. 下列工業地域與工業城市的組合正確的有( )① 化工城——十堰 ② 石油城——克拉瑪依 ③ 鋼鐵城——馬鞍山 ④ 汽車城——攀枝花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經過多數締約方多年共同努力,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變暖而要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條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16日終于正式生效。閱讀材料,回答12—13題。12. 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還包括( ) ① 甲烷 ② 氮氧化合物 ③ 氧氣 ④ 惰性氣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3. 當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最大的國家是( ) A. 日本 B. 俄羅斯 C. 美國 D. 中國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近日透露,日本沿海地區正在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據該省觀測,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近40年間東京灣橫須賀海平面潮位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日本環境廳指出,海平面每上升l米,需要將沿岸堤壩加高2. 8—3. 5米;卮14—15題。14. 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 )① 全球變暖,兩極冰川的融化 ② 地殼下沉 ③ 全球變暖,使陸地上的降水量增加 ④ 全球變暖,海水膨脹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15. 海平面上升對日本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 地下水位降低,導致土壤鹽堿化 B. 風浪加大,港口設備和海岸建筑物易被破壞C. 沿海水溫升高,水產養殖業的面積減小D. 部分沿海地區,陸地面積擴大16. 與寒潮形成有關的天氣系統是( ) A. 暖鋒 B. 氣旋 C. 冷鋒 D. 準靜止鋒17. 我國受寒潮影響容易產生重大災害的地區是( ) A. 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四川盆地 B. 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 C. 廣東、臺灣、海南島 D. 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18. 下列有關地球上淡水資源的分布,表述正確的是( ) A. 地球表面淡水資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B. 一般而言,降水多的地區,淡水資源比較豐富 C. 一般而言,降水少的地區,淡水資源比較豐富 D. 淡水資源的分布與降水沒有關系19. 河流徑流量最少的大洲是( ) A. 亞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20. 造成我國南方某些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 ) A. 總量不足 B. 地區分布不平衡 C. 季節分布不均 D. 水質污染21. 在生產中既對水源質量有要求,又會排放大量的廢水,容易造成嚴重水體污染的工業生產部門是( ) A. 啤酒廠、棉紡廠、鋼鐵廠 B. 啤酒廠、電鍍廠、發電廠 C. 皮革廠、印染廠、造紙廠 D. 汽車廠、機床廠、紡織廠22. 在兩條河流匯合處形成的一組城市是( ) A. 重慶、宜昌、南京 B. 鄭州、武漢、西安 C. 南昌、宜賓、太原 D. 宜賓、重慶、武漢23. 我國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 A. 沿河設城 B. 沿海岸設城 C. 沿公路設城 D. 沿鐵路設城24. 關于陸地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資源,所以陸地自然資源是人口分布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B. 除漁業資源以外、耕地、森林、草場、礦產均屬于陸地自然資源,構成人類社會生產的因素 C. 陸地能源資源利用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D. 陸地自然資源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物質基礎,因此資源優勢就是經濟優勢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5---26題。25.下列災害中,屬于災害的是A.泥石流B.干旱C.D..我國東南沿海臺風多發的季節是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秋季和冬季D.冬季和春季.導致人口向廣東省流動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原因 B.政治原因C.經濟原因 D.文化原因.若m是廣東省戶籍人口的老年化比例值,n是總人口的老年化比例值,則A.m=n B.m>nC.m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47644.html
相關閱讀: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